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范百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范百常(?—?),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北宋文学家范镇乃其叔父,范镃之遗腹子。北宋大理丞茂州知州

生平[编辑]

在范百常还没出生时,其父范镃已在陇城身故,其叔父范镇及后得知范镃有一遗腹子在外,所以就用了两年时间将其寻获。[1]

出使茂州知州其间,因茂州在盖州、涂州、静州、当州、直州、时州、飞州、宕州、恭州等九个州蛮之中,而每个州蛮皆推选一人作为州将。茂州原本并无城墙和护城河,只用植物鹿角堆放地上当作防御物以阻挡敌军前进。蛮夷经常夜间剽掠人畜,要求徼货来赎,令居民什为艰苦。所以到熙宁八年,范百常进言要求筑建城墙。到九年三月二十四日,才开始建城,蛮夷就因为觉得建城是侵略其土地而带数百人奄至,茂州兵当时才二百人,范百常作帅还击,杀数人后,蛮夷退,范百常就迁民入牙城。但到第二日,蛮夷带同数千人四面大至,焚烧鹿角及居民庐舍,引梯冲攻牙城,而范百常就率众坚决守城。至二十九日,因有两酋长被櫑木所杀,蛮夷才退兵。一直到四月初蛮兵屡次攻城,但都无功而还。蛮夷之后就不断围绕山岗四围游骑,令城内居民不敢出城。

茂州南边有箕宗关路通永康军,北边有陇东道路通绵州,但皆为蛮夷所占据。范百常就召募居民走捷径往成都及用数百书木牌投入江中,告急求援。于是蜀州驻泊都监孙青带同数千人自箕宗关而入,蛮兵伏击,孙青将士死伤不多。另又有王供备等数千将士自陇东道进入,时州蛮夷请降,但跟从王供备之将士杀了时州州将两子,此举令时州蛮夷非常不满,密告静州等蛮夷,但始终不敌宋军而被杀尽。钤辖司就命范百常与蛮夷讲和,令蛮夷稍为安定。[2][3][4][5]

现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仪镇仍有茂州城遗址,但仅存南门和部分城墙。在1989年1月29日阿坝州人民政府将茂州城定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编辑]

  1. ^ 《宋史‧卷三百三十七‧列传第九十六‧范镇传》:“兄镃,卒于陇城,无子,闻其有遗腹子在外,镇时未仕,徒步求之两蜀间,二年乃得之,曰:“吾兄异于人,体有四乳,则儿亦必然。”已而果然,名曰百常。”
  2. ^ 《宋史‧卷四百九十六‧列传第255‧蛮夷四》:“茂州诸部落,盖、涂、静、当、直、时、飞、宕、恭等九州蛮也。蛮自推一人为州将,治其众,而常诣茂州受约束。茂州居群蛮之中,地不过数十里,宋初无城隍,惟植鹿角自固。蛮乘夜屡入寇,民甚苦之。熙宁八年,相率诣州请筑城,知州事范百常实主是役。蛮以为侵其地,率众奄至,百常击走之,乃合静、时等蛮来寇。百常拒守凡七十日。诏遣王中正将陕西兵来援,入恭州、宕州,诛杀颇众,蛮乃降。”
  3. ^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 宋史/卷286》:“茂州羁縻州蛮族九,自推一人为将统其众,将常在州听要束。州居群蛮中,无城堑,惟树鹿角为固。蛮屡夜入剽人畜,徼货来赎。民患苦,诣郡守李琪请筑城。琪上于朝,诏延庆度其利便,延庆下其事,琪已去。后守范百常以为利,筑之。蛮酋诉谓侵其土地,乞罢筑,不许。蛮数百奄至,拒却之。明日,又大至,尽焚鹿角及民卢舍,引梯冲攻牙城,百常捍御,杀二蛮酋,乃退。然游骑犹绕四山,南北路皆为所据,城中不敢出。百常募人间道告急于成都。延庆命与之和,奏乞遣近上内臣共经蛮事。诏押班王中正往,中正受旨,凡军事皆令与都钤辖议。将行,言茂去成都远,一一与议,虑失事机,请得专决。于是事无巨细皆自处,延庆不复预。监司附中正,奏延庆区理失宜,致生边患。徙知渭州,仍降为天章阁待制。”
  4. ^ 《明史‧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九十九‧四川土司一‧茂州》:“茂州地方数千里,自唐武德改郡会州,领羁縻州九,前后皆蛮族,向无城郭。宋熙宁中,范百常知茂州,民请筑城,而蛮人来争。百常与之拒,且战且筑,城乃得立。”
  5. ^ 《涑水记闻》:“熙宁八年,屯田员外郎李琪知茂州,民投牒请筑城,琪为奏之,乞如民所请,筑城绕民居,凡八百余步。朝廷下成都路钤辖司,度其利害。时龙图阁直学士蔡延庆领都钤辖,李琪已罢去,大理寺丞范百常知茂州。延庆下百常检度,百常言其利,朝廷遂令筑之。既而,蛮酋群诉于百常,称城基侵我地,乞罢筑,百常不许,诉者不已,百常以梃驱出。 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始兴筑,城才丈余,静州等群蛮数百奄至其处。茂州兵才二百人,百常帅之拒击,杀数人,蛮乃退,百常帅迁民入牙城。明日,蛮数千人,四面大至,悉焚鹿角及民庐舍,引梯冲攻牙城,矢石雨下,百常率众乘城拒守。至二十九日,其酋长二人为櫑木所杀,蛮兵乃退。既而四月初,屡来攻城,皆不克而退。然游骑犹绕四山,城中人不敢出。茂州南有箕宗关路通永康军,北有陇东路通绵州,皆为蛮所据。百常募人间道诣成都,及书木牌数百投江中,告急求援。于是蜀州驻泊都监孙青,将数千人自箕宗关入,蛮伏兵击之,青死而士卒死伤不多。又有王供备等将数千人自陇东道入,时州蛮请降,从者杀其二子,蛮怒,密告静州等蛮,使遮其前,而自后驱之,壅溪上流,官军既涉而决之,杀溺殆尽。既而钤辖司命百常与之和誓,蛮人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