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杜文焕(16世纪—1645年),日章,又字弢武苏州府昆山县[1]明朝南明军事人物。

生平[编辑]

杜文焕是都督杜桐的儿子,懂得文史和诗歌;万历年间荫袭延绥游击将军,累进为参将副总兵。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升署任都督佥事、宁夏总兵延安绥德被入侵,他前往救援击败敌人,次年(1616年)调镇延绥,多次在安边、保宁、长乐打败河套盗寇猛克什力等人;火落赤卜言大惧,相继投降。不少侵犯边境的寇敌都被他击破,之后都归顺明朝,因此平息当地战事,很快因病辞官[1][2]

天启元年(1621年),他再次镇守延绥,奉诏支援辽东,于是他派兵到河套捣破盗寇巢穴;盗寇的余众非常憎恨他,深入固原庆阳,包围延安府,扬言要抓住他,抢掠十多日才离去,他亦被朝廷解去职务等待勘问。奢崇明作乱包围成都,总督张我续请求他协助解围,他到达后率令军队在佛图关击败对方,收复重庆;奢崇明逃到永宁,他不前进,很快升官总理川、黔、湖广军队,却因无法制服叛军而辞去官位,同时又延伸到延绥的败仗,遭派往驻守边疆。天启七年(1627年)朝廷起用他镇守宁夏,锦州危急时移镇宁远,进任右都督,调守关门。很快因病辞官[3][4]

崇祯元年(1628年)朝廷采纳杜文焕在重庆的功劳,让他的儿子荫官指挥佥事;随后他得再起用镇守延绥,兼督固原军队,与曹文诏参与剿灭陕西盗贼王嘉胤,但在崇祯四年(1631年)被御史吴甡与给事中张承诏弹劾他杀死延川难民冒领功劳,遭下狱夺职。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他获总督杨文岳推荐,恢复原职官征讨流寇,无功而还,以病辞官归乡。弘光帝继位,起用他监督巡逻、巡捕两营,与刘复生同时任命,加左柱国太子太傅、掌管中军都督府,推荐章世明桂应菁为总兵;南京失守,他逃到金山卫后去世[5][6]

引用[编辑]

  1. ^ 1.0 1.1 钱海岳《南明史·卷三十八·列传第十四》:杜文焕,字日章,昆山人。都督桐子。博通文史,能吟咏。万历中,以任子历宁夏总兵,延绥被寇,赴救而大破之,调镇延绥,屡破套寇猛克、什力等安边、保宁、长乐。火落赤、卜言大惧,相率降。沙里数寇边,屡破之。遂纳款,延绥乃少事,寻以疾归。
  2. ^ 《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杜)桐子文焕,字弢武。由荫叙,历延绥游击将军,累进参将、副总兵。四十三年擢署都督佥事、宁夏总兵官。延绥被寇,文焕赴救,大破之。明年遂代官秉忠镇延绥。屡败寇安边、保宁,长乐,斩首三百有奇。西路火落赤、卜言太惧,相率降。沙计数盗边,为文焕所败,遂纳款。……延绥遂少事。文焕寻以疾归。
  3. ^ 钱海岳《南明史·卷三十八·列传第十四》:天启元年,再镇延绥,奉诏援辽,出兵捣河套,坐寇深入大掠,解职候勘。奢崇明反,率师大破之佛图关,复重庆。崇明遁永宁,命总理川、黔、湖广军,以罪遣戍。七年,起镇宁夏。锦州急,移镇宁远,迁右都督,守关门,以疾去。
  4. ^ 《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天启元年再镇延绥。诏文焕援辽,文焕乃遣兵出河套,捣巢以致寇。诸部大恨,深入固原、庆阳,围延安,扬言必缚文焕,掠十余日始去。命解职候勘。奢崇明围成都,总督张我续请令文焕赴救。至则围已解,偕诸军复重庆。崇明遁永宁,文焕顿不进。寻擢总理,尽统川、贵、湖广军。度不能制贼,谢病去。坐延绥失事罪,戍边。七年起镇宁夏。宁、锦告警,诏文焕驰援,俄令分镇宁远。进右都督,调守关门。寻引疾去。
  5. ^ 钱海岳《南明史·卷三十八·列传第十四》:崇祯二年,陕西告警,再起镇延绥兼督固原军,数奏捷,寇亦日益多。总兵王国梁击王嘉胤河曲大败,部议设一大将兼统山、陕军协剿,乃令文焕为提督,偕曹文诏驰至河曲,绝饷道以困之。又败寇府谷,大破张献忠清涧。四年春,神一魁围庆阳,解其围,以事下狱。十五年,再起剿寇,无功,乃告病归。安宗立,起督巡逻、巡捕二营,与刘复生并命,加左柱国、太子太傅、掌中军都府,荐韦【章】世明、桂应菁为总兵。南京亡,走金山卒。
  6. ^ 《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崇祯元年录重庆功,荫指挥佥事。三年,陕西群盗起,五镇总兵并以勤王行。总督杨鹤请令文焕署延镇事,兼督固原军。数败贼,贼亦日益多。会山西总兵王国梁击王嘉胤于河曲,大败,贼入据其城。部议设一大将,兼统山、陕军协讨。乃令文焕为提督,偕曹文诏驰至河曲,绝饟道以困之。神一元陷宁塞,文焕家破。遂留文诏,令文焕西还。四年,御史吴甡劾其杀延川难民冒功,给事中张承诏复劾之,下狱褫职。十五年用总督杨文岳荐,以故官讨贼。无功。复谢病归。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