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血液培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血液培养

血液培养血培养(blood culture),是将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种于营养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使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真菌生长繁殖并对其进行鉴别,从而确定病原菌的一种人工培养法。

血培养属于一种医学实验室测试,在一般的情况下,血液中不含微生物,那么如果存在的话就可能表明存在菌血症,例如菌血症真菌血症英语Fungemia,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败血症。通过培养血液,可以识别微生物并测试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从而使临床医生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

为了进行测试,将血液抽入装有液体配方的瓶子中,该液体配方可促进微生物生长,称为培养基。通常一次抽取时只会收集两个容器,其中一个是为需要氧气的需氧生物设计的,另一个是为不需要氧气的厌氧生物设计的。这两个容器被称为一组血液培养物。有时从两个不同的抽血地点收集两组血培养物。如果一种生物体仅出现在两组中的一组中,便可能是皮肤菌群污染,而不是真正的血液感染。如果在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采集样本,或者瓶子中没有填充推荐量的血液,则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有些生物体在血培养中生长不良,需要特殊的检测技术。

将容器放置在培养箱中几天,以使生物体繁殖。如果检测到微生物生长,则对培养瓶进行革兰氏染色,以确认微生物的存在并提供有关其身份的初步信息。然后对血液进行传代培养,这意味着将其划线到大菜培养基上以分离微生物菌落,以进行全面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由于快速诊断和治疗血流感染至关重要,因此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等技术开发了快速检测方法。

血液培养程序早在 19 世纪中就已公布,但这些技术是劳动密集型的,并且与当代方法几乎没有相似之处。微生物生长的检测涉及对培养瓶的目视检查,直到 1970年代引入监测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气体的自动化血液培养系统。在发达国家,手动血培养方法基本上已被自动化系统所淘汰。

医学用途

[编辑]

血液本身是无细菌的[1]血液里面出现细菌会被称为菌血症,出现真菌则会被称为真菌血症[2]。日常刷牙或者排便可能对皮肤[3]或者黏膜造成一些轻微的的损伤[4][5]而导致细菌进入了血管。免疫系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通常可以很快便侦测到并吞噬细菌[3][6],所以这些菌血症是轻微而很少被检测到的。细菌可以透过蜂窝性组织炎泌尿道感染或是细菌性肺炎等感染进入血液[7],然后造成循环系统的感染,例如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是与静脉注射相关的感染,这些菌血症感染会持续一段时间[4]

真菌血症大多发生在有免疫抑制疾病的病人身上[2],如果细菌或者真菌并没有从血液中被清除,那么便可以扩散到其他的器官或者组织[3],引发全身炎症的免疫反应,即是败血症。败血症是有机会致命的[8]

程序

[编辑]
Three clear bottles with differently coloured caps and labels.
图为血液培养瓶,将自病患身上抽出的血液放入瓶子,检查血液中是否有细菌的存在。标有橘色标签的瓶子是专门针对厌氧菌的培养瓶,蓝色的是针对好氧菌,黄色是儿童用的。

1.采集

[编辑]

2.培养

[编辑]

3.识别

[编辑]

4.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编辑]

使用血液培养的限制

[编辑]

历史

[编辑]

Template:Clinical microbiology techniques

  1. ^ Carroll, KC et al. (2015). p. 755.
  2. ^ 2.0 2.1 Turgeon, ML (2016). p. 510.
  3. ^ 3.0 3.1 3.2 Mahon, CR et al. (2018). p. 866.
  4. ^ 4.0 4.1 Procop, GW & Koneman, EW (2017). p. 188.
  5. ^ Pitt, SJ (2018). p. 26.
  6. ^ Carroll, KC et al. (2015) pp. 755–6.
  7. ^ Mahon, CR et al. (2018). p. 867.
  8. ^ Bennett, JE et al. (2019). p.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