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世界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世界历史,简称世界史,一般是指有人类以来地球历史的总和,虽然世界历史本身早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就存在,但人类一直到近现代才真正用这个概念来研究和述说历史。世界历史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可以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等;而根据不同的地区,又可分为不同地区的历史,例如亚洲史欧洲史美洲史等,再依国家、地区细分,则有中国历史法国历史美国历史等;根据不同的代表事物,可以分为不同事物的历史,例如环境史航空史等;根据不同的门类,还可以分为经济史城市史......

“世界史”概念和研究的演变

[编辑]

被誉为历史之父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一书,虽然只记述部分欧洲地中海沿岸、西亚等地中心的地区所发生的波希战争,却已发展出国与国间的相对关系,是目前所知较早具有世界史观念的著作。但因这些记载多来自口耳相传,故也有人认为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修昔底德才是历史之父。

在东方中国历史著作司马迁的《史记》,大体以中国为中心,仅略提及四夷(外族),但也可大致代表当时中国人所知的世界。

中世纪以后,西方史学受到基督教影响,开始出现把全世界视为统一的,将世界历史作为走向天国历程的观念。最明显受此影响的是艾克哈德英语Ekkehard of Aura的《世界编年史》,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本“世界史”著作。

但早期的“世界史”不大可能记述本身文明之外的历史,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则必须要待近世的地理大发现以后才逐渐出现,但早期受文艺复兴的影响,是先开始对各地区而不是整体的世界历史产生兴趣,而启蒙运动则促使西方真正对于全世界的历史发展产生兴趣,到十九世纪史学更进一步发展,并形成许多解释世界历史的理论,虽然当时对于世界史的了解,常是西方中心及进化史观式的,但是已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这种世界史的概念也在西方向外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到世界各地,如日本在十九世纪末开始研究世界史,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探求世界历史,但在欧洲,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后期,欧洲史仍然是学术主流,直到1980年代以来,打破以西方为中心的观念后,欧洲以及美国的历史课程主流,才开始由西洋史转向世界史

唯物史观中,世界历史是指各民族、各国家通过普遍性的交往,打破相互孤立、相互隔绝的状态,进入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世界整体化的历史[1]

石器时代

[编辑]

旧石器时代

[编辑]
早期人类移居的路线图,根据线粒体族群遗传学而绘成(此为千年前的情况)。

旧石器时代是石器时代的第一个时期。

根据遗传学化石学所提供的证据显示,现代人类“智人”的发源地应该是在非洲[1]。其大约在二十万年左右出现,其时为旧石器时代,人类已进化了一段很长的时间。人类的祖先,如“直立人”曾经使用简单工具达数千年,但随着时代演进,工具变得更为精练与复杂。人类亦随之创造了语言下葬仪式

此时期的人类亦可以装饰自己的外表。此时所有人类都是猎人采集者,并且普遍过着游牧的生活。

现代人很快便从非洲和亚欧两洲的非结冰地带散播至世界各处。在最近的冰河时期时,人类更大量移民至北美洲大洋洲,而现时的温带区在当时是极不适合生活的。纵使如此,在冰河期完结时,即大约一万二千年前,人类已移民至地球上所有非冰封的土地上。

猎人与采集者的社会逐渐细分,并开始出现阶级观念,而且长途接触亦变得可能,如澳洲原住民使用的原始“高速公路”。

大部分猎人与采集者的社会最终将发展为农业社会,或融入于其他较大型的农业社会。然而,未发展为农业社会的群体,最后也许被消灭,或维持孤立,这种小型猎人与采集者的社会在今天的偏远地区仍时有所见。

中石器时代

[编辑]

中石器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间的一段人类科技发展时期。其在更新世末期,即大约一万年前开始,终结于农业的出现,而这时间在各地区不尽相同。在部分例子里,如近东地区,农业在更新世末期已开始出现,因此其中石器时代是极短暂的,且难以定义。在那些没有受到太多冰河时期冲击的地区,有时候会比较倾向使用“后旧石器时代英语Epipalaeolithic”这个词。而那些受到较大环境因素影响,如处于后冰河时期影响带的地区,则有着更显著的中石器时代,最少达数千年之久。以北欧为例,那里的部落社会因为所居住地区气候较温暖而且有着食物供应丰富的沼泽地,所以可以较迟发展农耕,因此其中石器时代较长。这些环境条件制造了具有特色人类生活,并且被纪录下来,诸如马格尔莫斯文化(Maglemosian)与阿齐利文化(Azilian)。但这样的环境条件同样使得北欧的新石器时代迟至公元前四千年才来临。

