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棚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澳棚屋
桶形棚屋
大澳棚屋近景

棚屋,又称水上棚屋水棚葵棚,是香港大屿山大澳一种特色建筑。

历史[编辑]

棚屋起源于18世纪至19世纪,已有一百多至二百多年历史,由当地的蜑家渔民所发明。由于渔船可供居住空间不多,而蜑民不习惯在陆地上居住,因此便在岸边的海床上搭建棚屋。

结构[编辑]

棚屋主要以木材兴建,并以木柱将屋固定于水面之上,屋旁则可以停泊渔船。各间棚屋连成一排,紧密邻靠。

至于早期的棚屋,主要是以木材作为支架,屋顶及墙壁则铺上葵叶和松皮,外形呈半桶形[1]

现况[编辑]

随着近年大澳人口减少,不少棚屋已经荒废。2000年7月大澳发生一场大火,更将近五分之一的棚屋烧毁。重建的棚屋改以铁皮及水泥柱兴建,与昔日有别。

参看[编辑]

资料来源[编辑]

  1. ^ 张兆和、廖迪生. 《香港地區史研究之二:大澳》.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6年1月: 页117. ISBN 9789620425059 (中文). 

参考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