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B系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自达B系列
马自达B系列皮卡货车
概览
制造商马自达
别称 日本 : 马自达Proceed(日语:マツダ・プロシード
 澳大利亚:马自达Bravo
 南非 : 马自达Drifter
 泰国:马自达Magnum / Thunder / Fighter
 新西兰 : 马自达Bounty
生产日期1961年-2006年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皮卡货车
相关车型福特Courier、福特Ranger
年表
后继车型马自达BT-50

马自达B系列是一款自1961年至2006年间由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制造发售的皮卡货车兼运动型多用途车。该款车每一世代随着引擎排气量的不同而变化车名,譬如新的4.0L V型六缸引擎的就叫做“马自达B4000”。这个车种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也出现不一样的车名:

  1. 日本马自达Proceed(日语)マツダ・プロシード)
  2. 澳洲马自达Bravo
  3. 南非马自达Drifter
  4. 泰国马自达Magnum / Thunder / Fighter
  5. 新西兰马自达Bounty

该款车在北美洲市场的兄弟车福特Courier英语Ford Courier福特Ranger英语Ford Ranger (Americas),但必须强调的是,唯有北美洲市场中它们才有底盘平台、引擎共用等双生关系,其余地区则不然。

历史[编辑]

第一代(1961年-1965年)[编辑]

马自达B1500
概览
制造商马自达
别称马自达Proceed(日本)
生产日期1961年-1965年[1]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皮卡货车
车体风格双门皮卡货车
动力布局FR
动力系统
引擎1,484c.c.水冷式直列四缸OHV UA型引擎
变速器四速手排
规格
轴距2,495mm
长度4,150mm-4,235mm
宽度1,510mm
高度1,530mm-1,555mm
整备质量1,125kg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百废待举,马自达(当时称作东洋工业)于1958年四月推出小型四轮货车Romper,以迎合当时日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隔年三月,再开发更先进的水冷式四缸OHV引擎,推出最大马力46ps、载重能力一公吨的“马自达D1100”,以及最大马力60ps、载重能力一点七五公吨的“马自达D1500”。这两个商用车款使得马自达市场占有率大增,1960年代开始更推出排气量加大的“D2000”,载货能力达二公吨,演变至后来1964年上市的“E2000”(也就是马自达Titan的前身)。

至于皮卡货车方面,则于1961年8月推出马自达B1500,搭载1,484c.c.水冷式直列四缸OHV UA型引擎,最大马力60hp / 4,600rpm、峰值扭力10.4kg·m / 3,000rpm,载货能力为一公吨。同年11月则推出名为“Light Van”((日语)ライトバン)的双门旅行车款,载货容积500kg[2],但引擎、底盘等机械结构没有改变。

另外,1965年10月日本当地发表了马自达Proceed车型,不过销售成绩始终未见起色,故以外销出口为主。

第二代(1965年-1971年)[编辑]

马自达B1500
马自达B1800
概览
制造商马自达
别称马自达Proceed(日本)
生产日期1965年-1971年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皮卡货车
车体风格双门皮卡货车
动力布局FR
动力系统
引擎1,484c.c.水冷式直列四缸OHV UA型引擎
变速器四速手动排档
规格
轴距2,650mm
长度4,370mm
宽度1,600mm
高度1,565mm
整备质量1,065kg

1965年 - 基本上这部车的外观与内装依旧延续上一代车型,不过机械结构部分做了重大改良:首先改善了引擎的汽缸头与阀门,其次将原本的侧吸式化油器(sidedraft carburetor)改为下吸式(downdraft carburetor)。如此一来,这具1,484c.c.水冷式直列四缸OHV UA型引擎的最大马力提升至72ps / 5,200rpm、最大扭力12.0kg·m / 3,400rpm。此外,代号为BUD61的底盘做了一些调整,两颗大灯也变换造型[3]

第三代(1971年-1978年)[编辑]

马自达B1600/B1800
马自达B1600车头
概览
制造商马自达
别称马自达Proceed(日本)
生产日期1971年-1978年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皮卡货车
车体风格双门皮卡货车
动力布局FR
相关车型马自达Rotary Pickup、福特Courier
动力系统
引擎1.6L直列四缸SOHC NA型引擎
1.8L直列四缸SOHC VB型引擎
变速器四速手动排档、三速自动排档
福特Courier

