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迈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麦迈克
Harold MacMichael
爵士
坦噶尼喀英语Tanganyika Territory总督
任期
1934年2月19日—1938年7月8日
前任斯图尔特·赛姆斯
继任杨慕琦
巴勒斯坦高级专员
外约旦高级专员
任期
1938年3月3日—1944年8月30日
前任阿瑟·格伦菲尔·沃科普英语Arthur Grenfell Wauchope
继任约翰·维里克
个人资料
出生(1882-10-15)1882年10月15日
 英国德比郡伯奇弗英语Birchover
逝世1969年9月19日(1969岁—09—19)(86岁)
 英国肯特郡福克斯通

哈罗德·阿尔弗雷德·麦克迈克尔爵士,汉名麦迈克[1](英语:Sir Harold Alfred MacMichael GCMG DSO,1882年10月15日—1969年9月19日),大英帝国行政官员,曾任巴勒斯坦托管地高级专员

生平[编辑]

麦迈克出生于英国德比郡伯奇弗英语Birchover,曾受教于贝德福德学校英语Bedford School,后毕业于剑桥大学抹大拉学院。1905年,麦迈克进入英埃苏丹政治局英语Sudan Political Service,先后在科尔多凡省、青尼罗河省以及喀土穆省担任督察。而在1916年,英埃苏丹重新占领达尔富尔期间,麦迈克出任远征军队的情报官与政治官,成功占领达尔富尔省后于1926年升任民政秘书;1933年至1937年间,他担任英属坦干伊加总督暨三军总司令。麦迈克因为对东方人的心理具有深度的了解,且此前有长期与东方人相处的经验,因此在1938年至1944年任巴勒斯坦托管地高级专员暨三军总司令兼外约旦高级专员,负责调解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各种利益冲突。[2]

巴勒斯坦托管地[编辑]

1938年3月初,麦迈克获委任为巴勒斯坦托管地高级专员,当时正值阿拉伯人大暴动

因其在苏丹的任职,麦迈克认为英国的未来与跟阿拉伯世界的结盟息息相关,因此其立场偏向于托管地阿拉伯人;同时,他对托管地犹太人不甚了解,将犹太人视作中东神秘且令人不安的外人,被认为是最敌视托管地犹太人的一任高级专员。他在任期间,托管地政府处决了犹太自卫组织莱希的战士什洛莫·本-约瑟夫英语Shlomo Ben-Yosef(尽管泽维·贾鲍京斯基亲自为之求情),另有托管地警员法外处决了莱希领导人亚伯拉罕·斯特恩。以麦迈克为首的托管地政府不准许犹太难民入境,导致载有犹太难民的船只被误当作俄罗斯潜艇击沉,至少768名犹太难民罹难,史称斯特鲁马船难英语Struma disaster。为此,有犹太准军事组织对麦迈克发出“通缉令”。[3]

后来发现的档案表明,他在即将卸任时缓和了对犹太人的态度,并支持在该地区建立犹太国家。此外,麦迈克的亲阿拉伯政策旨在取悦该地区温和的阿拉伯裔人士。麦迈克对流亡在外的阿拉伯极端反犹派领导人阿明·侯赛尼相当鄙视,并强烈反对准许其返回托管地境内。[4]

马来亚联盟[编辑]

英国盟军于1945年9月重返马来半岛,成立军政府。同年10月,理藩部国务部长向国会提出成立“马来亚联盟”(Malayan Union)的计划,以恢复战前对马来各州的控制。为使“马来亚联盟”计划能顺利进展,英国派遣刚完成驻巴勒斯坦高级专员职务的麦迈克为特别代表,负责与马来统治者协商,签署设立“马来亚联盟”协议。协商过程中,仅有柔佛苏丹易卜拉欣同意此协议,其他统治者则选择延迟签署协议,其中又以吉打苏丹的反对最为激烈。[5]