此时期的遗迹不多,主要是贝冢midden,或称垃圾堆)。在森林地区,砍伐森林的活动开始出现,但是要在新石器时代才大量进行,因为那时的人们需要通过砍伐森林来开垦更多耕地

中石器时代的特征是大量使用着小型而复杂的燧石工具,诸如小结石(microlith)与小錾子(microburin)等。钓鱼用具、石制手斧与木制物品如独木舟弓箭等亦在部分中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

新石器时代

[编辑]

新石器时代为石器时代的原始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最后阶段。其约于公元前一万年开始,而主要特征是早期部落群居农业畜牧业工具的发展。

半坡遗址(今陕西省西安市考古学家发现了,这证明他们开始种植农作物,以及发现他们开始养牲畜。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发展种植业畜牧业

农业发展

[编辑]

根据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所形容,在大约公元前九千年出现的农耕社会是一项革命性的大转变。在大约公元前九千五百年,苏美尔人首先开始务农。在大约公元前七千年,农业传播至印度,而在大约公元前六千年,其传播至埃及,在大约公元前五千年,中国人亦开始务农。在大约公元前二千七百年,农业传播至中部美洲

苏美尔人在大约公元前五千五百年开始有系统地灌溉农作物,并且出现社会分工。而此时青铜开始取代石头作为农务与战争的工具。在公元前三千年的欧亚大陆上,制与青铜制的工具、装饰品武器开始普及。紧接着青铜时代,在东地中海中东中国等地陆续出现铁制工具与武器。

在公元前九百年出现的查文文化诞生前,美洲人可能并没有金属工具。而在其后的莫切文化则有着金属制的盔甲刀子餐具。即使使用金属工具较少的印加文明亦有着金属犁头。然而在秘鲁土地上的考古学研究仍然只有很少,大部分奇普,印加人使用的绳结形式的纪录工具在西班牙征服秘鲁时被烧毁。尽管如此,在公元2004年,考古学家仍在秘鲁发掘出整个古代城市遗迹。部分证据显示秘鲁被欧洲人开发前,当地人已懂得制作材。

而河谷在此时则成为早期文明的摇篮,如中国的黄河埃及尼罗河印度恒河流域与中东的两河流域。部分过着游牧生活的人们,如澳洲土著与南非的布须曼人则在近代前仍没有农业出现。

农业使社会变得复杂,亦因此出现了文明。城镇与市场随之出现。科技改进了人们控制自然的能力,而人们亦发展了交通通讯

宗教发展

[编辑]

很多历史学家将信仰的起源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大部分此时的信仰包括对母亲神(Mother Goddess)、天父(Sky Father)、太阳月亮的崇拜,并视太阳与月亮为造物主

后世才出现了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宗教

文明的兴起

[编辑]

城邦

[编辑]

文明的诞生必须依赖于稳定的农业地区,因此农业的出现引起了少数主要转变,因为农业的生产带来充足的粮食,使得人们不需要再从事渔猎与游牧性活动,其亦使得人口密度可大量提升,逐渐的人类的社群开始出现分工,在农业生产的稳定条件下,开始出现相因应的相关行业,例如农具:的制造而出现手工业,又因为人类的社群需要管理与规划,政治性的需求因而诞生,从而出现国家。对于“国家”(state)一词有着数个定义。韦伯伊里亚斯将其定义为一群有组织的人群合理地独占着某一特定的地区。

国家边界的守卫 - 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中国的万里长城,其长达六千七百公里,早于公元前三世纪已开始兴建,以保卫中国免于外族的侵袭。其曾被数次重建与扩建。

在公元前三千五百年至三千年间,首批国家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印度河谷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最多存在着3000个城邦古埃及则是先有国家,而没有城镇,但城镇很快亦冒起。一个国家需要军队来保卫其领土。而军队则需要官僚机构来负责维持。唯一例外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因为该处的国家并没有证据显示曾拥有着军事力量。

