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庆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庆亮
大清平定州知州
籍贯 杭州驻防
旗籍 蒙古镶黄旗
出生 ?年?月?日
出身
  • 咸丰三年癸丑科翻译进士
著作

庆亮(?年—?年),杭州驻防蒙古镶黄旗成福佐领下人,翻译乡试中式举人,咸丰三年癸丑科翻译会试中式进士[1],同治六年三月补平定州知州[2][3][4],同治七年,补修城隍庙[5],同年,暨郡人添祀郡优贡生张穆于崇贤堂[6],同治十年派州绅劝捐补修州署内宅[7]。曾任辽州知州[8]

注释[编辑]

  1.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四月甲申,以内阁学士文惠为满洲翻译会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读学士讷尔济为副考官。四月辛卯,礼部以翻译会试中额请。得旨:京旗取中二名,各省驻防取中八名。五月甲寅,引见癸丑科翻译进士。得旨:讷仁、毓瑞著以庶吉士用,达纶、庆亮、瑞灵、额哲克、李长安著分部行走,斐䈊额、博冲武、善昌著以主事用。
  2. ^ “题平定州,中缺,冲繁,知州加一级,庆亮,蒙古厢黄旗人,举人,六年三月补”,《大缙绅全书·山西省》〔同治十二年冬季〕京都琉璃厂南观庙斌升堂本
  3. ^ “同治,庆亮,杭州驻防,蒙古镶黄旗成福佐领下翻译进士,六年任”,(光绪)《平定州志》卷六
  4. ^ “豫抚原折抄件:头品顶戴河南巡抚臣李鹤年跪奏为遵旨查明豫省界连山西各县,尚无匪徒聚众情事,现仍严饬查拿,并认真会哨、以期杜绝奸萌、恭折复陈、仰祈圣鉴事。窃照同治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奉上谕:御史郭从榘奏,访闻山西平定州之乐平乡有外来匪徒,假作乞入,姓张者谓之张二,姓李者谓之李二,俗名二字会,每于秋后挨村借粮,并肆抢劫。现在聚有二三百人,迭劫多案,本地匪徒亦入其党等语。著郑敦谨迅饬该州县赶紧缉拿,逐案究治。该处为直、晋通途,又与豫省密通,并著官文、李鹤年严饬所属会合搜捕,以期净绝根株。原折抄给阅看。等因。钦此。钦遵在案。复于本年二月十七日奉旨严催,三月十四日奉上谕:又有人奏称,乐平乡二字匪党以直隶赞皇县之黄沙岭一带为巢穴,出没无常,愈聚愈多,蓄有鸟枪军械。盂县又有黑腿匪,在滹沱河一带滋事,近复勾结二字匪党。著曾国藩、郑敦谨督饬所属认真查拿,尽绝根株,毋留后患。乐平逼近河南,并著李鹤年仍遵前旨,迅饬所属一体严密搜查,勿任逃逸。等因。钦此。跪聆之下,惶悚万分。臣于初次接奉上谕,遵即咨会署直隶督臣官文、署山西抚臣郑敦谨,饬属一体严拿,一面飞檄邻近山西之各县严密查拿,务使有犯必获,毋得视为具文;一面遴委妥员前赴涉县、武安等处,改装易服,沿途查访,务得确情,并又檄饬严催去后。节据涉县知县丁凤年、武安县知县恩奎先后禀称:该两县县境西北各乡,均与山西黎城、辽州、和顺接壤,上年直、东肃清以后,该县等虑有漏网余匪,潜入山林,啸聚为害,不时轻骑减从,亲赴各乡巡查,并派役四出踩访,境内尚属安谧等语。又接委员候补知县姚庆恩禀称:奉委后驰抵涉县、武安,先行改装易服,周历四乡,咨访土人,佥称本境并无匪徒聚扰。因复会同地方官重诣复查,委无游匪踪迹。旋由山僻小径绕至平定。接晤该州知州庆亮,询称直、晋之交,晋多饶户,直有游民。辽、和一带,与元氏、赞皇以及永、邢壤接,时有外来游乞之人成群乞食,明为饥民,暗为盗贼。去冬劫案迭出,所获多系永年县人。此辈聚散不常,又或冒为行旅,憧憧往来,土人呼为老二,故又谓之二字伙党,已经山西抚臣委员会同拿逐各等语。与该委员所访相符,据情禀报前来。经臣复核无异。伏查直隶、河南、山西交界处所,犬牙相错,山径丛岐,本易窝藏奸匪。现在豫境虽无匪踪,而防患不可不先。