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台北市政府旧厦

坐标25°03′03″N 121°31′08″E / 25.050799°N 121.519026°E / 25.050799; 121.51902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北市政府旧厦
建成寻常小学校
台北市政府
位置台北市大同区长安西路39号
25°03′03″N 121°31′08″E / 25.050799°N 121.519026°E / 25.050799; 121.519026
建成时间1921年
官方名称台北市政府旧厦(原建成小学校)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评定时间1998年5月4日
详细登录资料

台北市政府旧厦,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同区市定古迹,为近藤十郎设计,日治时期原为建成寻常小学校校舍,1945年到1994年作为台北市政府办公厅,今正厅作为台北当代艺术馆、两翼部分属建成国中教室。

历史

[编辑]

最初用途

[编辑]
建成小学校旧貌(邓南光摄)

建成小学校校舍是时任总督府营缮课课长近藤十郎的作品[1],正面主体建筑含钟楼部分是建于1920年[2],1921年落成[3],格局呈现ㄩ字形[4],二层楼红砖建筑并有黑色日式波浪形陶瓦[5],为有红砖白饰条特色的辰野式建筑[1]

市府借用

[编辑]

1945年前,台北市政府原在今日的行政院中央大楼,场地借给台湾省政府作办公厅后,暂迁到建成小学,使得附近的学童因无学校被逼到较远的日新国校及长安国校就读[6]。日后,对于建成区学区空间不足的问题则是计划征收陈德星堂来解决[7]

东厢

原先市长办公室是在东厢[8]。前后共有15位、20任台北市市长在此栋建筑里办公过[9]

1950年代,市府就已因校舍的空间不足,只好改造楼梯为办公阁楼[10]。1955年,因世界自由民主联盟会议在台北市举行,市府特地向议会要求13万1,780元整修旧厦[11]。但这笔钱却在大门口建上两座喷水池,引起《联合报·黑白集》批评还不如添建三、五间办公室[10]。1959年7月14日,市长黄启瑞决定先让台北市税捐稽征处搬到外面,于忠孝路另建四层大楼的新厦[12]。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后,需要八十多个办公室,原先五十多个办公室已不够[13]高玉树再任市长后,将车库改秘书室事务科办公室,同时将教育局搬到正楼西侧,将大厅改装为市长室、小型简报室及秘书长室等,也在大门口辟一个直上前楼的楼梯,在正中设服务台[14]。面临长安西路一段、装饰一对希腊式圆柱的玄关,亦是高玉树任内增建[5]。后来,议员鄞建信指责高市长以数百万元修缮市长办公室、将大礼堂挖了一个大楼梯,将来不方便恢复成学校[15]

1970年,市府将大楼施工贯通[16]。由于市府单位增多,市府之内原先广大的运动场建起办公室,1970年代已经渐渐变成一个“天井”[17]。1976年,市府欲把停车场加盖一栋档案室,被市议员在议会围攻,指其为不合法建筑[18]。1977年秋,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与地政处各分别迁离至惠群大楼、东周大楼,以缓和拥挤情形[19]

1994年,市府迁至台北市市政大楼后,过去加盖的违建一律拆除[20]

搬迁计划

[编辑]

高玉树任内为盖新的市政大厦,想收回中山北路二段土地,自1964年9月终止前市长黄启瑞、前副议长王飞龙、前机要股长郁汇章等租户租约,结果受到不少阻力[6]。在收回土地盖市府新厦失败后,高玉树不拟按照以前的既定计划执行,指定市府参事赵馥郁为召集人,召集财政、主计、工务等有关单位人员详加研究,衡诸目前市库的负担而寻求经济有效的可行之策[21]

至1973年,市府有近一万员工集中办公,曾计划购买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台北工专校地作新址[22]。1974年12月11日,议员林钰祥等临时动议,鉴于市府未能集中办公,各单位间联系极不方便,请市府兴建市府大厦[23]。1976年5月14日,议会第三次提议要市府另建大楼[24]。10月,市府组织市政大厦筹建小组,分有工务组、土地组、秘书组、财务组、安置组[18]

1994年3月8日,市府在旧厦举行第753次市政会议,从此全数搬离[20]

纳为古迹

[编辑]
旧厦

建成国中原用校地变更为交通用地后,前工务局城市规划处即计划将市府旧址作为建成国中预定校地[25]。市府委托建筑师事务所评估结果拟定五种方案,分别是旧厦全部保存、保存前栋及左翼、保留前栋、保留钟楼以及全部拆除[26]

1994年8月17日,市府同意保留钟楼,两侧建物则计划予以拆除[2]。9月5日,议员谢明达、贲馨仪举行公听会,包括前市长高玉树等均一致要求全面保留市府旧址[27]。10日上午,林衡道与建成小学校友陈逸乐在旧市府前讲古,以呼吁市政府保留旧市府大门景观[28]。10月28日,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第四梯次台北市历史建筑物勘察,林衡道、赵工杜、黄富三、王启宗、周宗贤、曹永和等专家学者,决定将旧厦作为史迹陈列馆[29]