而在此时,中东地区的国家间开始爆发战事。世界上首条和平条约卡叠什和约,是在公元前1259年,由赫梯人古埃及人所签订。这时古代著名的大帝国开始陆续出现,诸如亚述帝国(公元前八世纪)、波斯帝国(公元前六世纪)、孔雀帝国马其顿帝国(公元前四世纪)、秦帝国帕提亚帝国(公元前三世纪)、罗马帝国(公元前一世纪)、 萨珊王朝(公元三世纪)。

在公元751年,中东与东亚的两大帝国首次爆发冲突,当时统治中东的阿拔斯王朝与统治中国的唐朝怛罗斯决战,结果唐军战败。而史上以陆地连续性计,最大的帝国蒙古帝国则在公元13世纪出现。此后,大部分居住在东欧、亚洲的人们均隶属于国家统治下,而在墨西哥西南非亦有着文明国家。诸国不断扩张,并控制着越来越多的土地与人口;最后一块“无主土地”-南极洲亦在公元1878年的柏林会议里被瓜分。

城市与贸易

[编辑]
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达伽马发现了印度航线,为欧洲带来了大量香料。

在农业发展的同时,粮仓产量也大增。因此不从事农耕的人们也可以获得粮食,而城市亦因而出现。城市成为国家的重要地区,而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几乎不从事农业生产。城市由附近的乡郊地区获取食粮,作为回报,则为乡郊地区提供军事力量保卫其财产。

城市的发展导致了文明的诞生:首先是下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文明(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其后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公元前三千三百年)和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公元前三千三百年),接着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二千五百年)。有证据显示当时的城市已颇具规模,并且有着高度社会与经济复杂性。不过上述文明皆是独立发展的,互不隶属。在此时,书写贸易正式在人类社会出现。

中国首个进入信史时代的朝代是约于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出现的商朝。而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克里特岛希腊本土与小亚细亚中部的赫梯王国开始出现。在美洲,马雅文明莫切文化纳斯卡文明等约在公元前十世纪末于中美洲秘鲁等地出现。而用于交易的货币则首先出现于吕底亚

长途贸易路线于公元前三千年首次出现,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与位于印度河谷的哈拉巴人进行贸易。中国与叙利亚间的丝绸之路约于公元前二千年出现,而位于其间的中亚城市与波斯则为此交易路线主要中转站。腓尼基古希腊文明在公元前一千年至公元前一世纪间于地中海地区形成了贸易帝国。而阿拉伯人则于首个千年的末期与第二个千年的初期(公元650年至公元1250年)控制了印度洋东亚撒哈拉沙漠的贸易路线。在首个千年末期,阿拉伯人犹太人亦控制了地中海地区的贸易。而在第二个千年初期,意大利人取代其位置,控制了地中海地区的贸易。法兰德斯德意志的城市则在第二个千年初成为北欧贸易路线的中心。在任何地区,主要的城市皆位处贸易路线的枢纽地带。

宗教与哲学

[编辑]

新的哲学宗教在东方与西方世界皆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公元六世纪左右。不论何时,世界上均有着很多不同的宗教,如印度印度教佛教波斯祆教等早期主要宗教。闪米特诸教在此时亦开始冒起。在中国,人们直至今天仍受到四家的思想所影响,其中以儒家为甚。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人二千年来深受其熏陶。在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传统哲学思想,则在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四世纪进行征服战争后散播至整个欧洲和中东。

主要文明与地区

[编辑]

中世纪封建时代

[编辑]

在公元前一世纪,于地中海恒河黄河地区出现了庞大的帝国。在印度孔雀帝国统治了大半的印度次大陆,而仅存的小部分印度南部地区则由潘地亚所控制。在中国秦朝及其后的汉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式的大帝国。在西方,罗马人自公元前三世纪开始以侵略殖民的手段来扩张领土,于奥古斯都在位时,即耶稣基督出生的年代,罗马控制了地中海沿岸大部分地区。

这些大帝国的扩张使得其成为该地区的中心地带,并在完成扩张后出现了较为和平的时期。这种相对的和平使得商人可以从事国际贸易,而当中最为知名的要算是丝绸之路的兴盛。但这些帝国亦面对着很多共通问题,如其需以巨额的支出来维持庞大的军队和中央官僚体系。为了保持帝国的完整,帝国政府开始向农民征收重税,结果出现了土地兼并现象,并且日益加剧。而居住于边境地区的蛮族亦不时向这些帝国进行侵扰,这加速了其内部的崩溃。在中国,强大的东汉逐渐衰弱并于公元220年分裂为三个国家,中国史上的第一帝国宣告结束;而在西方,罗马帝国亦于此时开始分崩离析,日耳曼民族相继入侵。