一面仍饬彰德所属各县,随时稽查,如有前项匪徒阑入,即严拿究治。因思弭盗安良之法,于腹地莫善于保甲,于边界莫良于会哨。保甲一事,臣于上年凯撤后,即通饬所属认真举办。现拟知会邻省督抚臣,饬属约会哨期,或两月一次,或三月二次,联络团练,按期会巡。无事各守本境,有事互相应援。既免尔疆我界之嫌,复杜此拿彼窜之弊,使匪徒无可托足,自必闻风敛戢,庶足仰慰宸廑于万一。除分别咨行外,所有遵旨查明豫省界连山西各县,尚无匪徒聚众,现仍饬查拿并认真会哨缘由,谨缮折驰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曾国藩全集》奏稿
  5. ^ “城隍庙在下城西北隅髙阜。明知州张孟善建,知州吴鼒修。宏治间,知州吴贤增修,白思明记。嘉嘉靖七年,义民徐聪等重修,郭纮记。后迁庙于千户所迤西。四十二年,知州孙九畴因逼近民居,仍移建旧址。万历四十二年,知州王秉恩修。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州齐大岳创建翼殿。十三年,州人建嘒愉楼。四十一年知州刘孚嘉、五十四年知州何锡禄皆重修。乾隆三十二年,东廊毁,复修,五十三年。嘉庆二年,郡人补修。二十二年,知州吴安祖修。道光七年,知州贾亮采重修。同治七年,知州庆亮补修。”,(光绪)《平定州志》卷三
  6. ^ “崇贤堂,在嘉山书院讲堂后。元至正间,知州刘天禄祀金礼部尚书赵闲闲秉文、吏部尚书杨文献公云翼、左司郎中元遗山好问、元翰林侍讲学士李文正公冶于涌云楼,为四贤堂。后增王秦溪,构中书左丞丞吕忠肃公思诚为六贤堂。明赵景先有记。成化五年,知州陈志进、明刑部尚书耿清惠公九畴,名堂曰崇贤,勿限以目,彭时记。嗣复进乔毅、白侃。嘉靖三年,进郗夔。十四年,进孙承祖。后又增王克己、梁昱、乔宇、高光烈、蹇达、杨思忠、孙继先、宋焘、冯守礼、朱一统、张三谟,凡二十二人。乾隆三十三年,建嘉山书院,乃移祀焉。按:陶志逸乔公毅、白公侃、孙公承祖,据王志补,堂亦缺位。乾隆五十一年,知州金明源补设。后同治七年,知州庆亮暨郡人添祀郡优贡生张穆,凡二十三人焉。”,(光绪)《平定州志》卷四
  7. ^ “州署在上城东北隅,后左二面凭城垣。明洪武三年,知州程宗道建。国朝乾隆三十年,知州陶易重修。大堂三间,榜曰忠爱。耳房二间,东为官㕔,西为库,前为月台。东下为课程、吏、户、礼四房及快手班班房,西下为承发兵、刑、工四房及民壮皂隶班房。又前为仪门,外东为高积仓、土地祠。又旧有迎宾馆,明万历元年,署州事照磨杨松建,今废。西为收粮柜、监狱、马快班房。又前为大门外坊二:东曰京华右辅,西曰冀晋东藩。后为宅门,左右门房各一。又后为二堂五间,山西布政使朱珪颜曰静如堂。左右厢房各三间。咸丰八年毁于火,知州董彚芳重修。西为客座,乾隆五十一年,知州金明源葺,颜曰学陋轩。东有紫梅轩,轩前为内宅。同治十年,知州庆亮派州绅劝捐补修。又东为涌云楼,详见古迹。楼髙凭城,女墙埤堄间,俯视民居,室家毕见。乾隆三十四年,署知州姚学瑛塞以砖瓦,俾仆役无得窃窥,民德之。楼侧有望两亭,前有隙地,设马棚、幕斋、群房、庖湢,不尽载”,(光绪)《平定州志》卷三
  8. ^ “知州……李羲文,镶红旗汉军人,监生,二十一年任。道光史梦蛟,淅江余姚人,廪贡,元年任。吕士淳顾春芳,江苏元和人,监生,十一年任。沈彦芳,江苏吴江人,进士,十六年任。马振玉董梁,十九年任。郑谦、举人,二十年任。吴宏猷,湖南人;祥麟厢白旗人,二十六年任。吴祖照介昌咸丰武凌云,安徽来安人,进士,六年任。程国观,张世烯举人。王锡衔,湖北黄陂人,举人。庆亮进士。郭兆奎,安徽合肥人,监生。王桂林,汉军旗人,同治祝如濓,顺天大兴人,监生,七年任。光绪杨立旭,广西马平人,举人,元年任。玉山,镶红旗人,进士,三年任。周伯贞,河南祥符人,进士。陈栋,江苏江𡩋人,军功,四年任”。[光绪]《辽州志》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