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爱尔兰纯种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爱尔兰纯种
书籍封面
作者诺拉·罗伯茨
类型爱情小说
语言英语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剪影图书
出版时间1981年1月
出版地点美国
媒介大众平装书
页数189
系列作品
续作寻找爱情

爱尔兰纯种》(英语:Irish Thoroughbred)是美国作家诺拉·罗伯茨小说处女作,于1981年1月经剪影图书发行初版,属爱情类图书。与其他同类小说一样,本书不足200页长,原计划只上架销售一个月。但事实证明小说大受欢迎,重新包装成独立爱情小说后多次再版,罗伯茨还写出两本续作:《爱尔兰玫瑰》和《爱尔兰叛军》。

罗伯茨本是全职母亲,因日常生活太过无聊尝试写作,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就连写七部小说。向加拿大禾林出版公司投稿遭拒后,她主动把《爱尔兰纯血》的手稿寄给西蒙与舒斯特新创办的剪影图书,双方一拍即合。本书及其后罗伯茨多部小说的成功促使英语爱情小说类型发生变化,男、女主角在经济和情感上都变得更加平等。

本书讲述爱尔兰贫穷女子阿德利亚·“迪伊”·康南恩和美国马场主特拉维斯·格兰特的爱情故事。迪伊脾气火爆,经常与特拉维斯吵架,但两人又互有好感,往往一言不合就激烈拥抱。两人因女主角的叔叔心脏病发临时办理策略婚姻,但又因太过骄傲不愿承认感情继续相爱相杀。最终男主角的前女友出现并引爆矛盾,迪伊离家出走,特拉维斯主动表白后两人重归于好。评论认为,书中虽有许多当时爱情小说的常见套路,但也有不少新颖之处,特别是女主角的性格和反应。此外,小说还体现出19世纪爱尔兰人移民美国后的感观。

出版

[编辑]

1979年,全职母亲诺拉·罗伯茨在家陪伴两个孩子。日常生活十分无聊,又没什么书可看,她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写下来打发时间。就这样,长度达到小说标准的当代爱情故事不断在她笔下诞生,很快就完成七部书稿。[1][2]罗伯茨向加拿大禾林出版公司投稿,该司是北美洲最具实力的爱情小说发行商[2],推出的作品大多是英国作家执笔,以共和联邦为背景,但1975年开始放宽标准,从珍妮特·戴利Janet Dailey)手中买下多部小说[3]:155-156, 159。戴利的小说主角都是美国人,故事背景也在美国,禾林出版公司觉得这样的作品难以获得市场认可,也不想再冒更多的风险,所以很快就退回罗伯茨的作品,该司某编辑称“他们已经有合作的美国作家”[3]:158, 183, 184

为了利用美国作家此时尚未开发的才能,西蒙与舒斯特于1980年创立新品牌“剪影图书”(Silhouette Books),同禾林出版公司竞争[3]:156, 159。虽然双方从未打过交道,但罗伯茨还是把第七篇手稿《爱尔兰纯种》寄去新公司。该司采购编辑南茜·杰克逊(Nancy Jackson)从一大堆不请自来的手稿中选出罗伯茨的作品,阅读后觉得很满意。她主动联系罗伯茨签约[2],女作家登时“肃然起敬”[4]

情节摘要

[编辑]

年轻但一贫如洗的爱尔兰女子阿德利亚·“迪伊”·康南恩(Adelia "Dee" Cunnane)来到美国,与在某大型马场工作的叔叔帕迪(Paddy)一起生活。显然她很喜欢动物,不久就获农场主特拉维斯·格兰特(Travis Grant)聘请,可以和叔叔一起工作。迪伊脾气火爆,多次和特拉维斯争吵,但两人又互有好感,经常吵着吵着就抱到一块儿去了。迪伊某次险遭强奸,幸得特拉维斯救援。

帕迪心脏病发后变得十分紧张,开始为后事做准备,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死后迪伊怎么办。他一直忧心忡忡,坚持要求特拉维斯照顾迪伊。两个年轻人私下同意临时办理策略婚姻,就在帕迪的医院病房交换誓言成婚。随着情节发展,两人都越来越不开心,都不愿承认自己深爱对方。

特拉维斯和迪伊终于圆房,两人虽然还是不愿表达感情,但对各自的关系已经更有信心。然而,特拉维斯世故的前女友玛戈(Margot)突然出现,想要赢回特拉维斯的感情。迪伊心中的不安全感导致原本还算和谐的局面崩溃,她离家出走,但特拉维斯没有放弃,追上迪伊并向她告白,两人重归于好。

文学体裁

[编辑]

《爱尔兰纯种》初版时属爱情小说类别,这类图书通常不长,在175至200页范围,字数约5.5万[5]:11,出版时通常有明确的分类和界限。不同分类的爱情小说各具特色,但都要满足界限要求[6]:12-13。每个月出版的各类图书通常不会很多,按出版顺序编号[6]:12,例如《爱尔兰纯种》就是剪影图书爱情小说分类的第81本书[7]。这类小说通常拥护更传统的家庭价值观,更加重视人物的情感而非肉体需要。虽然书中经常涉及主角之间的性吸引,但只会描述婚后性行为[6]:14