但历史不断重演,在欧亚、美洲与北非的温带地区,大帝国此起彼落,从未间断。

罗马帝国由公元二世纪末开始逐渐崩溃,这大约与基督教中东散播至欧洲同时期。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在公元五世纪被来自德意志地区的日耳曼人所占领,并且分裂为很多国家,而罗马城则成为教宗国的领土;而帝国的东半部则演变为希腊化的拜占庭帝国。在数个世纪以后,查理曼大帝国结束,由鄂图一世继位,分裂成三个,东、中、西法兰克,其中,东法兰克的国王鄂图一世逼迫教宗加冕为帝,后自称神圣罗马帝国,其主要控制了现今的德国与意大利大部分地区。

在中国,秦朝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式的专制国家。之后的四百年间,由统一强盛的汉朝统治。汉朝之后封建国家开始分裂,原居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于公元四世纪初开始入侵,史称五胡乱华,并使中国北方陷入长年的混战里。4世纪到6世纪是分裂的南北朝时期。直至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中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战乱。而其后的唐朝在前期的统治里开创了盛世局面。然而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开始分崩离析,中国重新陷入混战,直至公元979年,北宋重新统一中国为止。然而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不断增加,整个中国北方于公元1141年陷入女真族所建立的金国之手,其后全中国更于公元1279年被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统治。十三世纪的蒙古帝国控制了大部分欧亚地区,成为史上以连续陆地领土计,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此时,印度北部由笈多王朝所控制,而在印度南部,则由三个小王国所控制,分别是哲罗朱罗帕拉瓦。而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使得印度教文化得以在公元四世纪与五世纪间进入黄金时代。

“迷失的城市”——马丘比丘,为印加文明的象征。

中美洲亦出现了很多的文明,其中以马雅阿兹特克较为著名。而随着奥尔梅克文明逐渐式微,很多马雅城邦逐渐兴起,并且很快便遍布犹加敦半岛与邻近地区。而其后的阿兹特克帝国则建基于其邻近文明并且深受被征服的人们如托尔特克族的影响。

南美洲印加文明在公元十四世纪与十五世纪兴起,印加帝国,又称为四方帝国(Tawantinsuyu)控制了整个安第斯山脉,并于库斯科建都。印加人十分富裕与先进,其建立了卓越的印加道路系统与伟大的石造建筑。

在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地区出现了伊斯兰教,并且成为世界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宗教之一,印度(主要是现在的巴基斯坦)、中东与北非的人民均在其后改信伊斯兰教。

在东北非,努比亚埃塞俄比亚成为仅存的两个没有改信伊斯兰教的基督教国家。伊斯兰教国家在其时拥有较先进的技术,并且进行着跨撒哈拉沙漠的贸易。而对这些贸易所收取的税款使得北非的国家变得富裕,亦使撒哈拉沙漠以南干旱地区(Sahel)出现了一系列的王国。

这段时期(上古中古时代)的特征是缓慢而稳定的技术改进,其中较为重要的发明为马镫铁与

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编辑]

世界历史的发展并非是各文明地区各自独立发展其各自的文明,很多的情况都是文明与文明之间互相影响所致。最早期的文明传播是西亚与埃及文化传播到克里特岛,形成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在传播到希腊半岛,诞生出古希腊文化。

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方面,最著名的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把古希腊文化与西亚、波斯文化相融合,并且进而影响到印度。再者中国的张骞通西域,也让许多西域文物流入中国,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如:琵琶、葡萄酒。中国唐朝的造纸术西传,促成西方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历史上重大的争战也往往间接产生文明间的碰撞,进而发生相互影响。蒙古西征十字军东征,前者把火药给带进欧洲,但火药带来了更可怕的毁灭;后者虽然促成了欧洲的航运和商业发展,但却使穆斯林世界回教世界)与基督教世界的仇恨加深,冲突不断。

近代

[编辑]

欧洲的兴起

[编辑]

欧洲称霸世界的背景

[编辑]

早期的农业帝国往往被其周遭环境所限制,其生产力持续低下,并且很易因自然灾害而出现民变,致使政权出现转变。但是在公元一千年左右,世界历史出现了质的改变。经由贸易累积而来的先进技术与财富拓阔了世事的可能性。这些转变在农业大国里最为显著,如中国、印度与部分伊斯兰世界。

