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拌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拌面
拌面
上菜顺序主食
起源地中华料理
上菜温度热食

拌面,又称干拌面粤语台湾国语称作捞面[1][注 1][注 2],是指把沥干的面条拌以酱料(或其他调味料)一起食用的吃法。

拌面在宋朝就有出现,据《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等书就有混合酱汁、肉的拌肉面[3]

天津捞面

[编辑]
四碟捞面

天津市称拌面为捞面,其中大多为打卤面。天津市民在隆重场合多食用四碟捞面,即搭配四碟炒菜、四种菜码的打卤面,其中四碟炒菜一般为清炒虾仁、炒鸡蛋、肉丝炒香干、糖醋面筋丝,但实际上并不局限于这四种。[4][5]此外,在喜庆场合,面码中会加入红粉皮。

山西地区

[编辑]

晋语区,如山西中部等地,正餐时吃面的习惯也通常是将面煮好后捞出沥干后加入另外单独炒好的菜,拌在一起食用,所用的面,做法不限,可以是搟面削面剔羹拉面擦羹等等,所用的面粉更是多样,可以是白面红面莜面、各种豆面等。

福建拌面

[编辑]

福建,拌面是扁平的,通常在面条经骨汤煮熟之后,放入已经备好在盘底的花生酱和猪油,盐,味精等调味料中加以搅拌,通常和扁肉(或称扁食)搭配,被称作情侣套餐,沙县小吃的最经典代表。拌面不仅是著名的福建小吃之一,也是海外闽系社区中,当地福建人的生活食品之一。

武汉热干面

[编辑]

在湖北省府武汉,热干面是武汉人最爱吃的食品之一,常被用来当作早餐或宵夜。热干面的做法是,事先把碱水面煮至半熟,加入芝麻油拌匀晾凉待用,等吃的时候再把面条重新放入滚水中烫至全熟,沥干水分后捞起,然后在面里加入芝麻酱、芝麻油、酱油及其它佐料后拌匀即可食用。

港式捞面

[编辑]

粤港澳一带通常使用鸡蛋面,偶尔亦以河粉来代替,有时亦会加上一些配料食用。

广东,捞面一般多以蚝油作为酱料,再加上菜心及馄饨牛腩牛筋食用。做法是把面放汤煮好,汆水后食用。近年亦出现“捞出前一丁”(俗称“捞丁”)的食法,传统上,吃“捞面”时会佐以炸酱牛腩猪手。约1990年代起,香港快速面生产厂商推出即食捞面,其面放在一个有小孔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内,放入开水把面饼煮软后,再从盒盖的小孔中把水倒出。

新疆拌面(拉条子

[编辑]
辣皮子拌面

新疆拌面也称为拉条子,是中国新疆以及西北部分地区当地居民的家常饭食。面是手工拉制的面条且有韧性。煮熟后通常要过一遍凉水,使得面条更加劲道。食用时,因要与带有较多汤汁的“拌面菜”“拌”在一起食用,“拌面”因此得名。拌面菜有多种,常见的如过油肉,葱爆肉,辣皮子肉,白菜肉,皮芽子[6]等。在中国大陆西北方区域,“拌面”一词一般默认为指新疆拉面,其余地方手工制作的面条分别用“手擀面”“扯面”等词语代表。

葱油拌面

[编辑]

葱油拌面是苏沪地方的传统面食,也是上海的著名小吃。做法是把小葱切成段,再放入食用油用小火熬制成焦黄色,随后加入白糖和酱油制成葱油,最后将煮熟的面条沥干水分并拌上葱油即可食用。另外也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放虾米、肉丝等其他配料。

印尼捞面

[编辑]

干拌面评选

[编辑]

ETtoday新闻云》于 2019 年 10 月 18 日~ 11 月 19 日 举办《ETtoday星食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干拌面人气票选,主办单位经过收集各种实体店面、网络通路的销售数据后,《ETtoday星食榜》选出目前在市面上相当具有人气的干拌面12强。干拌面12强品牌完整名单(按照笔划排序):KIKI椒麻拌面、大师兄销魂拌面、太和殿麻辣拌面、水喔千拌面黑麻油面线、瓦城泰式酸辣干拌面、老妈拌面成都担担面、金博家葱葱回魂面、阿舍食堂外省干面油葱口味、曾拌面香葱椒麻、詹面坚果辣沾面、贾以食日麻花拌面、面大师樱花虾葱油拌面。

注释

[编辑]
  1. ^ 捞(粤语:lou1),有别于粤语中打捞的捞(粤语:laau4),字面含义也不同。
  2. ^ 【东方国语辞典增订版】亦记载其义。台湾亦有面店以捞面为名。[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 撈. [2007-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 
  2. ^ 【台南 東區】川巴子海底撈麵。點餐後才開始製麵|台南首創海底撈麵Q彈帶勁.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3. ^ 中国食文化(1)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06-23.
  4. ^ 由国庆. 天津捞面成大席. 今晚报. 2018-10-19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 
  5. ^ “四碟捞面”菜码讲究. 中老年时报. 2019-02-06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 
  6. ^ 皮牙子是新疆维吾尔语,指的是洋葱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