1971年 - 大改款的第三代车型上市,外销版本称为马自达B1600,因为动力升级了,改采1.6L直列四缸SOHV NA型引擎。外观方面,原本在大灯下方的方向灯移往前保险杆,大灯也从两颗圆形改成四颗圆形。1975年改搭载排气量更大的1.8L直列四缸SOHV VB型引擎,叫作马自达B1800。此外,马自达(当时仍称东洋工业)也替福特汽车制造一款名为“福特Courier”的双生车款,由福特进口至美国地区贩售。该款双生车一样配备1.8L直列四缸SOHC VB型引擎,最大马力74hp / 5,070rpm、最大扭力125N·m / 3,500rpm。

马自达Rotary Pickup[编辑]

值得注意的是,马自达在1974年至1977年间外销了(尤其是美国市场)搭载13B型转子引擎皮卡货车,称为马自达Rotary Pickupロータリーピックアップ)。这是全世界第一部,同时也是绝无仅有的皮卡货车。

第四代(1978年-1985年)[编辑]

马自达B2000/B2200
马自达B2000车头
概览
制造商马自达
别称马自达Proceed(日本)
生产日期1978年-1985年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皮卡货车
车体风格双门皮卡货车
动力布局FR
相关车型福特Courier
动力系统
引擎1.6L直列四缸SOHC F6型引擎
2.0L直列四缸SOHC F/MA型引擎
2.0L直列四缸SOHC FE型引擎
2.2L直列四缸SOHC S2型柴油引擎
变速器五速手动排档、三速自动排档
规格
轴距2,985mm
长度4,920mm
宽度1,670mm
高度1,565mm
整备质量1,265mm

1978年 - 第四代大改款上市,不过美国市场迟至1980年才发售。动力来源为1.6L直列四缸SOHC F6型与2.0L直列四缸SOHC F/MA型引擎,故车名分别称为'马自达B1600马自达B2000;另有一具2.2L直列四缸SOHC S2型柴油引擎在1982年时加入服役,车名叫做马自达B2200。后来,2.0L F/MA型引擎退役,改以2.0L直列四缸SOHC FE型引擎取代。此外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载货需求,这款车也推出加长型车斗,名为“Sundowner”。

至于在日本本土市场,由于此种皮卡车型不受消费者青睐,销售成绩一直毫无起色,遂于1979年起停售,改以外销为主。

第五代(1985年-1998年)[编辑]

北美洲:马自达B2300/B3000/B4000,其他地区:马自达B2000/B2200/B2600

马自达B2300/B3000/B4000(北美洲)
马自达B2000/B2200/B2600(其他地区)
马自达B2000车头
日规马自达Proceed 2.6
概览
制造商马自达
别称马自达Bravo(澳洲)、马自达Proceed Marvie(厢型车)
生产日期1985年-1998年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紧凑型皮卡货车
车体风格双门皮卡货车
动力布局FR / 4WD
相关车型福特Courier(皮卡)、福特Raider(厢型车)
动力系统
引擎北美洲:
2.3L直列四缸SOHC Pinto型引擎
3.0L V型六缸Vulcan型引擎
4.0L V型六缸Cologne型引擎
其他地区:
2.0L直列四缸SOHC FE型引擎
2.2L直列四缸SOHC F2型引擎
2.5L直列四缸G5型引擎(Proceed Marvie后期型用)
2.6L直列四缸SOHC G54B型引擎
2.6L直列四缸SOHC G6型引擎
2.5L直列四缸WL-T型涡轮增压柴油引擎(Proceed Marvie后期型用)
变速器五速手动排档、四速自动排档
规格
轴距2,760mm-3,000mm
长度4,640mm-5,050mm
宽度1,670mm-1,705mm
高度1,565mm-1,680mm

1985年 - 大改款的第五代上市,变速箱共有五速手动排档或四速自动排档等选择,且可选购适时四轮传动系统。动力方面,除了延用原有的2.0L FE型引擎(车名为马自达B2000),另外采用三菱汽车供应的2.6L G54B型引擎(车名为马自达B2600)。后来1987年升级改成2.2L F2型引擎(车名为马自达B2200),隔年2.6L引擎也改成自家开发的G6型引擎。

