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以色列冲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沙—以色列冲突
巴以冲突西奈半岛动乱伊朗—以色列代理人冲突的一部分
Maps of Israel and Gaza
以色列地图和加沙地图
日期2006年6月28日 – 正在发生
(17年10个月2周又5天)
地点
状态 以色列哈马斯之间的全面停火(从2014年至2023年),以色列国防军和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之间不时发生冲突。
参战方

 以色列

支持:

 加沙地带

支持:



支持:

萨拉菲运动圣战者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 伊斯兰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以色列 埃胡德·奥尔默特 (2006–2009)
以色列 埃胡德·贝拉克 (2006–2013)
以色列 Gabi Ashkenazi (2006–2011)
以色列 本尼·甘茨 (2006–2015)
以色列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2009–2021)
以色列 纳夫塔利·贝内特 (2021–2022)
以色列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2022–)
Khaled Mashal[15]
伊斯梅尔·哈尼亚
Said Seyam 
Mohammed Deif
Abu Z. al-Jamal 
Ahmed Jabari 
Tawfik Jaber [16]
Osama Mazini
Nizar Rayan [16]
马哈茂德·扎哈尔
拉马丹·沙拉赫
Abd Al Aziz Awda
Ayman al-Fayed 
Ayman al-Shashniya
Zuhir al-Qaisi 
Imad Hammad 

Abdallah al-Ashqar
Mumtaz Dughmush
Mohammad Namnam 
Islam Yassif 
Hisham Al-Saedni 
Ashraf al-Sabah 
Abdel Latif Moussa 
Mahmoud Taleb(被俘)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 Abu Ayna Al-Ansari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 Yunis Hunnar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 Yussef al-Hatar 
伤亡与损失
185 人死亡[17][18] 约 3,476 人死亡[19][20]
约 15,000 人受伤

加沙—以色列冲突巴以冲突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加沙地带附近。

同时也是更广泛的阿以冲突的一部分,是埃及伊朗土耳其等地区大国与卡塔尔之间的权力斗争的一个地点。这些国家一方面支持冲突的不同方面,另一方面也支持伊朗与沙特阿拉伯英语Iran–Saudi Arabia proxy conflict之间、卡塔尔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地区对峙英语Qatar–Saudi Arabia diplomatic conflict,以及埃及与土耳其之间的关系危机英语Egypt–Turkey relations[21][22]

加以冲突于2006年首次爆发,主要为激进强硬派哈马斯以色列政府之间的战争。加沙地带于1993年根据《奥斯陆协定》获得自治权。

背景[编辑]

以色列撤离加沙[编辑]

以色列于2005年8月至9月实施了以色列撤离加沙,根据2005年的协议,从加沙地带撤出其民事和军事存在,并保留对加沙领空、海上通道和边界的控制,甚至与埃及接壤。 在以色列脱离接触之前,卡萨姆火箭定期发射,而在以色列脱离加沙之后,卡萨姆袭击的频率增加。 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袭击了以色列南部的一些军事基地和平民城镇。[23]

自2001年以来,巴勒斯坦武装分子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发动了数千次火箭和迫击炮攻击,[24] 伤害以色列平民。[25][26]

2006年7月,以色列短暂重新占领加沙地带北部部分地区,并利用被占领地区作为攻击贾巴利亚拜特拉希亚的基地。[27] 哈马斯透过发射火箭回应。

哈马斯的崛起[编辑]

当伊斯兰政党哈马斯赢得2006年1月巴勒斯坦立法选举,获得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多数席位时,[28] 以色列和加沙地带的冲突愈演愈烈。 以色列封锁了与加沙地带的边界,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人员自由流动和许多进出口。 巴勒斯坦人向加沙边境附近的以色列定居点发射卡萨姆火箭弹,并发动跨境袭击,旨在杀死或俘虏以色列士兵。 在2006年6月25日的一次此类袭击中,巴勒斯坦人俘获了以色列士兵 吉拉德·沙利特,导致以色列军队进行大规模报复,其中包括对哈马斯目标进行空袭。