1995年3月17日,建成国中教师、家长代表并到台北市议会前拉白布条,要求市长陈水扁要将旧厦作建成国中校舍[30]。24日,由乐山文教基金会与新党议员庞建国联合举办的公听会中,林衡道、李干朗、林谷芳、陈志梧等人一致支持旧厦应保存,至于作为台湾文物馆或其他的展览表演场所,或与学校并存,认为都是技术问题[31]。4月5日,乐山文教基金会邀请东京大学教授西村幸夫实地了解该旧厦再使用及附近地区都市更新的可行性[32]。18日,陈水扁接受艺术家请愿,计划将旧厦作为美术馆[33]。26日, 市议会教育委员会议员考察市府旧址、建成国中与蓬莱国小等,了解古迹、学校与文化共存的问题[34]。5月30日,针对旧厦列为古迹是否会影响建成国中迁校,民政局强调建成国中迁校仍未定案[35]。建成国中新建案的风波逐渐平息后,原本预定1996年2月底公告展开建筑征图作业,但因前后栋建物设计准则必须通盘考虑等因素,整修及改建日期一再延后,建物受损情况日益严重、校地杂草丛生、成为流浪汉栖息所,使得民政局决定先动用新台币两千多万元先搭建钢架,以防漏及紧急抢修[36]

1998年4月21日上午,市政府市政会议通过,将市府旧厦列为市定古迹[37]

共构使用

[编辑]
西廊

在决定建成国中与台北当代艺术馆共用后,台北当代艺术馆的空间是使用面对长安西路南面的建物[4]。设计人徐裕健[38],于1998年9月19日动工[4]。1999年11月7日,负责整修的水电工头林瑞祥因触电,送医不治[39]。2001年5月26日落成时,高玉树在市长马英九搀扶下上台讲述回忆[9]

除旧厦两翼部分留给建成国中外,北面的基地用来兴建地下1楼地上5楼的建成国中大楼[4]。1998年11月24日动工[40],2001年4月21日落成[41]

