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 25磅短管榴弹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QF 25磅短管榴弹炮
25磅短管炮,摄于1944年
类型榴弹炮
原产地 澳大利亚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3 - 1946[1]
使用方澳大利亚陆军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澳大利亚陆军军械生产局
研发日期1942
生产商澳大利亚军械生产局
单位成本3,300英镑[2]
生产日期1943 - 1944[3][4]
制造数量213
基本规格
重量1,315千克(2,899磅)
枪管长度1.26米(50英寸)
操作人数6

炮弹重量11.3千克(25磅)
口径3.45英寸(88 mm)
后膛垂直滑锲式炮栓
后坐力液气压复合制退复进机英语Hydraulic recoil mechanism
载具箱型炮架
射击仰角-5° - +40°
回旋角度中心线左右各4°
射速3-4发/分
枪口初速375米每秒(1,230英尺每秒)
有效射程9,300米(10,200码)
最大射程10,500米(11,500码)[5]

QF 25磅短管榴弹炮Ordnance QF 25-pounder Short,军械署速射炮—25磅—短管,简称为25磅短管炮)是澳大利亚陆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以英国QF_25磅榴弹炮设计为基础架构重新设计的野战炮,专为在新几内亚等基础条件不佳的战地所开发,严谨理解它的设计更趋向山炮,而非标准的野战炮。由于是基于特殊战场任务需求而生,25磅短管炮的服役时间甚短,仅于1943至1946年间服役。本款武器使用评价上褒贬有之,但对澳大利亚军方来说,它是军事自主化的一个重要起始。

开发背景[编辑]

澳大利亚的武装部队因建国的起源因素,自建军以降全面承袭英国陆军的编装,到1939年开战后,澳国得到英国的技术授权在国内生产25磅榴弹炮替换18磅炮作为野战部队的标准火炮,澳国在1940年1月开始在墨尔本建设一座制炮工厂量产新武器,在1941年5月第一门澳洲自制的25磅炮出厂,拨交给澳洲陆军使用。澳洲量产的25磅炮在1943年时已生产了1,527门,成为澳军野战炮兵的标准装备。[6][7]

25磅炮在地中海战场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在太平洋战场则否,新几内亚几乎都是原始丛林,没有道路可让火炮牵引车运动的现代化火炮进行机动。若要让火炮深入战地,只能靠人力搬运或是从机场运输,由于无法让火炮进行有效率的机动,在1943年的新几内亚战场上,澳洲军队不得不只依靠可依靠可人力搬运的3英寸迫击炮作为它们的主要间接火力支援来源[8]澳大利亚陆军需要一款新武器让它们在丛林战中取得优势,它得操作易于上手,并可作为分解零件运输,让飞机或是汽车可以用载运移动。.[8]符合这种条件的军火库存中只有20世纪初开发性能早已过时的3.7吋山炮,向美国订购的M1山炮则还没交货。[9] 在1942年9月,澳大利亚陆军炮兵总监约翰.威廉.亚历山大.奥布莱恩准将提案开发25磅炮的衍生版本解决当前需求。[8]

开发与量产[编辑]

特规版本25磅炮的开发工作由澳大利亚陆军、军械生产局负责,所有设计与制造都在澳洲本土进行,[5]奥布莱恩也参与了这门火炮的绘图作业。.[10]这几个单位的合作可说相当愉快,陆军需要武器,而厂商也尽可能在证明自己的能力。开发工作从1942年9月开始,1943年1月设计尚未定稿前原型炮已经完成,这个情况虽然违背了军备开发规定,但结果并还算顺利。[11]在开发工作进行的同时,澳军接收了第一批38门美军军援的75山炮,提供给在新几内亚奋战的澳军。[12]

新火炮尽可能的沿用25磅炮零件,但是为了降低武器重量、满足战术需求,调整设计的部分主要是针对火炮轻量化目标进行。[13]特规版25磅炮使用了缩短的枪管与制退复进机与后座机制,未来将计划将火炮整合至Mk.I哨兵巡航坦克上。火炮总重1.25公吨,炮管长1.266米,短管版25磅炮可沿用所有英制25磅炮所配赋的炮弹,射程为原版的87%,.[5][8] 一般运用情况下25磅短管炮使用的发射药包仅限于使用3号装药以下的规格,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强装药将射程硬拉长到11,500码(10,500米),但是在教范上告知该规格装药会对炮架造成过大负荷,不建议在一般状态使用。原型测试时此炮装有炮盾,在量产时取消。[13]

25磅短榴弹炮与原版另一个重大变化是讲究未开发地形的机动性,火炮可分解为13或14个总成,除了制退复进机总成与前炮架的重量超过135千克(298磅),其他都低于此数值。分解后的总成可以采用威利吉普车装载或是使用飞机空投,[5][8][13]可以在2分钟组合回火炮状态。由于采取了可分解设计,因此采用了重新设计炮架,车轴也重新设计,原本车轴装有特殊的稳定装置降低开炮对于车轴的负荷,但是因技术问题最后撤除。

