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穆赫塔尔·卢比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穆赫塔尔·卢比斯
Mochtar Lubis
穆赫塔尔·卢比斯
出生(1922-03-07)1922年3月7日
印尼西苏门答腊省巴东
逝世2004年7月2日(2004岁—07—02)(82岁)
印尼雅加达
公民权印尼
奖项

穆赫塔尔·卢比斯印尼语Mochtar Lubis[moxˈtar luˈbɪs],1922年3月7日—2004年7月2日[1])是一位印尼记者和作家,亦是《大印度尼西亚报英语Indonesia Raya (newspaper)》的创办人。著有印尼首部被译成英文的长篇小说《雅加达的黄昏英语Senja di Jakarta》。他是印尼建国领袖及首任印尼总统苏卡诺的反对者,并因此被监禁。[2] 他被描述为一位“在文艺复兴时期中出类拔萃的男人”。

生平

[编辑]

卢比斯于1922年3月7日在印尼西苏门答腊省巴东出生,其父亲为拉亚·班达博丹·卢比斯(Raja Pandapotan Lubis)一名高级公务员。[3]他是家中12个孩子中的第六个。[4]

早于儿童时期,卢比斯已经开始写作。他写的儿童文学故事获报纸刊登。[3]当他还是一个青少年时,他经常长途跋涉进入苏门答腊的丛林探险,并在后来写了关于丛林探险的文章。[5]

从高中毕业后,卢比斯便于北苏门答腊省尼亚斯岛担任教师。然而,他于一年后离开了尼亚斯岛,并到达雅加达担任银行职员。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于1942年占领印尼后,卢比斯开始为日本人工作。其工作主要是为日军翻译国际新闻。[3]

于1945年,印尼独立。之后,卢比斯加入了印尼新闻社安塔拉英语Antara (news agency),并担任记者。[6]于1947年,他为安塔拉报道了亚洲关系会议。同时,他亦写了小说《路无尽头》(Jalan Tak Ada Ujung),并加入了印尼视觉艺术家协会[3]

于1949年,卢比斯创办了日报《大印度尼西亚报》,并成为日报的主编。他在《大印度尼西亚报》上多番批评印尼总统苏卡诺,并因此被被囚禁了无数次。其中最长的一次是被囚禁于东爪哇省茉莉芬,由1957年至1966年。[6]

于1975年2月4日,日本总理田中角荣到访印尼,并因此引起暴动。卢比斯被指与暴动有关,并因此被逮捕。[7]《大印度尼西亚报》亦在报道政府腐败后被关闭。[6]卢比斯在没有得到审讯的情况下被监禁了2个月,并于1975年4月14日获释。他在获释后指出,其他囚犯亦在没有得到审讯的情况下被监禁了好几年,如印尼空军长官奥马尔·达尼英语Omar Dani[7]

除了《大印度尼西亚报》,卢比斯还创立了不少杂志和基金会,其中包括于1970的印尼火炬基金会[3]、杂志《地平线》和印尼绿色基金会。[4]卢比斯也经常直言不讳地谈及印尼新闻自由的急切需求。[6]并赢得了“坦诚”的声誉。[3]于2000年,他获国际新闻学会英语International Press Institute列为过去50年的50位世界新闻自由英雄之一。[8]

卢比斯在晚年患了阿兹海默病,并于2004年7月2日病逝,终年82岁。[9]他的遗体被葬于妻子旁边。[7]有数百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其中包括记者和作家。[9]

个人生活

[编辑]

洛佩兹的妻子是西蒂·哈丽玛。哈丽玛死于2001年。他们二人共育有3个子,以及8个孙子。在妻子死后,卢比斯指出自己不会再爱任何女性。[4]

洛佩兹非常喜欢瑜伽[4],并在监禁期间经常练习。[9]

奖项

[编辑]

于1958年,卢比斯与罗伯特·迪克获颁拉蒙·麦格塞塞奖。拉蒙·麦格塞塞奖是一项每年颁发给亚洲有杰出成就的人士或组织的奖项。[10]

于1967年,卢比斯获颁自由新闻金笔奖。自由新闻金笔奖旨在表彰“以文字或行动的方式捍卫和促进新闻自由的个人、团体或机构”。[11]

作品

[编辑]

长篇小说

[编辑]
年份 标题 译名 注释
1950年 Tidak Ada Esok[1] 没有明天
1952年 Jalan Tak Ada Ujung 路无尽头 获颁国家咨询机构文化奖[1]
1963年 Senja di Jakarta 雅加达的黄昏 印尼首部被译成英文的长篇小说[1]
1966年 Tanah Gersang 不毛之地
1975年 Harimau! Harimau! 虎!虎! 获提名为图书主页基金会年度最佳图书[1]
1977年 Maut dan Cinta 死亡和爱情 获查亚拉亚基金会颁发奖项[1]

短篇小说集

[编辑]
年份 标题 译名
1950年 Si Jamal[1] 美女
1956年 Perempuan[1] 女性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Lubis, Mochtar. Harimau! Harimau! Eighth printing. 2008. Yayasan Obor Indonesia: Jakarta. Pp. 213-214. ISBN 978-979-461-109-8.
  2. ^ Hill, David. Mochtar Lubis. Inside Indonesia. 2005-07-01 [200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3). 
  3. ^ 3.0 3.1 3.2 3.3 3.4 3.5 Her Suheryanto. A Fresh look at the legacy of Mochtar Lubis. The Jakarta Post. 4 April 2010 [9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7). 
  4. ^ 4.0 4.1 4.2 4.3 A. Junaidi. Loyal, outspoken, loved: Mochtar's friends remember. The Jakarta Post. 16 August 2004 [9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1). 
  5. ^ Lubis & Lamoureux 1991,第vii页
  6. ^ 6.0 6.1 6.2 6.3 A. Junaidi. Press freedom fighter, writer Mochtar Lubis passes away. The Jakarta Post. 3 July 2004 [9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1). 
  7. ^ 7.0 7.1 7.2 Warief Djajanto Basorie. The irrepressible and intimate Mochtar Lubis. The Jakarta Post. 9 September 2008 [9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8. ^ World Press Freedom Heroes: Symbols of courage in global journalism. International Press Institute. 2012 [26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6). 
  9. ^ 9.0 9.1 9.2 Press freedom champion Mochtar 'only feared for his Juliet'. The Jakarta Post. 4 July 2004 [9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1). 
  10. ^ The Ramon Magsaysay Awardees by Category - Journalism, Literature, and the Creative Communication Arts. Ramon Magsaysay Award. [200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31). 
  11. ^ Andrew Heslop. About the Golden Pen of Freedom. 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 2011-03-24 [2013-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1). 

参考书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