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脚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脚仙
汉字 大跤仙
白话字 Tōa-kha-sian
台罗拼音Tuā-kha-sian

大脚仙荷兰语Taccassiangh,?—?),简称Caisan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平埔族力力社头目,屏东县潮州镇大脚仙林以其命名,后来传说变成有一双大脚的巨人许大炮

生平[编辑]

热兰遮城热兰遮城日记》所载1641年到1656年,荷兰文为Taccassiangh或简称Caisan的大脚仙是当时的力力社头目。164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将力力社认定为大型村社,对大型村社年年指派四位头目,大脚仙就为其中之一,并有公司徽章的藤杖作委任象征。1654年,大脚仙首先告诉荷兰人说邻近村落酝酿反抗荷兰殖民,因此获赠日本丝袍和两块布。1655年,大脚仙请求热兰遮城释放力力社人Polnocq,荷兰人也同意。次年,大脚仙等四位长老留任时,获赠两块布与一包烟草。[1]

传说[编辑]

潮州镇大脚仙林地名牌

力力社所拥有土地其中之一为现今的大脚仙林(今潮州镇兴美里),此地名在嘉庆十年(1805年)的〈吴朝崇等立卖杜绝契〉就有出现。但大脚仙此人,后人不明来源,因此附会各类传说。[1]

蔡源得于1988年撰写的〈大脚仙林沿革〉中,认为明末清初时从漳州来台湾开垦的先民在一片荒野山林间发现一块有大脚印的石头,遂将此地名为大脚仙林。后来石头辗转改放在檨仔林的石车廍水池旁。台湾割让日本时,民众怕日本人追问,就将此石头丢入池中。[1]

1996年,当地人陈万取口述,传说泗林有一名可食十余人饭量的大力士,长有一双大脚。其自刻足印原在泗林东南村落边缘的许宅。因为他食量大,长年吃不饱,常偷甘薯、甘蔗吃。清廷下令征招,家人却怕对他们不利,就将此大力士活埋在井中,坟墓则在四春庄尾。[1]

《苹果日报》在2003年报导则写相传在二百多年前,大脚仙林出了一位名叫许大炮、身高八尺多、头比常人大一倍的大力士,能每餐能食十八人份,工作量抵十人,但常偷摘农人作物,其父亲因此遭乡人指责。清廷接获报告后,特派遣专差传旨召见欲赐为武官,但专差抵达前,许大炮在深水井清理杂物时已遭父亲活埋。[2]

远东科技大学教师王奕期曾于2010年5月21日实地造访大脚仙林,询问1941年出生的黄秋雄与1954年出生的黄正雄。他们讲许大炮在井中将落石接住,不解地问家人为何置他于死地?家人难过地向他致歉说解释实在养不起。于是许大炮松手,让头顶的大石压死自己。自外地迁来大脚仙林居住的高雄市旗山区人、1949年生的林善得听到的说法是,许大炮因为食量大,除偷吃庄人种植的地瓜外,还偷扯下日治时期制糖会社小火车上载运的甘蔗。许大炮变成不同时代的人。[3]

大脚仙的传说在该地广为流传,官方还列为教师甄选的题目。另外还有谜底为大脚仙的谜语写:“一双草鞋二尺四,吕洞宾仙背茄荎。”[1]

在冈北美学工作站社教站有着“戆孝港传奇”,传说的主角是住在路竹区营后人的戆孝港,传说故事几乎与大脚仙林的情节雷同。卡那卡那富族则传说一名叫提巴里的巨人,因食量太大,无可奈何的人们利用游戏,把火烧得红透的巨石从山上滚下来,让在山脚下的提巴里接球,巨人就这样活活被烫死。[3]

脚印[编辑]

大脚仙林池灵宫脚印石

周荣杰编纂的《潮州镇志》写在潮州四林里陈荣东院子、三星里明心佛堂、光春里大脚林都有大脚印,村落之名即源于传说大脚巨人栖息于森林中而来,对大脚仙林的传说带有保留,不碰触故事情节[1]

1991年,蔡源得委由李得串新刻一颗有大脚印的石头,并以金漆书写〈大脚仙林沿革〉[1],位在道明坛。林得串是8大森林乐园的员工,认为许大炮传说十分有趣,应该可以借由大脚印的实景建置吸引不少人,于是他先在乐园内建置一座大脚印造景,再接连于自己庄内的池灵宫与道明坛前施作大脚印石[3]

潮州朝林宫脚印石

戏剧[编辑]

戏说台湾》曾将传说的许大炮拍为单元剧《大脚仙林》。

潮州镇民代表黄宪正创的阿猴掌中班将许大炮作为布袋戏题材,还出现屏东排湾族鲁凯族戏偶,主角许大炮“穿越时空”带观众了解屏东各具特色庆典,出现包括琉球王船祭九如、麟洛王爷奶奶回娘家、原住民丰年祭等[4][5]

参考[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刘泽民. 屏東潮州「大腳仙林」地名考--傳說與文獻的對話. 《台湾文献别册》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8-12, (第27册) (中文(台湾)). 
  2. ^ 林燕明. 巨人腳印潮州現蹤. 《苹果日报》. 2003-07-11 [2016-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2)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王奕期、张宝贵. 三則怪孩子傳說的田野觀察 (PDF). 《远东通识学报》 (远东科技大学). 2010-07, 第4卷 (第2期) [2018-08-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27) (中文(台湾)). 
  4. ^ 潘建志. 偶戲搭穿越劇 原民也入戲. 《中国时报》. 2014-04-11 [2016-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中文(台湾)). 
  5. ^ 邱芷柔. 阿猴掌中班潮州開展. 《自由时报》. 2014-04-14 [2016-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