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姆潘巴现象
外观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Untitled
[编辑]热水比冷水较快结冰? 物体遇热会膨胀水也是一样,当热水膨胀时内部空间会增大,外部的冷物质就会比较容易进入内部使热水能以较快时间降温.冷水因为内部空间比较紧密冷物质比较不易进入相对降温速度没有比热水快,
该现象被否证了
[编辑]三名中学生通过上万次反复的科学实验否定了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就是过去实验未在相同条件下对比实验导致的错误结论。 我想全世界的实验室都可以重复这个实验来证明。 Waeping(留言) 2014年7月10日 (四) 02:53 (UTC)
谁?误解了什么?来源?模棱两可了
[编辑]不过这未获物理学界认可,可能只是误解。
语义不明,来源不明。什么被误解成了什么?Waeping(留言) 2014年7月15日 (二) 09:49 (UTC)
三种观点
[编辑]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史毕业论文,《真理还是讹传 ——论姆佩巴效应》作者:熊超,混合了我自己的观点。
- 支持:
- (1)1.蒸发 2.溶解气体3.对流4.周围的事物
- (2)詹姆斯·布朗里奇认为,杂质是导致热水更快速冻结的关键因素。“水几乎从不在温度降到零度时冻结”布朗里奇说: “通常是在更低温度下才开始冻结,也就是所说的过度冷却现象。冻结点取决于水中与冰晶形成有关的杂质。通常情况下,水可能含有几种类型杂质,其中包 括尘粒、被溶解的盐类以及细菌,每一种杂质都能在特定温度下触发冻结机关。核化温度最高的杂质决定了水的冻结温度。”实际上他做的实验大部分都没观察到,而且设备落后,仅仅在特定条件下可能。
- (3)其他的像热传导,生物原因,过冷效应
- 中立(主要是上海女中学生叶莎莎、庾顺禧和董佳雯的实验,作者觉得最可信)她们的设备比詹姆斯·布朗里奇要先进的多——12点自动温度记录仪、带有温度显示的无霜电冰箱(该冰箱尽可能保证内部温度一致)、温度传感器和电子天平秤等,试验次数和数据较多,节选论文的“数据记录分析”部分:
冷、热纯牛奶对比;冷、热含糖牛奶对比;冷、热无糖、无淀粉牛奶对比;冷、热含糖、含淀粉牛奶对比;冷、热纯水对比;冷、热糖水对比;冷、热盐水对比;冷的纯水与纯牛奶对比;有糖冷、热淀粉与无糖冷、热淀粉对比……
,该结果已经交给有关专家对这一实验课题进行评审鉴定。然后呢????(此实验并没有对水的纯净度,容器的清洁程度和划痕程度做控制。)
- 反对
- 一篇《二十世纪十大科学骗局》的文章?,里面提到姆潘巴现象只是愚人节的产物
- 误人子弟几十年,上海三女中学生破解姆潘巴现象
- 姆潘巴是并不存在的世界骗局
- 结晶动力学和杂质和晶种都有关系。用非常纯净的水(多次蒸馏并且过了非常细的半透膜除灰,或者直接使用MilliQ Water)并且容器干净没有大划痕的话水可以过冷并且不结冰。是否有人按照更严格的条件重复过此实验以验证此现象的可重复性?(全新玻璃仪器 + MilliQ Water)(留言)
- 正文中的解释“液体降温速度的快慢不是由液体的平均温度决定,而是由液体温度梯度决定的,当热的液体冷却时,梯度较大,而且在冻结前的降温过程中,热的液体的温度差一直大于冷的液体的温度差。这种情况是由于上表面的温度愈高,从上表面散发的热量就愈多,因而降温就愈快。”并没有解释任何东西,热水降温当然快,但需要降低的温度也更多。本身热水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冷水的温度,才能到达冷水的“起跑线”。原命题对降温速度和周围温差都未有定义,甚至很难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结论。一般来说,结晶速度未必是越低越快。过冷提供热力学动力,同时需要一定温度来提供动力学的晶钟burst(从液态到若干纳米的晶种是有活化能的)。该问题已在各种物质的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 diagrams有详细研究。(留言)
两种表述的姆潘巴现象
[编辑]- “在同等质量和同等冷却环境下,温度略高的液体比温度略低的液体先结冰的现象”完全不存在该现象啊
- 亚里士多德的原文:“先前被加热过的水,有助于它更快地结冰即”即“先前加过热的水与先前未加过热的水在同温下比较”这是有可能成立的,希望补充实验。
- 其他牛奶什么的,由于牛奶是混合液体,很难定量研究
一些专家的博文
[编辑]- 杨国力:为什么热水冻结速度快于冷水”——实验重复不了!
- 郑波尽:我来解释——为什么热水比冷水结冰快
- 龚明:热水冻结速度快于冷水?
- 李维:又一个“误导”人的课题:“为什么热水冻结速度快于冷水?”
- 李维:如何做“热水冻结速度快于冷水”的实验?
- 王喜军:为什么“姆潘巴效应”难以解释
好了,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实验吧,成本不低。。 --Waeping(留言) 2014年7月15日 (二) 11:3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