2001年5月28日,建成小学校同窗会副会长冈部茂,代表日籍校友捐款新台币100万元奖学金给建成国中[42]。当天,高朝洛、姬岛楯雄、东屋敷繁雄等三百余名日籍、台籍建成小学校校友来参观[43]。建成小学校日籍校友至2010年再来时,姬岛楯雄已去世,由女儿古山纪子带着其骨灰前来[4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李拓梓. 政治的日常》政治的所在:帝國的玄關東京車站. 自由时报. 2017-04-10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5) (中文(台湾)). 
  2. ^ 2.0 2.1 江昭青. 具歷史意義舊市府鐘樓保住了 市府相關人員作成決議兩側建物則將予以拆除. 江昭青. 1994-08-18 (中文(台湾)). 
  3. ^ 陈昱勋. 原建成小學校百年 灣生回家巡禮. 自由时报. 2019-05-25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0)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牛庆福. 市定古蹟改建第二美術館周末動土 建成國中校舍共構下月發包 舊市府大樓 美的蛻變三合一. 联合报. 1998-09-16 (中文(台湾)). 
  5. ^ 5.0 5.1 谢锦芳. 市府舊址小檔案 古蹟學者: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足以列為古蹟. 中国时报. 1995-03-25 (中文(台湾)). 
  6. ^ 6.0 6.1 市府將在中山北路二段 興建十層市政大廈 收回該處土地 牽涉甚多問題 長安西路原址將改為建成國校. 联合报. 1965-02-17 (中文(台湾)). 
  7. ^ 桂文亚. 又見古蹟拆除. 民生报. 1981-04-03 (中文(台湾)). 
  8. ^ 高玉樹訪黃啟瑞 市政府話滄桑 前輩後輩 東廂西廂 兩敗兩勝 七年之癢. 联合报. 1964-05-09 (中文(台湾)). 
  9. ^ 9.0 9.1 陈盈珊. 全國首座當代藝術館開幕. 中国时报. 2001-05-27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黑白集》官不修衙. 联合报. 1955-05-22 (中文(台湾)). 
  11. ^ 亞盟會議在邇 市府函議會 要求修門面 開列預算請討論. 联合报. 1955-05-04 (中文(台湾)). 
  12. ^ 北市稅捐處 將建新廈. 联合报. 1959-07-15 (中文(台湾)). 
  13. ^ 施显烇. 市府裝點門面 蓋建辦公大樓暫難實現 祇好內部先來一番調整. 联合报. 1967-08-28 (中文(台湾)). 
  14. ^ 侯政. 市聞散記 大興土木拆東補西. 经济日报. 1967-10-02 (中文(台湾)). 
  15. ^ 市議員嚴責高市長 耗費數百萬元 修市長辦公室 並翻舊帳追回攤派. 联合报. 1967-10-20 (中文(台湾)). 
  16. ^ 市府走廊 市政大樓補缺口 地政革新差人員. 联合报. 1970-03-23 (中文(台湾)). 
  17. ^ 市政府在「大興土木」之餘 應考慮建成國小校舍問題. 联合报. 1972-03-12 (中文(台湾)). 
  18. ^ 18.0 18.1 市府興建市政大廈 各籌建組即將成立. 联合报. 1976-10-25 (中文(台湾)). 
  19. ^ 教育局與地政處 將遷離市府大樓. 联合报. 1977-10-31 (中文(台湾)). 
  20. ^ 20.0 20.1 林淑玲. 市府在舊址舉行最後一次市政會議 四十八年來在長安西路辦公 不少人顯得離情依依紛紛攝影留念. 中国时报. 1994-03-09 (中文(台湾)). 
  21. ^ 政院命令北市 另建市府大樓 現址作為建成國校校址. 经济日报. 1968-07-06 (中文(台湾)). 
  22. ^ 曾怡宪. 市聞透視 市府建廈一擱再擱 有人提新構想. 联合报. 1973-03-14 (中文(台湾)). 
  23. ^ 市府不宜佔用國小 議員促建市府大廈 將分散各單位集中辦公 節省開支提高工作效率. 联合报. 1974-12-12 (中文(台湾)). 
  24. ^ 議員建議市府 興建辦公大樓 集中辦公提高行政效率. 联合报. 1976-05-15 (中文(台湾)). 
  25. ^ 刘时荣. 保存舊市府建成國中太平國小兩校合併. 联合报. 1995-03-17 (中文(台湾)). 
  26. ^ 她,不只是座建物;還包含許多老市民的記憶情感......學者專家為市府舊廈請命. 民生报. 1994-09-06 (中文(台湾)). 
  27. ^ 祁止戈. 市府舊址該拆除或保留?高玉樹、林衡道均認具歷史意義教局表示至少會保留鐘樓. 中国时报. 1994-09-06 (中文(台湾)). 
  28. ^ 江昭青. 建成小學校友古蹟專家講古 呼籲保留舊市府大門. 中国时报. 1994-09-11 (中文(台湾)). 
  29. ^ 陈智华. 淡北育嬰堂碑、市府舊址、美術家聯誼中心 三處建物 學者建議納入古蹟. 联合报. 1994-10-29 (中文(台湾)). 
  30. ^ 祁止戈. 建成國中師生抗議廢校案. 中国时报. 1995-03-18 (中文(台湾)). 
  31. ^ 谢锦芳. 文化界人士市府舊址應予保存表示與建成國中廢校是兩回事建議兩者並存. 中国时报. 1995-03-25 (中文(台湾)). 
  32. ^ 日本教授今踏勘舊市府 西村幸夫受樂山文教基金會之邀再次造訪. 中国时报. 1995-04-06 (中文(台湾)). 
  33. ^ 李维菁. 陳水扁接受藝術家請願. 中国时报. 1995-04-19 (中文(台湾)). 
  34. ^ 王宛茹. 議員考察舊市府 古蹟與學校共存. 联合晚报. 1995-04-27 (中文(台湾)). 
  35. ^ 江昭青. 民政局將舊市府列為古蹟 建成師生恐慌 教局強調建成國中遷校仍未定案. 中国时报. 1995-03-31 (中文(台湾)). 
  36. ^ 陈荣裕. 建成國小舊校地已成流浪漢之家整修改建一延再延 讓校園內雜草叢生夜間則為遊民棲身處. 中国时报. 1996-05-23 (中文(台湾)). 
  37. ^ 邱淑宜. 市定古蹟 又多了14處 建中紅樓、台大法學院…等建物經專家學者會勘具保存價值. 联合晚报. 1998-04-21 (中文(台湾)). 
  38. ^ 董智森. 參觀市府舊大樓 阿扁感性談文化. 联合报. 1998-12-18 (中文(台湾)). 
  39. ^ 萧承训. 水電工頭疑遭電殛送醫不治. 中国时报. 1999-11-08 (中文(台湾)). 
  40. ^ 牛庆福. 建成國中遷入舊市府 今動土. 联合报. 1998-11-25 (中文(台湾)). 
  41. ^ 郑如意. 建成國中喬遷 社區同慶. 中国时报. 2001-04-22 (中文(台湾)). 
  42. ^ 郑如意. 日籍校友捐百萬元 建成小國學中一家親. 中国时报. 2001-05-29 (中文(台湾)). 
  43. ^ 郑如意. 重溫六十年前舊夢老校友哭了. 中国时报. 2001-05-29 (中文(台湾)). 
  44. ^ 邱绍雯. 一心想回來 就算變骨灰…. 自由时报. 2010-06-09 [202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0)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