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章回小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章回小说是明清以来中国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渊源自说书传统、宋代话本及元代杂剧,在魏晋南北朝始有具体形式,而于两代发展。

兴起原因

[编辑]

明清两代都市经济繁荣,大量需求通俗读物。士人对小说的观念有所改变,一般儒家思想对小说加以轻视,以为是“小道”。而明代公安派文人,如袁宏道冯梦龙凌蒙初则对章回小说较持赞扬态度。但总体而言,章回小说在晚清以前,较被视为通俗娱乐文化的一部分,地位不高,如四库全书即不收章回小说。

明清时白话文学有所进展,加上戏曲的影响,文人学士有意识地运用白话来写小说,用小说作为反映时代的工具,运用浅白文字,写通俗易懂的小说。明清时印刷业发达,社会条件成熟,也促进小说流行。

形式特点

[编辑]

章回小说分章、分回叙事。正文之前或有“楔子”。每章每回有撮举要旨的回目,归纳情节梗概,回目多由双句组成,对仗工整,辞藻精炼。每回常以诗歌开场结尾,中间叙事,也多加插诗词韵文。诗词作用是总结或引起内容、品评人物、渲染气氛。

每回有开端语和结束语,开头常用“话说”、“却说”、“且说”引出正文,每回结尾惯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字眼,之后多用“正是”带出偶句作结。内文有时夹有“看官”、“诸公”的称呼。

部分章回小说继承话本小说的传统,基本上以白话写成。

语言分类

[编辑]

现在较为常见的明清及近代章回体小说,大致有文言体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方言体章回小说,如清代韩子云的《海上花列传》,全文多用吴语方言;弹词体章回小说,如陶贞怀的《天雨花》;排偶体章回小说,如清代陈球的《燕山外史》等。

历史

[编辑]

起源

[编辑]

章回小说继承话本小说的传统,许多章回历史小说,都是从宋代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如:《全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明代前期

[编辑]

经过宋元两代的长期孕育,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说话和讲史艺人补充内容,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它们比起讲史有很大发展,其中人物和故事的核心虽然是历史的,但更多的内容是后人所创造,篇幅比讲史更长了,主要是供读者阅览的,而且明确分为若干卷,每卷又分为若干节,每节前面有一单句目录,如“刘玄德斩寇立功”。

明中叶以后

[编辑]

明代中叶,章回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这些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更为细腻,内容和“讲史”已没有一定的联系,只是体裁上保持着“讲史”的痕迹。这时章回小说已不分节,而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为参差不齐的双句,最后成为工整的对句。如明嘉靖后出现的各种版本的《三国志演义》,它们把嘉靖本《三国志演义》的两节合并成一回,两节的节目作为回目的两句。起初两句不是对偶的,到了毛宗岗修改《三国志演义》时,为了“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目”,就把“以参差不对,错乱无章”的回目改为对偶整齐的二句。

清代,章回小说继续发展,《红楼梦》是其艺术高峰。

代表作

[编辑]

章回小说代表之作,古有四大奇书之称,今人另有四大小说名著。重要的书籍如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及罗贯中三国演义》、明代吴承恩西游记》及笑笑生金瓶梅》、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及曹雪芹红楼梦》等。

参考文献

[编辑]

研究书目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