澳洲新西兰地区除了车名改为马自达Bravo外,另发售了一款名为马自达Proceed Marvie,差别在于它的外观为厢型车型,其双生车款则为福特Raider。

1990年 - 元月反观马自达为了强化日本的产品阵线,在国内推出马自达Proceed Cab Plus(日语)マツダ・プロシードキャブプラス),其实这是以外销北美洲马自达B2600稍作修改以符合日本国内的用车习惯,在车厢后面多出两个折叠式座椅,因此才会称呼为“Cab Plus”。日本只推出单一规格:汽油引擎、4WD、标准长度的车斗、车厢后方的两个折叠式座椅等。动力为2.6L直列四缸、马力120hp的G6型,它是基于三菱汽车制造的4G54型引擎加上EGI燃料喷射装置开发而成。悬吊系统为前轮双A臂、后轮板簧悬吊,驱动方式则为前置后驱、适时四轮驱动

隔年元月再推出马自达Proceed Marvie(日语)マツダ・プロシードマービー),引擎与驱动方式都跟Cab Plus车型一样,不过外观为厢型车型。1992年3月,Marvie车型追加四速自动排档。

1994年 - 马自达北美洲市场推出马自达B2300、B3000、B4000三种车型,顾名思义其引擎分别使用福特供应的2.3L、3.0L与4.0L三种。四速自排为标准配备,另可选购五速手排。另外可加价选购的是四轮驱动与加长型车厢。

1996年 - 3月进行小改款,将车头进气坝改成马自达车系家族共同特征的五角盾形,并追加新的2.5L直列四缸SOHC WL-T型涡轮增压柴油引擎,而汽油引擎改成2.5L直列四缸G5型

1998年 - 12月日本国内停止销售Cab Plus车型,但没有后继车款。翌年元月再停售Marvie车型,也是没有后继车款;而SUV的棒子则交给TributeProceed Levante接续。

第六代(1998年-2006年)[编辑]

北美洲:马自达B2300/B2500/B3000/B4000,其他地区:马自达Bravo/B2200/B2600

马自达B2300/B2500/B3000/B4000(北美洲)
马自达Bravo/B2200/B2600(其他地区)
马自达B3000车头
委内瑞拉版马自达B2600
概览
制造商马自达
别称马自达Bravo(澳洲)
生产日期1998年-2006年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紧凑型皮卡货车
车体风格双门皮卡货车、四门对开式皮卡货车
动力布局FR / 4WD
相关车型福特Ranger/Courier/Everest/Explorer/Explorer Sport Trac、水星Mercury Mountaineer
动力系统
引擎北美洲:
2.3L直列四缸Duratec型引擎
2.5L直列四缸SOHC Pinto型引擎
3.0L V型六缸Vulcan型引擎
4.0L V型六缸Cologne型引擎
其他地区:
2.2L直列四缸SOHC F2型引擎
2.6L直列四缸SOHC G6型引擎
变速器五速手动排档、四/五速自动排档
规格
轴距2,835mm-3,100mm
长度4,765mm-5,155mm
宽度1,765mm-1,785mm
高度1,645mm-1,730mm
年表
后继车型马自达BT-50

1998年 - 5月马自达福特汽车泰国合资设立的AutoAlliance Thailand工厂、福特菲律宾工厂开始生产第六代B系列皮卡,并外销至亚洲欧洲地区,其双生车款为福特Ranger(亚洲欧洲)或福特Courier(澳洲新西兰)。而在南非厄瓜多尔两国,则采成套零件进口后,运送至当地工厂组装。

由于此款车行销全世界超过130多个国家,出现很多不同的车名:

拉丁美洲地区,入门款的B2200以及四轮传动的进阶款B2600马自达位于哥伦比亚的子公司“Compañia Colombiana Automotriz S.A”组装,然后销售至委内瑞拉等其他拉美国家。2002年小改款,出现对开式车门(和RX-8一样,原厂称为freestle)2004年又进行小改款,这款车的外观与主要零部件皆与福特Ranger相同。不过,前述两次小改款的车型实质上已经跟北美洲的版本没有任何关联性了。

北美洲地区的B2500/B2300/B3000/B4000皮卡也在1998年进行大改款,特别的是增加一款延长式车厢的车型,亦多出两个车门及座位。美国地区自2009年起停售这款车,改以BT-50替代;但是加拿大地区仍然持续销售至今。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日文版维基百科将第一代的起始时间写成1965年,是因为Proceed自该年起生产;而英文版维基百科则将1961年开始生产的B1500视为其起始年代,其实两者都算正确(详情请参见官方网站的沿革年表),本文采纳英文版维基百科的看法。
  2. ^ 参考(日语)B1500ライトバ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日语)★1965年 マツダ 初代プロシード GTトラック ~ 自动车カタログ棚から 20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