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MiniDisc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iniDisc(简称MD)是索尼研发的一种存储规格,其体积较CD小,直径为6.4公分,但容量与CD接近,并可重复读写。MiniDisc在20世纪末有着不错的发展,但在21世纪初几乎被MP3所取代。

MiniDisc的标志

美国与其他国家之专利授权来自杜比实验室

背景

[编辑]

20世纪80年代,CD格式正红遍天下。但是,在CD的完美音质中依然夹杂这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人们开始抱怨随身听尺寸太大、CD的不可擦写性、不能自主选择音源等。随身听的创始厂商索尼在意识到这些问题以后,开始着手研究更适合随身携带的音频技术。

1986年,索尼研制成可单次写入的光碟——WO(write once disc)。1988年,在WO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多次可擦写的磁光碟——MO(magneto optical disc)。1989年的音响展会上,索尼展示出一种可以录音的CD原型产品,可惜这种理念的在全球范围内的展示并不完美。在纽约飞利浦(索尼的CD研发搭档)共同举办的联合记者会上,一个工程师在记者面前用日本纸扇来冷却过热的CD系统[1]

飞利浦在制作方面认为需要数码化磁带介质,索尼和飞利浦在此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而无法达成共识。

MD的优势

[编辑]

在争论中,索尼的MD碟片研发工作渐渐成功。1991年5月,所有的研发工作完成。新的音频规格:MiniDisc诞生。

大小仅CD的1/4

[编辑]

MD碟片的规格被定制为直径6.4cm,可以录音74分钟,相当于一张CD,面积却只有CD的四分之一。为了携带方便,MD碟片被封装在塑胶外壳中。同时,ATRAC数码音频压缩技术也诞生了。索尼开始在日本美国宣传MD技术,为了让业界接受MD标准,大贺典雄领导索尼发起了MD论坛,开展各种展示活动,并且向有影响力的业界厂商发放相关技术的许可证,声势浩大地展开了新的数码音乐革命。

可制作自己的碟片

[编辑]
“MZ-1”与一片可以录音74分钟的MD碟片

1991年6月,世界上第一款MD随身听样品机诞生。1991年底,索尼开始研发一种使用6cm碟片的小型录音装置以配合飞利浦将在1992年11月发售的数码盒式磁带录音机(Digital Compact Cassette,DCC)。

在最后时限前,索尼生产出了一种和卡带随身听体积相似,使用一种可反复擦写的数码存储介质的新型随身听MiniDisc Player(MD随身听)。1992年11月,MZ-1(录放)、MZ-2P(单放)、MD录音碟片MDW-60和88种SEM发行的MD唱片摆上货架;同年12月,开始在欧美地区销售。MZ-1的宣传广告“现在,你可以制作自己的碟片!”在此时传遍全世界。1993年,索尼发表MD Data,定位为电脑存储媒体。

MD完美化

[编辑]
Sharp的MD随身听“MD-MT15”

1997年为MD随身听历史上的分水岭。1996年12月,索尼和夏普相继完成了最近的MD晶片和编码的研发,一种新型的、成熟的MD数码内核完成了,之后,厂商们开始着重在外型、人性化设计和电池续航力等问题。MD机小型化也在1997年实现。

“MD机小型化”是指将MD随身听机身的长宽都控制在10公分以下。这一年中,夏普率先将可录和单放MD机都做到了小型化,而索尼只有在单放机成功实现,录放机种则在1998年才实现。至此以后,MD机小型化成为各厂商的目标。Panasonic的MD机SJ-MJ88的机身仅11毫米,在很长时间内成为MD机小型化的王者。

另外,1997年前的MD机都只有不到10小时的播放时间。而在1998年到2000年间,MD晶片技术的提高却促进了省电技术的发展。同时,“线控”也成了一大买点。早期线控的设计比较简单,随着MD的发展,线控的人性化设计越来越被重视,线控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液晶屏幕的显示内容也大大增加。

MD没落

[编辑]
Sony的Net MD随身听“MZ-N920”
Sony的MD录放音机“MDS-JE780”,可播放Net MD碟片
Sony的Hi-MD碟片

21世纪,MP3随身听的出现打破了MD一枝独秀的局面,而硬盘MP3的出现更在存储容量上战胜了传统MD。更具杀伤力的是后来录音功能被配备到MP3当中,使MP3能够摆脱电脑,MD相对来说就更显劣势了。索尼不愿放弃,于2001年推出Net MD,MD可通过USB端子从电脑直接下载ATRAC格式的文件,大大缩短了制作一张MD碟片的时间。2004年,索尼推出Hi-MD,增加MD碟片的最高容量至1Gigabyte

尽管索尼不遗余力地宣传Hi-MD的便利与高音质,但是在与MP3的斗争中仍不免落入下风;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闪存容量加大且价格日趋便宜,MP3逐渐占据了便携格式的主流。MP3的技术与MD相比,较为公开,各大公司如三星飞利浦以及小公司均推出各自的MP3播放器。MP3播放器的流行使得一直处于高价位的MD随身听的处境更加艰难。

2006年,索尼发布最后一款MD Walkman“MZ-RH1”。MZ-RH1的产地不再是日本,而是马来西亚。鉴于索尼一般将高科技产品设置于本土生产,最后一款MD产地的变化间接说明了索尼对MD的态度。从此,MD退出历史舞台。

索尼于2011年9月停止生产MD Walkman,2012年9月停止生产Hi-MD碟片。普通版本的MiniDisc继续销售,以满足依然在使用MD Walkman随身听产品的用户。

其他活动

[编辑]

连锁唱片店HMV连同MiniDisc Club[2]举办香港首个以MD随身听为主题的展览,2018年4月19日至5月17日,在铜锣湾HMV举行MD随身听回顾展览,让大家可以一同回顾这个曾经影响全球唱片业发展的音乐存储媒体[3](该店已于2018年12月18日自动清盘结业)。

参考资料

[编辑]
  1. ^ Sony History Chapter10 Studio Recorders Go Digital. www.sony.net. Sony Corp. [2018-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英语). 
  2. ^ MiniDisc Club - 主页|Facebook
  3. ^ 銅鑼灣 HMV 舉辦 MD 隨身聽回顧展覽. [2020-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