讨论:青沙公路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沙田岭隧道引道[编辑]

大围隧道的知名度好像不及尖山隧道及沙田岭隧道,既然是同一个隧道系统,应该合并到同一条目。城门隧道这个隧道系统也由孖指径山隧道针山隧道两组隧道组成,但它们也没有独立条目。 Radiance (留言) 2008年3月11日 (二) 14:48 (UTC)[回复]

建议把尖山隧道、沙田岭隧道及沙田岭隧道引道,合并成尖山隧道沙田岭隧道及引道两个条目,这样做可以显然以青沙管制区收费广场作为界线,清楚地介绍以上道路。 提飞 (留言) 2008年3月11日 (二) 15:28 (UTC)[回复]
车公庙路连接沙田岭隧道引道未必青沙公路的一部分,而乃只为青沙公路的一段支路[1]“这条引道并有支路连通车公庙路(车公庙路支路)”提飞 (留言) 2008年3月11日 (二) 15:39 (UTC)[回复]
尖山隧道及沙田岭隧道”条目本身内容不多,分拆后的“尖山隧道”和“沙田岭隧道”会更短,而且在建造工程方面的内容会有颇大重复。大围隧道车公庙路引道可写的也很少,仅作为一段引路也有可能重要性不足。可否把“沙田岭隧道引道”合并到“尖山隧道及沙田岭隧道”?- K仔 (留言) 2008年3月14日 (五) 10:48 (UTC)[回复]
始终对维基百科而言,多一个条目总比少一个好。况且大围隧道及车公庙路引道分别将会成为沙田两岸的交通干道,个人认为可以进一步在新修目中讨论。提飞 (留言) 2008年3月14日 (五) 14:16 (UTC)[回复]
尖山隧道及沙田岭隧道在收费等都都视为同一个隧道系统,以前都曾有分拆讨论,但是我看不到现在和之前的情况有分别,所以我是反对分拆尖山隧道及沙田岭隧道条目。大围隧道由于内容有一定的发展能力和在政府地图上出现,我并不反对它成为独立条目。车公庙路引道只是八号干号一个工程小项目之一,而这个路段已经在2008年2月1日刊宪为青沙公路的其中一段,而可写的地方不多,所以我是建议把车公庙路引道内容移到青沙公路条目内。—Railhk0512 (留言) 2008年3月15日 (六) 15:37 (UTC)[回复]

根据路政署,及相关工程(连结)、沙田岭隧道及引道连结)属于不同项目,支持分拆,分拆出来的沙田岭隧道则应与沙田岭隧道引道合并成沙田岭隧道及引道。 --旁观者 2008年3月17日 (一) 04:34 (UTC)

(-)反对分拆,隧道系统应命名为“尖山隧道”,沙田岭隧道及大围隧道只充当着“尖山隧道的引道”的角色。我的建议是尖山隧道及沙田岭隧道(►)移动尖山隧道沙田岭隧道引道(±)合并尖山隧道。 —沙田友 (留言) 2008年3月18日 (二) 14:01 (UTC)[回复]


青沙公路条目[编辑]

根据路政署,青沙公路由以下部分组成:

所以应该分为以上三个条目,尖山隧道及沙田岭隧道应该分拆。另外文中“大围隧道”一名并无来源,其内容应该归于沙田岭隧道及引道之内。 --旁观者 2008年3月17日 (一) 04:31 (UTC)

大围隧道[编辑]

请问有没有“大围隧道”的命名的官方资料?这个名称似乎很陌生。另有传闻指整个隧道系统(包括尖山隧道沙田岭隧道)将会正式命名为“青沙隧道”或“长沙隧道”,有没有人能够协助查证?—CCCY (留言) 2008年3月17日 (一) 08:31 (UTC)[回复]

这里(回文#5)的相片中,隧道顶端有“大围隧道”字样。由于三条隧道顶端都标上了隧道名称,小弟个人猜测不会重新命名。- K仔 (留言) 2008年3月17日 (一) 09:39 (UTC)[回复]
在地政总署发出的STRM1147b号图则,即是香港特区政府宪报第8014号公告街道命名附件,都有用到“大围隧道”的这个名称。—Railhk0512 (留言) 2008年3月17日 (一) 15:22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