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次革命起义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3月13日) |
十次革命起义是指1894年兴中会成立之后,至1911年取得最终成功的辛亥革命之前,兴中会或中国同盟会直接发动或指挥的10次武装起义。之后近代史书、中国国民党党史,或中华民国的学校教育课本,往往称“国父革命11次起义,10次失败,终于建立民国”。不过据统计,自1894年到1911年之间,清末革命团体发动的革命起义事件其实计有29次之多,但其他非国民党/同盟会体系团体所发动的起义,往往遭到忽略[1],如徐锡麟、秋瑾等人在浙江各地发动的光复军起义、1903年由兴中会二号人物谢赞泰,太平天国仅存的瑛王洪春魁及香港富商李纪堂为首所发动的“大明顺天国之役”。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中国同盟会外围组织共进会与湖北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所具体执行。
沿革
[编辑]1895年2月21日,兴中会总会在香港成立,同年3月16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孙中山进入广州,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定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后因日本官员临时改变态度而失败,孙中山亦返回日本,是第二次起义。
1902年4月,孙中山由横滨到东京,参加章太炎等倡议举行“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由于日本政府阻挠,纪念会被迫改为聚餐会;返横滨后,乃集众补行纪念会[2]:365。孙在日本和章太炎谈论时又曾涉及革命发难以及成功后建都地点,孙以为“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犂。视其规模远近而已”,孙并且说明:“定鼎者,南方诚莫武昌若。尚滨海之建都者,必遏远武昌。夫武昌扬灵于大江,东趋宾山(江苏省),四日而极,足以转输矣,外鉴诸邻国,柏林无海,江户则曰海堧尔;内海虽咸,亦犹大江也……江沔之在上游,其通达等是矣,何必傅海!夫北望襄樊以镇抚河雒。铁道既布,而行理及于长城,其斥候至穷朔者,金陵之绌,武昌之赢也”[3]:100。9月,应宫崎寅藏请求,孙撰《〈三十三年落花梦〉序》;冬,孙自日本往香港,旋转河内结交法国官员[4]:21,在华侨中宣传革命组织,建立兴中会分会[2]:365。从1902年12月至1903年5月,孙停留河内,结交某些法国政治、外交、军事人士[5]:127。
1907年2月,同盟会象征旗帜设计,孙中山更满意青天白日旗,黄兴则倾向象征平均地权政策的“井”字旗[5]:161。根据宋教仁所言,孙态度令黄非常不满:“盖孙文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心坦怀待人,作事近于专制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5]:161一个月后,日本当局受满清政府施压,决定驱逐孙离境[5]:161。为表达善意,日方除发布驱逐令之外,还以外交辞令表达歉意,并馈赠孙大笔款项[5]:161。日本政府送其路费6,000元,日本商人铃木久五郎送其10,000元;孙收款后,留2,000元作《民报》经费[6]。3月,孙中山先抵越南河内,继续策划革命起义,5月命余丑举行潮州黄冈起义,历6日而败,是第三次起义。6月孙中山命邓子瑜起义于惠州七女湖,历10余日而败,是第四次起义。7月6日徐锡麟起义于安庆,失败殉难。同年7月,孙中山赴广西主持镇南关起义,再告失败。1908年3月27日黄兴由安南率革命军进攻钦州,是第七次起义。4月,黄明堂起义于云南河口,是第八次起义。1910年2月倪映典发动新军起义于广州,是第九次起义。
另一方面,同盟会及其周边组织快速扩张规模,并于1910年1月成立同盟会美洲地区总会,期望能吸收更多海外华侨参与革命。此外又先后发动包括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在内的多次起义,直至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义成功击退,掌控武汉,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的革命党群起响应,终推翻清朝。
历次起义
[编辑]事件 | 时间 | 革命经过 |
---|---|---|
乙未广州起义 | 1895年 | 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等人,准备袭取广州。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搜捕,陆皓东被捕牺牲。 |
惠州三洲田起义 | 1900年 | 10月8日,孙中山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今深圳市盐田区三洲田村一带)发动起义。 |
潮州黄冈起义 | 1907年 | 5月命余丑起义于潮州黄冈,历六日而败。 |
惠州七女湖起义 | 1907年 | 6月命邓子瑜起义于惠州七女湖(今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 |
钦州防城起义 | 1907年 | 9月命王和顺起义于钦州王光山。 |
广西镇南关起义 | 1907年 | 12月命黄明堂起义镇南关,并亲临指挥。 |
钦、廉、上思起义 | 1908年 | 3月27日黄兴由安南率革命军进攻钦州。 |
云南河口起义 | 1908年 | 4月命黄明堂起义于云南河口。 |
广州新军起义 | 1910年 | 2月倪映典发动新军起义于广州。 |
广州黄花岗起义 | 1911年 | 4月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
湖北武昌起义 | 1911年 | 10月由共进会与湖北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共同策划,引发了各省宣布独立,导致清帝退位。 |
参考文献
[编辑]- ^ 李筱峰,〈孤峰对话〉,2006年4月12日
- ^ 2.0 2.1 张磊、张𬞟. 《孫中山傳》.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
- ^ 吴相湘. 《孫逸仙先生傳》上冊. 台北: 远东图书公司. 1982.
- ^ 孙中山. 叶匡政 , 编. 《孫中山非常言:論道1896-1925》 第1版.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1.
- ^ 5.0 5.1 5.2 5.3 5.4 白吉尔(Marie-Claire Bergère)著、温哈溢译(第九章协力林添贵,人物小传协力杨诗韵). 《孫逸仙》. 台北市: 时报出版. 2010-06-21. ISBN 978-957-13-5208-4.
- ^ 朱育和等著:《辛亥革命史》,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