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32年蒙古武装起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32年蒙古武装起义蒙古语1932 оны зэвсэгт бослого),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反对蒙古人民革命党及苏联布尔什维克的牧业集体化和阶级斗争政策引起的起义,在1932年4月-11月于外蒙古西北四个艾马克发生。起义的领导者主要是喇嘛(因政府反宗教政策),参与者主要是平民,后来许多当地干部和党员也参与进来。

1924年以来,由于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分歧,九世班禅一直在青海,达赖喇嘛怀疑中国人有不洁的意图,不允许他返回西藏。起义的导火索是有传言称可以得到九世班禅日本人的支持。蒙古叛乱分子向班禅喇嘛求援,要求中国军队占领蒙古,让人民摆脱共产主义,免受苏联威胁,并在中国的保护下,让九世班禅成为统治者[1]。后来政府得到苏联军队支援进行镇压,大概超过1500人被杀(615名叛乱分子判处死刑、35个苏木和45个合作社被摧毁)。起义最先爆发发生于库苏古尔省,后扩散至后杭爱省前杭爱省扎布汗省

事后[编辑]

镇压起义后,莫斯科下令中止左派不受欢迎的倡议,并将起义归因于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层中的强硬左派,如卓勒宾·希耶奥勒扎·巴德拉克、总理清格勒泰·吉格吉德扎布,所有这些人都在1932年5月被正式开除党籍。政府制定了“新路线”政策,在1932年6月之后放宽了反宗教政策,并暂停了集体化。然而,到此为止,蒙古贵族已被有效地摧毁,寺院在1930年代后期的大镇压中被几乎完全铲除,牲畜也在1950年代再次被集体化。

参考[编辑]

  1. ^ Александр Берзин. Война Шамбалы в Монголии. torchinov. [202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