2007年6月,哈马斯与法塔赫爆发内战,哈马斯发动武装政变并控制加沙地带,全面巩固权力。 继2007年6月7日至15日发生的自相残杀(又称为“巴勒斯坦内战)之后,造成118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过550人受伤,[29], 整个加沙地带完全处于哈马斯政府的控制之下。

作为对哈马斯接管的回应,以色列严格限制人员和货物进出加沙。 加沙约70%的劳动力失业或无薪,约80%的居民生活在贫困之中。[30]

哈马斯接管以来,加沙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与以色列持续发生冲突。 巴勒斯坦武装团体向以色列发射火箭,造成包括儿童在内的以色列平民死亡、其他人受伤,并对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以色列发动攻击并用大炮轰击加沙,杀害巴勒斯坦战斗人员以及包括儿童在内的平民,[31][32][33] 并对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34]人权观察称,巴勒斯坦人蓄意攻击平民违反了国际人道法。 由于哈马斯在加沙境内行使权力,因此它有责任制止非法攻击,即使这些攻击是由其他组织实施的。[35]

过程[编辑]

2006–2007[编辑]

当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绑架下士吉拉德·沙利特时,加沙地带外围的大规模常规战争开始了,以色列于2006年6月28日发起了“夏雨行动”行动作为回应。成为自2005年8月至9月期间以色列撤离加沙以来加沙地带内的首次重大动员。

2006年加沙海滩爆炸英语2006 Gaza beach explosion是2006年6月9日发生的事件,其中8名巴勒斯坦人被杀,其中包括7岁的胡达·加利亚的几乎全家,加沙地带拜特拉希亚市附近的海滩发生爆炸,造成至少30人受伤。[36] 这起事件受到世界各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在接下来的几周内,爆炸事件的责任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以色列坚称,它动员了数千名士兵,以镇压针对平民的卡萨姆火箭袭击,并确保吉拉德·沙利特获释。 据估计,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期间,以色列向加沙发射了7,000至9,000枚炮弹,6个月内造成8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7] 2000年9月至2006年12月21日期间,巴勒斯坦面向向以色列发射了1300多枚卡萨姆火箭。[38] 在巴勒斯坦方面,2000年9月至2006年12月21日期间,已向以色列发射了1,300多枚卡萨姆火箭。出于安全原因,以色列军队也继续搜寻武装分子用来走私武器的隧道,并监视检查站的行动(拉法的欧盟英语European Union Border Assistance Mission to Rafah提供了一些援助),特别是可能的武器转移和流亡极端主义领导人和武装分子的不受限制的返回。[39][40][41][42][43]截至2006年10月18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和埃及边境发现了20条用于非法走私武器的隧道。[44]

以色列曾表示,一旦沙利特获释,它将立即从加沙地带撤军并结束行动。[45]巴勒斯坦人表示,他们愿意交还沙利特,换取释放一些被关在以色列监狱的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人和其他人也表示,这次袭击的目的是推翻民选的哈马斯领导的政府,并破坏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稳定,理由是袭击了发电站等民用基础设施,并抓获了政府和议会成员。 自从吉拉德·沙利特时下士被绑架以来,加沙地带约300名巴勒斯坦人成为以色列国防军的攻击目标。[46]

2006年7月,首次出现有关以色列袭击后神秘受伤事件的报导。 以前看不见的伤害包括严重受损的内脏器官、严重的内部烧伤和深部内伤,通常会导致截肢或死亡。抵达时,尸体已严重破碎、融化和毁容。人们猜测一种新的实验武器,特别是致密惰性金属炸药英语Dense inert metal explosive[47]

试图遏止加沙地带北部巴勒斯坦武装份子向以色列南部发射卡萨姆火箭攻击,以色列于11月1日发起了秋云行动英语2006 Israeli operation in Beit Hanoun

11月8日,即以色列在秋云行动英语2006 Israeli operation in Beit Hanoun之后撤军的第二天,以色列国防军的炮弹没有击中目标——可能是由于“技术故障”——击中了加沙地带拜特哈嫩农镇的一排房屋。[48] 造成 19 名巴勒斯坦人死亡,40 多人受伤。[49][50] 以色列国防军对2006年炮击拜特哈嫩英语2006 shelling of Beit Hanoun展开调查(后来为该事件道歉),时任以色列总统 埃胡德·奥尔默特 向受影响者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51]