中国是首个于公元一千年左右发展出先进的货币经济并且打破早期环境限制的国家。当时中国的自耕农不再自给自足,而是将其生产换取其他物品。而其农业系统是在当时欧亚大陆里最为发达的,因为其拥有最大的未都市化土地。其技术是当时世界里最为先进的,并且在铁器生产、风箱悬索桥建设、印刷指南针领域具有垄断地位(参看李约瑟)。此时中国的宋朝看似处于和六百年后欧洲出现巨大转变的同一位置,然而其却于此时受到北方女真族的攻击,只能退居江南,此时期的中华文化正处于巅峰阶段,但是由于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政权的军事侵扰,经济与文化发展受到沉重打击,在最后更于公元1279年元朝灭亡。

表面上,于公元十四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只是因应世界其他地方的转变而诞生。但其却引发了研究学问的精神,并导致了人文主义科学革命,并最终致使工业革命出现。然而,在公元十七世纪所出现的科学革命并没有立即对技术革新起到作用,直至公元十九世纪后半叶,科学理论上的改进才实际应用至发明创作里。欧洲在公元十八世纪所发展出的两大优势为:企业文化与跨大西洋贸易所积累的财富。但是在公元1750年,世界上劳动生产力最大的中国,仍然处于与以跨大西洋贸易为主导的欧洲经济同一水平上[2]

对于欧洲于公元1750年后开始主导世界,大英帝国英伦三岛成为工业革命中心的现象,有着很多不同的解释。韦伯认为这是因为宗教改革使得欧洲人变得更为勤劳。另一种社会经济学解释则以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解释:欧洲因为有着终生独身的神职人员、殖民活动、高死亡率的都市中心、接连的战争和迟婚,使得其人口增长相较亚洲的国家而言受到较多的限制。劳工短缺意味着资源可以用在节省劳工的技术改革上,如水轮与磨坊、纺纱机与织布机、蒸汽机与轮船,而不是以巨大的资源来维持庞大的人口。亦有人认为欧洲的制度较为优越,其较世界其他地方更着重财产权与自由市场经济,然而在近年,部分学者如彭慕兰开始挑战这种观点。

欧洲的地理亦在此扮演着重要角色。中东、印度与中国皆被山脉所围绕,但一旦越过这些天然屏障则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对比之下,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与其他山脉横贯欧洲,使得欧洲大陆被分割为数个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欧洲大陆在面对中亚民族入侵时得到保护。在火器出现前的年代,所有欧亚大陆的土地均受到中亚草原民族的侵扰。这些游牧民族在军事上较处于大陆边缘的农业国家优越,一旦其成功越过诸如印度与中国外围的山谷时,则变得锐不可挡,而这些入侵往往是毁灭性的。公元1258年,随着巴格达被蒙古人攻陷,伊斯兰黄金时代消亡。与此同时,印度与中国亦被其大举入侵。欧洲大陆东部也遭到严重破坏,但西欧尤其英国较少受到蹂躏。

此外,欧洲的地理亦带来与别处不同的地缘政治。中国、印度与中东地区在历史上往往有着一个主导国家。在公元一千六百年左右,奥斯曼帝国控制大部分中东地区、明朝主导著中国地区、而蒙兀儿帝国则控制着北印度。与之对比,欧洲大陆则存在着很多不同且关系错综复杂的国家。泛欧洲帝国,除了早期的罗马帝国外,均持续不了多少时间。然而,在敌对邦国间的高度竞争却是欧洲在其后成功的因素之一。在其他地方,稳定往往胜于发展。在东亚,倭寇侵扰各国,致使中国明朝中后期至清朝中期实行海禁政策,海军发展因这些政策而近乎停滞。在欧洲则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海禁政策,因为诸国林立,要使各国皆奉行同一政策极为困难。如果任何一个邦国自行引入这样的一种限制,则其将会很快地坠后于竞争者,结果自取灭亡。

另一无庸置疑,使欧洲兴起的地理因素则是地中海。上千年来,地中海在欧洲南部及非洲北部是重要的海上交通区域。

另外,相较于中纬度较适宜人居住的地区,热带地区则经常受到自然灾害寄生虫的影响,使得当地人民较容易生病,对于科学革命和思想启发并不是那么好的摇篮。

工业文明的崛起

[编辑]

