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敬 (儒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儒家思想中,,是一种内心的修养,保持戒慎恐惧的谨慎心态。在理学中,敬是一个重要的讨论课题,程朱学派主张应持敬陆王学派则以主敬为主,形成长期的争议。

概论[编辑]

先秦时代,敬就是儒家强调的重点[1],与[2][3][4]有紧密相关。

在宋朝,理学兴起,程颐将敬提升为内心修养的重要功夫,与致知并列[5]

各派学说[编辑]

注释[编辑]

  1. ^ 《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 ^ 《论语》〈子路〉:“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3. ^ 《礼记》〈乐记〉:“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
  4. ^ 《周易》〈文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5. ^ 《二程全书》:“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