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嘲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嘲剧
越南语名称
国语字 Hát chèo
汉喃 咭掉
嘲剧《千人之歌》演出
嘲剧在养海阳嘲剧院(Nhà Hát Chèo Hải Dương)演出
嘲剧乐团


嘲剧越南语Hát chèo咭掉)是越南传统的民族戏曲形式,通常是带有歌舞的音乐戏剧形式,且带有嘲讽戏谑的意味。

嘲剧始于十二世纪的越南李朝,大约从十六世纪开始就以现在的形式存在,主要源自越南北部农村一种自发的民间艺术形式,通常在村外的露天广场进行表演,而后逐渐专业化和室内化。戏剧形式多有中国宋代杂剧的遗风,嘲剧一直是越南人民世世代代流行的艺术形式,并通过其抒情内容培育了民族精神;由于程式简单,没有受到宫廷重视,甚至一度下令禁止在宫中演出。十五世纪以后,嘲剧的地位逐渐为㗰剧所替代。

历史

[编辑]

宁平省华闾县被认为是嘲剧的故乡,其创始人范氏陈英语Phạm Thị Trân丁朝时期的一位宫廷舞蹈家,然而,嘲剧正式出现于李朝,盛行于陈朝。嘲剧的发展起源于十四世纪一名蒙古士兵在越南被俘。 在此之前,嘲剧的表演仅包括念诵民歌,但受蒙古士兵的影响,嘲剧现在表演以唱颂为主。 后黎朝皇帝黎圣宗不允许嘲剧在宫廷中表演,嘲剧源自民间音乐舞蹈和传说故事,人们根据这些来源将各种传说故事发展成更长的完整戏剧,通常由著名儒家学者撰写,例如武桢(Vũ Trinh)。

戏剧特征

[编辑]

嘲剧的服饰为越南生活中所穿的服饰(越服)为主。演出时没有舞台、布景,只用系在木桩上的绳子把演员与观众分开。道具也很少。伴奏乐器是锣、鼓、箫和胡琴。 由于嘲剧一开始就是由农民自编自演,内容又都取材于农村的现实生活和民间传说,以讽刺社会丑恶现象的居多,有欢乐、悲哀以及爱情生活的表现等,也有少量历史剧。 《帅云》、《观音氏敬》(Quan Am Thi Kinh)等一些传统曲目可以说已经家喻户晓,现代题材的一些节目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1992年,在河内新建了富于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嘲剧剧场。[1]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 Tran Van Khe/Nguyen Thuyet Phong. "Vietnam, V, vi:Theater."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online.
  1. ^ 郑传寅.《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戏曲与越南嘲剧之比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