唐朝驱逐突厥使得部分突厥人辗转遁入西亚与东南欧一带,他们乃是后来所称之的土耳其人,当时这一部分地区正属东罗马帝国所辖,土耳其人进入此区消灭东罗马帝国后,许多东罗马帝国的学者西迁,因而造成欧洲史上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于十四世纪在欧洲开始。尽管一些现代学者对这一人文艺术思潮是否有益于科学仍尚存疑虑,但是这个时期的确极大地促进了阿拉伯地区与欧洲的融合。这里最重要的成就是所谓的小帆船,这种小帆船结合了阿拉伯三角帆与欧洲方形索船的优点,成为能够横跨大西洋的第一种舰船。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哥伦布于1492年横跨大西洋,使欧亚非大陆美洲的信息与物产联系到一起。永乐三年起,郑和七下西洋,西至今非洲索马里一带。

从此一些欧洲国家开始进行海上扩张及海外殖民。

哥伦布横跨大西洋作为最著名的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外部关联事件之一,给两个大陆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欧洲给美洲带来了从来未曾遇过的疾病,有一个不是很精确的数字,据说或许有超过九成的美洲土著人死于一连串毁灭性的传染病中。此外由于欧洲所拥有的技术优势,诸如骑兵、钢铁和枪炮等,这使得他们征服了阿兹特克人、印加帝国以及其它的北美文明。

欧洲人获得的美洲地理学知识,大部分都是由欧洲大陆的大西洋沿岸国家贡献的,例如: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是第一批主要的征服者,并且对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很快,更北边一些的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开始取代其位置,统治了大西洋。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先是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战争,后是拿破仑战争,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强的大帝国,领土遍布全球,在其颠峰时期几乎控制了世界陆地的四分之一,并因此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从美洲的土地上以及人民手中剥夺到的黄金和其它资源,皆被船运至欧洲。与此同时,大量的欧洲殖民者开始向这块大陆移民。为了满足新兴殖民地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将非洲人做为奴隶的贩卖活动开始了。很快美洲许多地方都充满了奴隶这一下等阶层。在西非,一系列国家沿着奴隶海岸而兴起。这些国家剥削离海岸线更远的非洲内陆各处的人民,逐渐繁荣起来。

“抛锚中的圣玛丽亚号”,于1628年由安利斯英语Andries van Eertvelt所绘,展示了哥伦布航行所用的卡瑞克帆船(carrack)的外貌。

与此同时,1368年由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取代了元朝在中国的统治。明朝前期统治平稳,国力强盛。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末,皇帝多平庸,长期不理政事,由宦官掌权,朝政败坏。另一方面,因连年饥荒,造成民变四起,结果灾民和饥兵结合成多股反明势力,其中以李自成等的势力最强。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的满族在领袖努尔哈赤的领导下建国,与明朝对抗,成为明末的主要外患。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吴三桂清兵入关,平定反明势力,清军顺势占据中原,建立清朝。清朝前期国力强盛,前期的几个皇帝积极有为,开创了大盛世(康雍乾盛世);并且排除了国内外的分裂势力的危机,巩固了国家安全与统一。后来统治逐渐没落。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不断受到欧洲列强的侵略。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国,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相对于其他地域的人,欧洲人在枪炮制造等军事技术上处于优势。就在入侵美洲后不久,欧洲人又开始入侵亚洲。十九世纪初,不列颠已经控制了南亚次大陆埃及马来半岛;法国控制着印度支那;荷兰则占据了荷属东印度群岛。英国同时还控制着一些仍属于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地区,诸如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非,并且英国在美洲殖民地的居民大量涌入这些地区。到十九世纪末期,连非洲最后一块无主土地也被欧洲列强瓜分了。

欧洲的理性时期直接引发了科学革命,这场革命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并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新式生产组织及模式如工厂大规模生产机械化等。新的生产模式使欧洲能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劳动力生产更多的产品。理性时期的学术思潮引发了十八世纪晚期的美国和法国革命,催生了今天所知的民主。民主的发展对世事和生活品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经济建立在以为能源的基础上,与之相应的是新的运输方式如铁路蒸汽船的出现,这使世界变得更小了。与此同时,工业污染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以数十倍于原始社会的速度增长。

二十世纪

[编辑]

