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杜诗镜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杜诗镜铨》是清朝杨伦作品,凡二十卷。

杨伦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历任邑宰。晚年主讲武昌江汉书院。自称用功杜诗近二十年,而《镜铨》之名取自杜诗《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铨”之句。该书是最为晚出的杜诗全注本,杨伦诠注杜甫诗文以朱鹤龄的《辑注杜工部集》为底本,乃避仇兆鳌注之烦琐,以精简著称。[1]但在考订上并没有多少新的见解。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初刻,即九柏山房刻本。同治十一年(1872年),时任四川总督吴棠重刻于成都四川节署,附张晋《读书堂杜工部文集注解》二卷,是为望三益斋本。郭绍虞评此书:“以精简着称。不穿凿,不附会,不矜奇,不逞博,而平正通达,自使少陵精神跃然纸上。”

注释[编辑]

  1. ^ 杨伦在《镜铨·凡例》中说:“近时仇注,月露风云,一一俱烦疏解,尤为可笑。兹所采各注,或典故必须疏证,或足发明言外之意,否则俱从删汰。其易晓者也不复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