1946年1月22日,英国政府公布成立新加坡个别殖民地和“马来亚联盟”的政策白皮书。马来亚联盟采取各族平等的原则,并赋予非马来人在较宽松的条件下取得公民权的立场。然而,此项计划却引起马来人的不满,他们要求保障马来人的特权以及以较严格的条件给予非马来人公民权。由于原本华人于当地社会就拥有经济、教育、文化等的优势,在人数上也有与马来人并驾齐驱甚至隐隐有超越的倾向,故马来亚联盟政策的提出更加深了马来人的恐慌。在以种族平等为原则推行的马来亚联盟计划下,马来人只有政治上的特权,导致马来人有很大的可能永远受制于华人且无法翻身。另外,英国也刻意塑造华人、印度人是“倾向母国认同”的形象,加深了马来人对华人与印度人的不信任与排斥。除了公民权之外,马来人对于马来亚联盟的宪政架构也感到不满,因为此一架构将马来土邦的地位视同英国的殖民地,各土邦的统治者将失去政治上的权力,仅剩下主持宗教与风俗习惯的权力。在英国政府公开了马来亚联盟计划书后,前柔佛州州务大臣拿督翁惹化(Dato Onn bin Jaffar)组织“半岛马来人全国运动”,在吉隆坡召开泛马来亚马来人大会反对“马来亚联盟”,这也是马来人第一次跨越州界的共同政治意识。[6]此马来亚联盟计划正是马来民族主义英语Early Malay nationalism的推手。

英国政府于1946年2月27日公布另一项白皮书,其中包括了当初麦迈克与马来各州苏丹谈判的报告、英国与九个州苏丹签订条约的条件。在该报告中,麦迈克认为只有森美兰吉打两州的统治者暗中反对英国的计划,其他州的统治者则表示该计划对马来亚联盟有长期的利益。巫人全国统一组织认为马来亚联盟计划,犹如将马来亚各邦兼并、破坏马来亚主权,因为在“马来亚联盟”之下,英国国会有权依据外国管辖法代表马来亚立法。同年5月,英国保守党国会议员甘曼斯英语David Gammans工党国会议员李斯-威廉斯英语David Rees-Williams, 1st Baron Ogmore前往马来亚,与马来亚各邦统治者、巫统主席拿督翁惹化和巫统执行委员举行会谈,在会谈中,马来人要求废止“马来亚联盟”以及麦迈克与马来统治者曾签订的条约。1946年6月1日,新任马来亚联盟与英国驻东南亚总专员马琴·麦克唐纳英语Malcolm MacDonald抵达吉隆坡,次日与各邦统治者和甘特进行会谈,于7月4日达成初步协议,宣布以“高级专员”取代“总督”,并以“马来亚联合邦”取代“马来亚联盟”。[7]

影响[编辑]

苏丹的任职期间,麦迈克发表了《北部和中部的科尔多凡部落》(1912年)、《苏丹阿拉伯人的历史》(1922年)以及《埃及苏丹的阿拉伯人》(1924年)等著作,这些研究不仅使他成为苏丹部落的民族学与历史的权威,更让他于1928年被授予皇家亚洲学会伯顿纪念奖章维基数据所列Q55964762。而麦迈克在坦干伊加的任职期间亦没有中断他对学术研究的兴趣,特别是对当地的考古学,他更是在达累斯萨拉姆建立了一间博物馆。[2]

参考资料[编辑]

  1. ^ 【9.16重温历史】从战后到马来西亚成立(一) - 副刊 - 专题 - 焦点. 星洲网 Sin Chew Daily Malaysia Latest News and Headlines. 2020-09-16 [2023-12-24]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 2.1 Sir Harold A. MacMichael, K.C.M.G. Nature. 1937年12月11日 [2021年6月12日] (英语). 
  3. ^ אוסף אצ"ל, הדפסת כרוז נגד הנציב העליון מק-מייכל אחרי אסון סטרומה - עדויות משנת 1964 | פריט NNL_ARCHIVE_AL997009630241805171 | הספרייה הלאומית. www.nli.org.il. [2023-12-24] (希伯来语). 
  4. ^ נבו, יוסף; Nevo, Joseph. The High Commissioner and the Mufti: Sir Harold Macmichael and Hajj Amin Al-Husseini / הנציב והמופתי: הרולד מקמייקל וחאג' אמין אל-חוסייני. Cathedra: For the History of Eretz Israel and Its Yishuv / קתדרה: לתולדות ארץ ישראל ויישובה. 1992, (64). ISSN 0334-4657. 
  5. ^ 陈鸿瑜,《马来西亚史》(台北:兰台出版社,2012),页255-257。
  6. ^ 陈鸿瑜,《马来西亚史》,页257-259。
  7. ^ 陈鸿瑜,《马来西亚史》,页25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