科技主导

[编辑]
核武器的出现。1945年在长崎投掷的原子弹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整个二十世纪见证了欧洲影响力的衰弱,这部分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欧洲内部的破坏,同时也由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superpowers)的崛起。二战后,世界各国为了消除国家间的冲突和阻止未来再现战争,而建立了联合国,但这目的并没有完全实现。1991年后,苏联的解体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强国,也有些人称之为“超级强国”(hyperpower)。

二十世纪同样见证了意识形态对于世俗社会的强大影响。首先是俄罗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为1945年后的东欧和1949年后的中国所接受,并且于1950年代至1960年代广泛影响了第三世界国家。1920年代,军国主义法西斯专政者们控制了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

这些转变体现于空前的规模和破坏性战争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欧洲古老的君主政体,削弱了法国和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见证了军国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毁灭以及共产主义在东欧和亚洲的崛起。紧接着的就是持续四十年以美苏为首以及他们各自盟友间的冷战核武器的发明将整个人类社会和各种不同的生活形态都置于一种危险的状态中。冷战所带来的军备竞赛摧毁了苏联的经济基础,这个庞大的国家终于分崩离析,其部分从属国重新以联盟的方式组成了俄罗斯联邦,而其他的则投向了西方世界的怀抱。

本世纪同样见证了技术的长足进步,以及平均寿命和生活质量的极大提升。世界经济的基础由转化为石油,新的通信和运输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尽管城市的污染要低于使用煤的时代,但是技术进步的局限依然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1972年发射的阿波罗十七号,为人类最近的一次登月活动。

二十世纪下半叶,信息时代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太空探测已经超出了太阳系。携带生命密码的脱氧核糖核酸被发现了,人类基因组也正在排序中,这有望最终改变人类对于疾病的认识。现在一年中发表的科技论文比1900年以前所有发表的科技论文的总和还要多[3],并且以十五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发展着。[4]全球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增长,生产粮食所需的劳动力在这个世纪里不断地下降。

然而,这个时代还面临着许多可以使人类文明毁于一旦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源于一些无法控制的全球危机,诸如宗教冲突、核扩散温室效应、其他由于化石燃料所引起的环境退化、因争夺资源而导致的国际冲突、快速传播的像艾滋病之类的传染病及近地小行星彗星的撞击等。

国家的发展总是从获得的希望与失去的恐惧中获得动力。国民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总是在外来者威胁而产生的斗争里所获得。在二十世纪终结的时候,世界见证了一个可视为新型的超级大国——欧盟的兴起。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世界又见证了另一个亚洲国家——中国的崛起。类似于欧盟、中国,非洲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采取了一些试探性的步骤。然而,由不同的人,为了不同的目的所组织起来的国家,其产生、兴旺、崩溃还会继续地引发战争,并会伴随着死亡残疾疾病饥饿以及种族屠杀,循环不断。

全球化与西方化

[编辑]

欧洲诸国在政治上统治着全球,它们在欧洲以外的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殖民地。西方文化由于工业革命而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并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间统治了世界,但同时它也被其它文明影响了。虽然总的趋势是欧洲强势的统一,但在世界的不同地区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十五世纪十九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兰西大不列颠等商业帝国统治着海洋。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工业化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变革使西方世界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产生不少的优越感。非洲亚洲的大部都是由欧洲控制的,同时欧洲的后裔还统治着澳洲美洲。关于“重塑世界”的新意识形态也逐渐浮出水面。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和帝国主义分子大都认为白种人更加优越,这使得他们相信应该靠着引进西方的生产方式、意识形态,诸如基督教等使“野蛮人”变得文明起来。用这种方式,尽管不能指望“野蛮人”变得像白人一样,但至少可以使他们获得一种更加“美好”、“道德”的生活方式。社会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也想借此来使西方国家的工人阶级变得“文明”起来。社会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在很大程度上相信(并且继续相信)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要为处于其中的公民的行为负责,并且社会本身也应该朝着更好的方向变化。美国保守派欧洲自由主义者以及所有的自由意志主义者都相信(并且继续相信)自由和市场的力量。其认为每个人应该为自己负责,并且认为社会应该保证个人的自由以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而基督徒,不管具有何种政治意识形态,则都相信个人与教堂或神的联系对于一个完满的生活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穆斯林印度教教徒、佛教徒和其他的一些宗教则有着其本身的宗教概念。

