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象级潜艇 (1913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俄罗斯海象号潜艇
概况
技术数据
舰型 潜艇
排水量
  • 630长吨(640公吨) 水面
  • 760长吨(770公吨) 水下
全长 67米(219英尺10英寸)
全宽 4.5米(14英尺9英寸)
吃水 3.9米(12英尺10英寸)
动力来源
  • 柴电动力
  • 500 hp(370 kW) 柴油引擎
  • 800 hp(600 kW)电动马达
  • 2 轴
速度
  • 10.8节(20.0千米每小时)水面
  • 8节(15千米每小时) 水下
续航距离 2,500 nmi(4,600 km)
乘员 47
武器装备

海象级潜艇Morzh-class submarines)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不久为俄罗斯帝国海军黑海舰队建造的一类潜艇。

背景[编辑]

该级潜艇最初属于1909年海军总参谋部所拟定的宏伟海军建设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包括了为黑海舰队建造六艘潜艇等内容,但采购遭到大幅削减和延迟。到了1910年,俄罗斯国家杜马同意执行一部分的计划来加强黑海舰队,当中就包含了建造六艘潜艇,总共订购了三艘独角鲸级潜艇和三艘全新设计的海象级潜艇。独角鲸级潜艇是霍兰的通用动力电船公司为俄罗斯设计的一种潜艇。

设计[编辑]

海象级潜艇是根据鲨鱼号潜艇来设计,鲨鱼号潜艇被认为是俄罗斯迄今为止所设计的潜艇中最成功的一艘。新级别的潜艇设计是1910年在伊凡·巴布诺夫英语Ivan Bubnov(Ivan Bubnov)领导下于波罗的海造船厂进行,1911年5月30日获得认可,并于1911年6月25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始建造。设计者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高度的机动性和稳定性。然而,设计却在某些方面引起了争议,尤其是内部缺乏防水隔舱。这个问题在俄罗斯的潜艇工程师和潜艇官兵之间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工程师们认为,增加水密舱壁将大大提高潜艇的生存能力,而潜艇人员则认为,水密舱壁会使潜艇指挥官失去对船员的控制。最终,水密舱壁因经费紧张而取消。[1][2]

海象号潜艇在当时装备精良,有一门甲板炮英语Deck gun、四具内部鱼雷发射管和八具外置的杰维茨基鱼雷发射系统英语Drzewiecki drop collar(Drzewiecki drop collar)。不过这些潜艇也有许多缺点,像是只有单壳,没有水密舱壁,压载舱英语Ballast tank排气不畅导致下潜时间慢(需花费3分钟半),下潜深度只有46米。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从德国订购的两台1,140 hp(850 kW)的柴油引擎到战争爆发时都还没有交付,不得不拿阿穆尔河炮艇上功率严重不足的引擎代替,而这种引擎每台仅能提供250匹马力(190千瓦特)的动力,这意味着无法达到所设计的16-(30-千米每小时;18-英里每小时)水面航速。由于船体形状设计不合理,更像是水面舰艇而非潜艇,因此也无法达到设计的12-节(22-千米每小时;14-英里每小时)水下航速。在数量更多的雪豹级潜艇上也出现了许多一样的问题,雪豹级潜艇的设计即源自海象级潜艇。[1][2]

潜艇[编辑]

潜艇名称 开始建造 下水 结局
海象号(Morzh,Морж) 1911年6月25日 1913年9月28日 1917年5月在黑海触雷沉没
环斑海豹号(Nerpa,Нерпа) 1911年6月25日 1913年9月28日 1922年重新服役于苏联海军,命名为“政治委员号” (Politruk) 。1930年退役,1931年报废
海豹号俄语Тюлень (подводная лодка)(Tyulen,Тюлень) 1911年6月25日 1913年11月1日 1918 年被德国人俘获,1919年移交给白俄。1920年随弗兰格尔舰队英语Wrangel's fleet逃往比塞大,在那里被拘留。 1924年出售,1930年报废。

历史[编辑]

这些潜艇于1913年9月至11月间下水,1914年12月至1915年3月间被转移到塞瓦斯托波尔的海军基地。1915年3月,该船级中最大的一艘“环斑海豹号”率先投入战斗,海象号和海豹号稍晚也于同一个月份加入战斗。这三艘潜艇主要在博斯普鲁斯海峡附近作战,对抗德国奥斯曼帝国的海军部队,还重点攻击了许多土耳其货轮航线的交通枢纽。

三艘潜艇在黑海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共击沉了16艘商船。1915年11月,海象号险些以两枚鱼雷击中土耳其的旗舰格本号大巡洋舰,但在1916年5月遭土耳其空袭受损。在1917年5月第24次巡逻时因触雷而沉没,2002年发现的沉船残骸证实了这一点。环斑海豹号经过24次巡逻后,1917年在尼古拉耶夫整修,但由于关键零件短缺而不得不闲置,未能重新参战。这三艘潜艇中最成功的是海豹号,该潜艇多次成功袭击敌军,战果包括在1916年10月捕获武装商船“罗多斯托号”(Rodosto)。

海豹号与环斑海豹号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但命运却截然不同。海豹号于1918年5月在塞瓦斯托波尔被德军俘获,并于1918年11月转交给英国。随后被转交给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将军指挥下的白军,他们是俄国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的反对派。随着布尔什维克的进攻,这艘潜艇于1920年逃往法属突尼斯比塞大,并在那里被扣押。1924年被出售,1930年拆解报废。

环斑海豹号一直留在尼古拉耶夫的造船厂中,直到1922年6月3日才重新服役于苏联海军,并重新命名为“政治委员号” (Politruk),1923年被命名为11号。该潜艇于1930年12月3日退役,并于1931年2月被出售报废。

引文[编辑]

  1. ^ 1.0 1.1 Friedman & Noot 1991,第28–29页.
  2. ^ 2.0 2.1 Budzbon 1986,第314–315页.

资料来源[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