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儒学警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儒学警悟》,中国第一部丛书,收书六种,共四十一卷,南宋俞鼎孙俞经编辑。[1]

《儒学警悟》收书六种,即宋汪应辰的《石林燕语辨》十卷、程大昌的《演繁露》六卷和《考古编》十卷、马永卿的《懒真子录》五卷、陈善的《扪虱新话》八卷、俞成的《萤雪丛说》二卷,共四十一卷。《儒学警悟》由俞鼎孙、俞经编定,俞过纪次,俞纲校正,俞成撰写跋文,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在俞氏族人的努力下,得以刊行。由于《扪虱新话》分上下两集,故本书又称《儒学警悟七集》,其书标榜儒学,以崇尚学问、传播知识为目的。[2]但此书历代罕见,流行不广。历代都以《百川学海》为丛书之祖。《四库提要》编大典时,亦未见此书。[3]光绪十八年(1892年),有山西书商求售王良栋明抄本《儒学警悟》,后被满清贵族盛昱祭酒买去,秘不示人。盛昱去世后,遗书散出,缪荃孙写信请托傅增湘物色此书。傅氏在宏远堂书肆发现此书,辗转终为缪荃孙所得。缪氏遂参校各书,互为考订。1919年,缪荃孙于去世两个月前交付陶湘出版。1924年该书刊印。

注释[编辑]

  1. ^ 《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俞鼎、俞经《儒学警悟》四十卷”,明《文渊阁书目》著录为“俞鼎孙《儒学警悟》一部三册”。
  2. ^ 俞成跋文提到:“凡举子之事业,人事之劝惩,间有出于己意,皆荟轰也。然而或又得于师友之声款者,议论该博,识见超拔,大概为儒学设,亦为警悟用,不专主太丘一说也。”
  3. ^ 缪荃孙《艺风藏书续记》说:“《儒学警悟》四十卷,宋太学俞鼎孙编。此书世无罕见,《四库提要》编大典时,即未见此书,并不知其为丛书。此书刊于嘉泰壬戌,先《百川学海》七十二年,得不推为丛书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