2006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中东和平计划英语2006 Franco–Italian–Spanish Middle East Peace Plan是在以色列透过秋云行动入侵加沙地带后,西班牙总理何塞·路易斯·罗德里格斯·萨帕特罗在与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会谈期间提出的。 意大利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全力支持该计划。

11月26日,巴勒斯坦组织和以色列签署了停火,以色列撤军,同时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部队部署阻止卡萨姆火箭发射。停战后,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发射了60多枚卡萨姆火箭弹,以色列国防军打死了一名巴勒斯坦人(携带枪支和手榴弹)。 12月19日,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开始公开承认卡萨姆火箭发射事件的责任,因为他们称以色列在杰宁杀死了他们的两名成员。[52][53][54]

2007年5月中旬,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在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与以色列国防军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战斗,同时巴勒斯坦内部的暴力冲突也愈演愈烈。 巴勒斯坦人在一周多的时间里向以色列(斯代罗特内盖夫西部)发射了220多枚卡萨姆火箭。 以色列空军在发射场发射了导弹和炸弹。战斗发生之际,巴勒斯坦内战暴力严重,有通报该地区人道危机日益严重。[55] 哈马斯表示,他们将继续对以色列的攻击进行报复。

2007–2022[编辑]

2007 年 9 月,以色列宣布加沙为“敌对领土”。[56] 历史学家让-皮埃尔·斐留英语Jean-Pierre Filiu认为这一说法“荒谬”,因为迄今为止以色列已经对加沙发动了9场战争。[57]该声明允许以色列阻止向加沙输送电力、燃料和其他物资。 哈马斯认为这是宣战[56] 而以色列则表示其目的是向哈马斯施压,要求其结束卡萨姆火箭袭击(以色列称袭击正在加剧)。[58][59][60] 以色列削减对加沙燃料供应的决定遭到广泛谴责(包括欧盟),称其为“集体惩罚”。[61][62][63]

以色列还在约旦河西岸逮捕了哈马斯官员,其中包括两名内阁成员。 此类逮捕行动遭到国际组织和政界人士的强烈谴责。[64][65][66][67]

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研究,到2008年1月,以色列封锁加沙的经济影响达到了临界点。 最终,2008 年1月17日,以色列在火箭袭击事件增多后完全封锁了边境。 2008年埃及-加沙边界遭到破坏英语2008 breach of the Egypt–Gaza border于2008年1月23日开始,当时加沙地带的枪手在 拉法口岸 附近引爆爆炸,摧毁了前以色列加沙地带隔离墙的一部分。 联合国估计,加沙地带150万人口中多达一半越过边境进入埃及寻求食物和补给。[来源请求]

热冬行动[编辑]

2008年以色列—哈马斯停火[编辑]

2008至2009年加沙战争[编辑]

2010年3月大事记[编辑]

2011年跨境攻击[编辑]

回声行动[编辑]

云柱行动[编辑]

2014年加沙战争[编辑]

2018年加沙边境抗议事件[编辑]

2018年11月的冲突[编辑]

2019年3月[编辑]

2019年5月[编辑]

2019年11月[编辑]

2021年5月[编辑]

2022年8月[编辑]

