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 (东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韩浩(?—?),字元嗣河内(郡治在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将领。

生平[编辑]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因韩浩的乡县周围多山,所以贼寇特别多,韩浩便聚起群众保卫乡县。后太守王匡辟他为从事,领兵到盟津董卓。当时他的舅父杜阳河阴令,董卓要胁韩浩投靠,韩浩不从。之后,袁术知为人壮烈,任作骑都尉。曹操将领夏侯惇闻得其名,与他相见,大感惊奇,使韩浩领兵跟随。当时曹操未能解决粮食问题,韩浩与枣祗等向曹操提议屯田制,曹操接纳,迁他为护军。

194年,吕布偷袭兖州,有一些吕布部队的士兵来投诚夏侯惇,夏侯惇接见后,才知道根本是来绑架夏侯惇,军中大乱。韩浩率兵到夏侯惇的营区,平定混乱后,到夏侯惇帐幕大骂绑匪:“你们这些人行凶叛逆,居然敢劫持大将军,难道还想要活命?现在奉命讨贼,难道会为了将军的性命就屈服于你们?”韩浩哭着向夏侯惇道歉,说自己无法违背国法,并领兵攻击绑匪。绑匪们吓了一大跳,放了夏侯惇,叩头谢罪,说只是想要拿一点小钱。韩浩完全不理会,大骂绑匪们,把他们一一斩杀了。事后曹操夸韩浩处理得当,还规定,以后凡是发生绑架事件,都不用顾及人质安危,全力攻击绑匪就可以了。而后绑票的风气因而停止。

官渡之战后,袁家势力被曹操一步步消灭,曹操追杀袁尚袁熙柳城,史涣认为深入远道非万全之计,想与韩浩一同谏阻,韩浩说:“今兵势彊盛,威加四海,战胜攻取,无不如志,不以此时遂除天下之患,将为后忧。且公神武,举无遗策,吾与君为中军主,不宜沮众。”果然攻破柳城,改升为中护军,置长史、司马,掌管禁兵。

215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张鲁投降。众人认为韩浩的智略足以防守边疆,可以留镇汉中,统率诸军。曹操说:“吾安可以无护军?”于是带他还都城。韩浩死后,曹操甚觉可惜。

特征[编辑]

韩浩之忠勇而为人所知,而且能冷静分析事件。如夏侯惇劫持事件、柳城征伐对史涣的解释都显示其冷静分析的头脑。曹操对其重用有加。

家庭[编辑]

  • 杜阳,韩浩舅父,河阴令。
  • 韩荣,韩浩无子,以韩荣为养子,后嗣爵

评价[编辑]

曹操:“吾安可以无护军?”

议者[谁?]:“以浩智略足以绥边。”

陈寿:“浩忠勇。”

演义中的韩浩[编辑]

博望坡之战出场,被张飞打败后走脱,之后没有出场。长沙太守韩玄之弟(虚构)又用了同一名字,在汉中攻防战中登场,为报韩玄之仇而与黄忠交手,结局被黄忠斩杀。

参考资料[编辑]

  •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