二十世纪经历了这些意识形态领域最剧烈的分化。在纳粹德国战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趋于没落。苏联美国促使了非殖民化运动。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与嬉皮士反文化运动在人文主义意识形态中起了主导地位,其影响,直至今天,仍在西方世界中延续。

社会主义者试图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改造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是社会民主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者尝试通过以多党合作的方法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与此同时多数西方国家陆续建设为福利国家,这一做法也得到左翼基督徒与自由主义者思想上的认同。但今天福利国家理念的魅力不及往日,因为其投资的低效率拖延了经济的发展。共产主义者试图通过消灭旧社会以及相生的社会精英与意识形态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其结果是导致了大屠杀与物质上的贫穷,其思想也广被质疑。苏维埃中国的领导人与知识分子们发现了西方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促使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而对比之下其传统计划经济机制却使社会经济陷于泥潭,于是他们决心改革自己的经济制度,变得更加资本主义化。由于巨大的既得利益在统治社会主义的国家领导人手中,激烈的权利争斗和庞大的官僚体系,都将向资本主义靠拢的计划经济带向严重的贪污腐败,与贫富的过度悬殊;致使在政治的空间中所能赋予人民的权利与自由是极度的低靡与不堪。

非西方文明起初由西方的殖民主义者所霸占,其对当地居民施以极其严苛的统治。民族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风行了这些地区,萌发了其民族意识和对平等权利的追求。许多亚洲非洲的殖民地在1960年代后取得了独立,但是其经济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发展,甚至在独立之后变得更糟。连绵不断的内战与独裁统治破坏了国家的社会与经济。今天许多拉丁美洲国家与亚洲国家开始迈入第一世界行列,但多数非洲中东国家仍在停滞之中。经济的起步迈向现代化后现代化的脚步,可能加速共产主义地域的人们对民族意识的高度认同,也可导致对发达的西方社会的极度渴慕。

世界各国的保守主义者与民主主义者担心社会会在现代化与新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趋于瓦解,故试图扭转这种潮流。保守主义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仍十分流行。在美国政府中,新保守主义近年有所抬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企图对西方世界发动战争来阻止伊斯兰教世俗化。许多中东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国家领导人与知识分子均指责西方“不道德”的生活方式。这多半来自其宗教里关于来生的信仰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其永生中“罪行”惩罚的恐惧。

尝试以军事征服或革命来统一世界的方法并不成功。民族国家成为了西方世界最重要的构成方式。十九世纪的殖民帝国多以民族国家组成,他们控制了大量的领土与土著人口。在二十世纪,民族国家组成了联合体。战间期国际联盟软弱地维持着各国的关系并试图防止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冀望解决单个国家所无法解决的争端,但同样力不从心。国际联盟联合国都是依赖于自己的个体成员国的自愿合作与贡献来工作的,当这些组织没有大国支持时,根本无法运作。这在1920年代与1930年代间和冷战时期十分明显。世界上仍有许多地区并不是由民族国家构成,而由数个民族组成国家,这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十分常见。在阿拉伯地区也仅有一小部分是民族国家

自由市场经济的规模与数量自十九世纪以后戏剧性地增长。但直至1989年苏联解体之前,国有计划经济仍被认为是另一切实可行的方案。自由市场经济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并带来了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货物的自由贸易与信息的流通增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互相依赖程度,此进程被人们称为全球化

人口爆炸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最大的难题之一。很早以前已由思想家马尔萨斯韦伯提出。后者担心中国印度将会以欧洲为代价来争夺资源发展自己的经济,并呼吁德意志帝国主义者采取措施防止大多数德国群众的贫困。二十世纪的经济与技术发展证明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可通过内部发展实现。如今第三世界拥有的社会财富已可以和韦伯时代的西方世界相比。最近几十年,中国印度、与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也同时为西方国家创造了许多就业职位。但增长的人口也对有限的资源索以更大的需求,并由此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然而西方社会一昧忽视自己对环境的巨大影响以及资源的过度索取,以双重标准要求发展中国家,此举亦被发展中国家国民感到不满。

而自二十世纪开始,美国文化亦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好莱坞电影爵士乐摇滚乐自从1920年代以来统治了整个西方世界青年文化亦源于美国,牛仔裤T恤衫、美式风格的广告和流行音乐在1960年代与1970年代后在世界广为传播。而传统的西方文化如:占星学塔罗牌更是让亚洲的日本台湾所广泛接纳。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参考书籍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