爱情小说的上架销售时间通常有限,基本是在下个月的新书上市后停售,如果提前售完往往也不会加印[8]。但要是作品大卖,小说有可能单独包装成书,截至1984年,《爱尔兰纯种》就已印刷五版[9]。2000年,该书与续作《爱尔兰玫瑰》(Irish Rose)集结成《爱尔兰之心》(Irish Hearts)出版,首批印刷数量100万本。同时出版的还有第二部续作《爱尔兰叛军》(Irish Rebel),讲述特拉维斯和迪伊所生女儿的故事。[10]

主题

[编辑]

剪影图书的编辑起初担心《爱尔兰纯种》民族特色过于浓厚[11]。罗伯茨的祖上是爱尔兰人,在浓郁的爱尔兰文化环境中长大,这与她许多早期作品中的人物一致[5]:21。小说开头几页类似达夫妮·杜穆里埃的《丽贝卡》(Rebecca,又译《蝴蝶梦》),详细描述女主角对奢侈美国豪宅产生的敬畏感。这段情节表面是爱尔兰贫穷女子对美国的富裕感到惊讶,实际上反映出19世纪爱尔兰人移民美国的感观。[5]:21

作家诺拉·罗伯茨

文学评论家玛丽·艾伦·斯诺德格拉斯Mary Ellen Snodgrass)认为,《爱尔兰纯种》文笔不如罗伯茨后来的作品。在她看来,书中许多元素都在读者预料之中,如“过度自信的男人和太过武断而且有些幼稚的女人相爱相杀”。[5]:21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爱情小说的女主角通常是“战战兢兢的处女”[2],所处社会和权力阶层都低于男主角。相比之下,男主角大多既有钱又有权,女主角的工作往往更传统,而且经常就是男人的下属,如家庭教师、秘书等。[11]《爱尔兰纯血》的女主角很大程度上符合上述模式,她没有性经验、贫穷而幼稚[5]:11,但罗伯茨也有意让迪伊与众不同,例如独立人格和火爆的脾气[2]。罗伯茨后来的小说继续这种方向,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我的女主角可能有很多毛病,或许她很脆弱,但必须坚强而聪慧。她必须要像他一样独立自主,不然我根本没兴趣讲述他们的故事。”[2]本书及罗伯茨之后作品的成功促使爱情小说发生转变,更多作家愿意让男、女主角在经济和情感上都保持平等地位[11]

与以往的爱情小说相比,罗伯茨已经给予女主角更加独立的人格,但迪伊依然受到父权文化限制,让叔叔和即将成为丈夫的男子安排她的未来。文中的包办婚姻及随后发生的事情,如人物间的误会、迪伊离家出走等,都是当时爱情小说的常见套路,只有女主角的反抗行为例外。她勇敢的回击仿佛证明“女权主义文学的确更胜一筹”。[5]:21面对企图强奸她的男子,迪伊毫不犹豫地反唇相讥,骂他仿佛“肮脏的猪”,然后才像常见套路中那样因为恐惧昏厥[5]:21

罗伯茨还在书中加入嫉妒主题。迪伊的感情对手非常世故,本质上可以说各方面都与她完全相反。罗伯茨在后来的作品中继续沿用类似情节,如《西部之歌》(Song of the West)。[5]:21

参见

[编辑]
  • 白色约定》:罗伯茨的另一部畅销爱情小说。

参考资料

[编辑]
  1. ^ Kellner, Thomas, Who Needs a Muse?, Forbes Magazine, 2004-11-15 [202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0) 
  2. ^ 2.0 2.1 2.2 2.3 2.4 2.5 Quinn, Judy, Nora Roberts: A Celebration of Emotions, Publishers Weekly 244 (8), 1998-02-23 [202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7) 
  3. ^ 3.0 3.1 3.2 Regis, Pamela.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Romance Novel.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3. ISBN 0-8122-3303-4. 
  4. ^ Crockett, Sandra. Romance novel queen says writing comes easy. Lawrence Journal-World. 1998-05-07 [202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3).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Snodgrass, Mary Ellen. Reading Nora Roberts. Santa Barbara, CA: Greenwood Press. 2010. ISBN 978-0-313-36293-4. 
  6. ^ 6.0 6.1 6.2 Bouricius, Ann. The Romance Readers' Advisory: The Librarian's Guide to Love in the Stacks.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00. ISBN 0-8389-0779-2. 
  7. ^ Little, Denise; Hayden, Laura (编). The Official Nora Roberts Companion. Berkley. 2003: 147 [2020-06-14]. ISBN 978-0-425-18344-1. 
  8. ^ Eykelhof, Paula; Macomber, Debbie. Romancing the Store. Publishers Weekly. 2006-07-31 [202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1). 
  9. ^ Associated Press. Romance writers stress more than just passion. Star-News. 1984-07-01 [202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3). 
  10. ^ Maryles, Daisy. Behind the Bestsellers. Publishers Weekly. 2000-06-19 [202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4). 
  11. ^ 11.0 11.1 11.2 Bellafante, Ginia. A Romance Novelist's Heroines Prefer Love Over Money.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8-23 [202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