2023–至今[编辑]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Shin Bet Uncovers West Bank Hamas Cell That Planned Attacks in Tel Aviv, Jerusalem. Haaretz. [29 Nov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November 2018). 
  2. ^ Rise and Kill First: The Secret History of Israel's Targeted Assassinations – review. The Guardian. [29 Nov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November 2018). 
  3. ^ U.S. Gives Israel More Grenades and Mortar Rounds for Gaza Offensive. Newsweek. 30 July 2014 [1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 August 2014). 
  4. ^ "As It Battles Hamas Israel Singles Out Its Sponsor Qatar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1 August 2014.." The Times of Israel.
  5. ^ Zeiger, Asher. Sudan to continue supporting Hamas - despite 'Israeli aggression'. The Times of Israel. 4 November 2012 [10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4 June 2016). 
  6. ^ Turkey replaces Iran as primary funding source for Hamas. World Tribune. 22 December 2013 [10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August 2014). 
  7. ^ Which Mideast power brokers support Hamas? - CNN.com. Edition.cnn.com. 6 August 2014 [10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August 2014). 
  8. ^ Mirren Gidda. Who in the Arab World Still Supports Hamas?. Time. 25 July 2014 [10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9 August 2014). 
  9. ^ How North Korea supports Palestine and aided Hamas | NK News. 20 May 2021 [27 Sept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May 2021). 
  10. ^ Иран: наше оружие у ХАМАСа сеет страх и ужас среди сионистов. [2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July 2014). 
  11. ^ www.memri.org. Iranian Reactions To The War In Gaza: Israel's Destruction Imminen. Memri.org. [12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July 2014). 
  12. ^ Despite Syria rift, Hezbollah pledges full support to Hamas. Reuters. 25 July 2014 [12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December 2017). 
  13. ^ Syria's support for Palestine: Manipulation for personal gain. Middle East Monitor. 19 April 2023 [5 Jul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5). 
  14. ^ Says, Mike Merlo. Popular Resistance Committees calls on Hamas to stop arrests of 'mujahideen' - FDD's Long War Journal. longwarjournal.org. 22 July 2013 [25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December 2017). 
  15. ^ Altman, Alex. Hamas Leader Khaled Mashaal. Time. 4 January 2009 [5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October 2010). 
  16. ^ 16.0 16.1 Butcher, Tim. Israel bombs Gaza for seventh day after killing Hamas leader. Telegraph (London). 2 January 2009 [5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February 2009). 
  17. ^ Fatalities since Operation Cast Lead. [19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December 2014). 
  18. ^ Jason Burke. Gaza: hopes rise of end to war as Hamas 'optimistic' of deal with Israel. the Guardian. 12 August 2014 [19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December 2014). 
  19. ^ Fatalities since Operation Cast Lead. B'Tselem. [26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March 2019). 
  20. ^ GAZA DEATH TOLL RISES TO 1959. Daily Sabah. 14 August 2014 [14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August 2014). 
  21. ^ [1]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7 May 2019. "In 2015, tensions between Hamas and Iran also developed when Hamas expressed tacit support for the Saudi-led offensive against the Houthis, a militant rebel group backed by Iran in Yemen. In August 2017, Iran again began funding Hamas after Saleh al Arouri, the Hamas second-in-command, met with senior Iranian officials."
  22. ^ Turkey and Egypt at Odds Over Gaza | Middle East Policy Council. mepc.org. [24 Ma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July 2020). 
  23. ^ Tony Karon. The Homemade Rocket That Could Change the Mideast. Time. 10 February 2002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4 June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24. ^ Hamas 'tests long-range rocket'. BBC. 2009 [30 Nov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1 December 2018).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25. ^ Sderot traumatic stress center sees steep rise in new patients. Ha'aretz. 21 May 2007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August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26. ^ Report: 33 percent of Sderot kids suffer post-traumatic stress. Ha'aretz. 27 Nov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anuary 2008). 
  27. ^ Filiu, Jean-Pierre. Gaza: A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206. ISBN 9780190201890. 
  28. ^ "Hamas sweeps to election victory"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3 May 2007. BBC News 26 January 2006
  29. ^ Gaza-Westbank – ICRC Bulletin No. 22 / 2007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6 November 2007.
  30. ^ Makdisi, Saree. The War on Gaza's Children. Los Angeles Times. 22 September 2007 [24 April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September 2021). 
  31. ^ Casualties by year: 526 (2006), 295 (2007), 833 (2008), 1014 (2009), 68 (2010), 105 (2011), 246 (2012), 2 (2013). Source: B'Tselem [2]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0 March 2013. [3]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0 March 2013. [4]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0 March 2013.
  32. ^ Israel and the Palestinians Gaza abacus. The Economist. 19 November 2012 [13 Ma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May 2013).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33. ^ Israeli Military Operations against Gaza, 2000–2008. Journal of Palestine Studies. Spring 2009, 38 (3): 122–138. doi:10.1525/jps.2009.xxxviii.3.122. 