原型炮的初步测试在1942年12月上旬开始进行,[3]1943年初拨交给位在新几内亚的2/1野战炮兵团运用,.[14]在经过前线回馈意见后作出少量修改后定案。1943皇家澳大利亚陆军订购了112门炮,[3][13]随后又追加了一笔100门炮的订单,正式编号为25磅短管速射炮一型,澳军士兵简称它为snort。[8]火炮量产就仅有这两笔订单,1944年停产,[15]含原型总共制造了213门炮。英国陆军在知道澳军开发了这款武器后,曾经借用进行测评,并在国内订购了类似产品,与澳军版本相比,差别是换用改良版制退复进机,可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使用强装药提升射程。该版本英国称为军械局QF25磅炮Mark IV型。但是该版本设计完成时间已是1945年5月,战争局势的发展已不再需要这款武器,因此仅生产少量原型炮,在1946年取消计划。

布署与操作[编辑]

25磅短管炮在1943年8月作为澳军改组为丛林师英语Jungle division计划中的一部分正式提供部队使用,丛林师编装中,野战炮兵团的其中一个营更换为此款武器,[8][16][17]配备该武器的炮兵连编装,基本有4门炮、7辆吉普车、1辆D6推土机英语Caterpillar D6[18]每门炮炮班沿袭25磅炮,为6人炮班编制。[1] 虽然新几内亚战场巴克准将(L. E. S. Barker)比较喜欢自1942年开始接收到的美制75毫米山炮,并反对了奥布莱恩的换装计划,[14]但是计划仍未被阻碍的持续进行。

25磅短管炮第一次投入的战争是1943年的纳扎布登陆战英语Landing at Nadzab,皇家澳大利亚第7师所属2/4野战炮兵团有2门火炮与炮班由5架C-47运输机空投至战场,.[3]其中1门在降落后1小时完成组合开始投入开火,但另1门因为找不到制退复进机所以到作战开始后2天才投入使用。[19]但由于日军已经撤退,因此火炮并没有作战中运用。

随后的莱城登陆战英语Landing at Lae中,皇家澳大利亚第9师所属的2/7野战炮兵团在该战役中首次操作25磅短管野战炮参战,由于火炮准确度较低,且炮口喷焰较传统野战炮要大,部分炮兵不喜欢这款火炮。但第9师参谋则认为这款炮因为可以使用小型车辆与机动载具分解运输,因此是款很合适的武器。但他们的运用经验中证明吉普车的动力不足,无法作为该炮的火炮牵引车使用。

从1944年6月之后,在丛林地带作战的澳军丛林师所编配的火炮部队从1个野战炮团增加为2个野战炮团,每个炮团配备2个标准版25磅炮炮兵营、1个25磅短管炮炮兵营,这个编制持续二次大战盟军获胜为止。而在后续的作战中,皇家澳大利亚第4野战炮兵团所配备的8门25磅短管野战炮曾作为步兵炮运用,提供澳军步兵推进的直射支援火力。

1946年,澳军宣布25磅短管炮退役转入预备役编制,原先使用该型武器的单位换用标准版25磅炮,在预备役装备清单中,该装备保存至1975年才全数除帐。[20]

评价[编辑]

25磅短管炮在炮兵之中的评价褒贬不一,准确来说是因战场而异,尤其在中东战场的澳军特别不喜欢25磅短管炮。[21]而该炮相较于标准版野战炮确实也存在一些人因工程的缺失,尤其在取消炮盾后,短管炮射击时制造的炮尾风区域英语Backblast area对炮兵造成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炮手在射击任务结束后都会有轻微脑震荡流鼻血的现象,[22]至于射速较低、射程较短、弋引不便等操炮问题也是颇受批评的部分,[19]炮兵将其视为野战炮,而它在野战情境下的表现并不如25磅炮要较人满意。

澳军正史承认25磅短管炮的局限性与不足处,但也为其辩护,强调在特殊地理环境作战需要对性能进行权衡,在总体评估成果上有其正面意义,是一款成功的武器。[3]

保存品[编辑]

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展示的25磅短管炮

澳洲有多间官方军事博物馆保存了25磅短管炮,包括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墨尔本的莫迪亚勒克战争纪念馆、维多利亚省的班迪亚纳陆军博物馆、昆士兰州凯恩斯的澳大利亚装甲与火炮博物馆等地。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Dennis et al. (2008), p. 50
  2. ^ Commonwealth Bureau of Census and Statistics (1947), p. 1066
  3. ^ 3.0 3.1 3.2 3.3 3.4 Mellor (1958), p. 239
  4. ^ Gower (1981), p. 94
  5. ^ 5.0 5.1 5.2 5.3 Mellor (1958), p. 238
  6. ^ Dennis et al. (2008), p. 48
  7. ^ Mellor (1958), pp. 234–238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Henry (2002), p. 40
  9. ^ Gower (1981), pp. 89–90
  10. ^ Grey (2017), p. 107
  11. ^ Ross (1995), pp. 398–399
  12. ^ Gower (1981), pp. 90–91
  13. ^ 13.0 13.1 13.2 13.3 Gower (1981), p. 92
  14. ^ 14.0 14.1 Horner (1995), p. 355
  15. ^ Gower (1981), pp. 92–94
  16. ^ Johnston (2008), p. 189
  17. ^ Threlfall (2014), pp. 183, 198
  18. ^ Henry (2002), p. 41
  19. ^ 19.0 19.1 Gower (1981), p. 94.
  20. ^ 25 pounder Field Gun Mk 2 gun, Q.F.. Collection.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19 Nov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6) (英语). 
  21. ^ Threlfall (2014), p. 198
  22. ^ Cecil (1992), p.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