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上护军骠骑将军蒋公墓志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护军骠骑将军蒋公墓志铭永历28年(1673年)陈永华蒋凤之子蒋元彬所托而作,主要撰写明郑时期将军蒋凤的生平功绩。[1]:6-8该墓志铭于1966年12月在现今台南市柳营乡果毅后寮被发现。现存于国立历史博物馆[2]

上护军骠骑将军蒋公墓志铭
年份明郑时期
类型额刻碑题
收藏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收藏地台北市中正区国立历史博物馆

外观

[编辑]

碑碣的底为深咖啡的乌石,上缘略微受损,边缘斑斓,铭文为白色的字,[2]横51公分,纵33.5公分,厚2公分,碑身阳面自上端右起横写篆书:“上护军骠骑将军蒋公墓志铭”十二字;右向左阴刻汉文十九行,每行字数不等,全文共三百零五字。[1]:12-15

立碑缘由

[编辑]

墓碑主蒋凤为明郑时期武官,原籍福建漳州府漳浦县铜山地区,铜山从永历初年即受郑氏掌控,其后投入郑氏的军队,[1]:51蒋凤在郑成功领导期间曾经任职正兵阵前锋营将,并在此与陈永华结识。[3]永历18年(1663年)郑经认为郑泰拥立郑世袭,因此于厦门举行一场鸿门宴,将郑泰囚禁,郑泰则在囚禁期间自杀。[4]郑泰的弟弟郑鸣骏,及郑泰之子郑缵绪恐有杀身之祸,于是带领众人向清朝投降。蒋凤隶属长官左武卫杨富也是其中一位,然而蒋凤并未与长官一起降清,而是独自回到台湾,短时间内被拔擢为义武镇[1]:29-35同年,郑经在战争中失去金门、厦门,于是率众退至铜山。退至铜山后,多位文武官员叛降,此次降清之人数超郑鸣骏等叛降之人九倍,对郑氏挫折之大,然而蒋凤不但没有降清,还扈驾东,因此被拔升为宣毅右镇[1]:36-42据墓志铭原文所写蒋凤最终死于永历二十一年,得年四十六岁,[3]其子蒋元彬委托当时的东宁总制陈永华于永历二十八年为其父作墓志铭,以记载其功绩与忠诚,故而有此铭文流传于世。[1]:6-8

出土与保存

[编辑]

蒋凤之墓位于台南柳营乡果毅后寮,为地主毛水炎先生所发掘,其在民国五十五年十二月挖土填田时,发现了蒋凤之墓、墓志铭、永历钱二十几枚、小瓶子四件及一大堆圹砖,然因毛水炎先生不识古物之重要性,丢弃不少古钱,打碎一个瓷瓶,损坏墓志铭6、7字。国立历史博物馆馆方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发函“(55)台博研字第五十八号函”,将此批文物收归国有,现存于国立历史博物馆。[1]:1-2

历史价值

[编辑]

上护军骠骑将军蒋公墓志铭为明永历年间的台湾墓志铭的首次发现,而蒋凤作为当时的重要将领却鲜有史料记载,此墓志铭的发现多少补充了蒋凤的资料,墓志上的“上护军”之名,为明代五官品级之一,由此可知道蒋凤的官勋为正二品。[1]:9根据墓志铭内容可得知其为陈永华所写,从墓志资料可校准一般史书对陈永华称谓的疏略,把陈永华“总制”(大政所寄)、“永衙”(军权实力)、“御史”(纠举在握)等职称展现出来,展现其集行政军事监察三权于一身。蒋凤墓志铭与陈永华墓志铭有互相补证之效。[1]:16-17而蒋凤墓志铭也能同时作为考证的重要题材,[1]:5蒋凤葬于赤山之麓,即台南柳营乡果毅后段寮前,古地名称赤山,是郑氏治台后期的屯垦中心。赤山因为是郑氏的屯田中心,附近地名不少皆以郑氏步伍的番号为名。蒋凤葬于赤山,可作为当年屯垦该地的明证。此外,该墓志铭最大贡献在于表现了制度功能深植于郑氏抗清阵营中。[1]:23-24

拓本

[编辑]

因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于1990年7月至1999年6月委托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执行“采拓整理台湾地区现存碑碣计划”,目的在于拓印1981年前的台湾碑碣,以充实台湾史料的典藏。此计划由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何培夫所率领,[5]因此现有一幅拓本存于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系文物典藏室。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黄典权. 《蔣鳳墓誌銘研究》. 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 1968. 
  2. ^ 2.0 2.1 〈蔣鳳墓誌銘〉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2). 
  3. ^ 3.0 3.1 黄典权. 〈蔣鳳墓碑誌的史料價值〉. 《台南文化》. 1968, 第八卷 (第三期): 12-15. 
  4. ^ 郭弘斌. 《鄭氏王朝 台灣史記》. 台湾历史真相还原协会. 2004: 98–100. 
  5. ^ 何培夫. 〈台灣碑碣史料之採拓與整理〉. 《台湾图书馆管理季刊》. 2005, 第一卷 (第 3 期): 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