  34. ^ Scott Poynting; David Whyte. Counter-Terrorism and State Political Violence: The 'war on terror' as terror. Routledge. 16 May 2012: 117 [14 May 2013]. ISBN 978-1-136-2984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June 2014).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35. ^ Human Rights Watch written statement on Gaza to the UN Human Rights Council. Human Rights Watch. 22 January 2008 [21 April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7 March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36. ^ Hamas militants vow to end truce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6 November 2006., BBC Online, 10 June 2006
  37. ^ Democracy Now! | AIPAC v. Norman Finkelstein: A Debate on Israel's Assault on Gaza. Democracy Now!.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November 2007). 
  38. ^ 2006–2007 Retrieved 6 March 2024
  39. ^ https://news.yahoo.com/s/ap/20061017/ap_on_re_mi_ea/israel_palestinians_3. [17 March 2008].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失效链接]
  40. ^ Defense Update News Commentary: 1 January 2005 - 31 January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May 2008). 
  41. ^ Country Reports on Terrorism 2005 (PDF). April 2006 [7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15 July 201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42. ^ May 22; Gillerman, 2004by Ambassador Dan. Defending Israel's Positions in Rafah. aishcom. 22 May 2004 [26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March 201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43. ^ S/PV.4972 of 19 May 2004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9 April 2008.
  44. ^ Today's Briefing. American Israel Public Affairs Committee. 19 October 2006 [19 Octo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December 2014). 
  45. ^ PM: We will not recapture Gaza. Ynetnews. 2 July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January 2008). 
  46. ^ Commander: We met stiff terrorist resistance. Ynetnews. 26 October 2006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April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47. ^ Gaza doctors say patients suffering mystery injuries after Israeli attacks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31 January 2017.. The Guardian, 17 October 2006.
  48. ^ Isabel Kershner. Israeli Army Strikes Gaza Rocket-Launching Cell. The New York Times. 19 May 2007 [21 Febr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6 September 2017).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49. ^ 12 children among 19 killed by Israeli tank fire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4 May 2020., The Guardian
  50. ^ Italy: Israel shelled Beit Hanoun deliberately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7 March 2008., YNet Israel News, 12 November 2006
  51. ^ Israeli shelling kills 18 in Gaza. BBC News. 8 November 2006 [14 Novem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February 2007).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52. ^ IDF kills gunman in Gaza for first time since truce. Ynetnews. 26 October 2006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7 March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53. ^ Report: IDF seizes Jihad man in Bethlehem; 2 Qassams fired. Haaretz. 26 October 2006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April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54. ^ Islamic Jihad vows to avenge death of 2 operatives. Haaretz. 20 October 2006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April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55. ^ Gaza conditions 'at 40-year low'. BBC News. 6 March 2008 [3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February 2010).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56. ^ 56.0 56.1 Israel declares Gaza 'hostile territory'. IHT. 19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9 October 2007). 
  57. ^ Jean-Pierre Filiu. French historian: Israel destroyed 4,000-year-old culture in Gaza. Al-Jazeera. 
  58. ^ Erlanger, Steven; Cooper, Helene. Israel Pressures Hamas Ahead of Rice's Arrival. The New York Times. 19 September 2007 [3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May 2013).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59. ^ Cabinet declares Gaza 'hostile territory'. Ha'aretz. 20 September 2007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February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60. ^ Security Cabinet declares Gaza hostile territory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5 August 2011. by MFA
  61. ^ EU warns against 'collective punishment' in Gaza. Reuters. 29 October 2007 [17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February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62. ^ Gaza: Israel's Energy Cuts Violate Laws of War. Human Rights Watch.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March 2008). 
  63. ^ Israel cuts electricity and food supplies to Gaza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9 August 2014. by Amnesty International
  64. ^ Greenberg, Hanan. UN 'troubled' by Hamas legislators' arrests. Ynetnews. 24 May 2007 [26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March 201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65. ^ Israel launches raids into Gaza. BBC News. 17 May 2007 [20 Ma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May 2007).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66. ^ Sofer, Ronny. IDF may respond harshly. ynetnews.com. 15 May 2007 [20 Ma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May 2007).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67. ^ "Israel pushes Gaza offensive amid rocket attacks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0 January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