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姓名字母效应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典范条目姓名字母效应是一条典范条目,即此条目可作为维基百科社群的典范之作。如有需要,请勇于更新页面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21年9月6日优良条目评选入选
2021年3月6日典范条目评选入选
新条目推荐
本条目曾于2021年9月6日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字段。
新条目推荐的题目为:
当前状态:典范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典范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心理学专题 (获评典范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心理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心理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级典范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 哪种已经证实的心理效应指人类会对姓名包含的字母青眼相看?
    姓名字母效应条目由Jarodalien讨论 | 贡献)提名,其作者为jarodalien讨论 | 贡献),属于“Psychology”类型,提名于2021年8月29日 16:31 (UTC)。
    • (+)支持。--R.C. Welcome 2021年8月30日 (一) 08:08 (UTC)[回复]
    • 问题不当:误用成语“青眼相看”。“青眼相看”指“对人尊重或喜欢”,字母不是人。宜改为“特别喜欢”。--Banyangarden留言2021年8月31日 (二) 00:51 (UTC)[回复]
      一、“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不是一定只能是人;二、即便是人,拟人也是极其常见的汉语修辞,人称代词“她”经常用于形容国家、城市、交通工具等各种日常事物,这没有什么不妥。在此申明:我坚决不改这个词,如果针对人的姓名、姓名中的字母连这种修辞社群都无法接受,我宁可这连DYK都不通过。--7留言2021年8月31日 (二) 03:18 (UTC)[回复]
      • (:)回应:一.《词源》(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7)页1826条目“青白眼”:“对人重视曰青眼”。二.“对姓名包含的字母青眼相看”,是词语搭配不当,不是拟人法。“拟人是根据想像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1]例句:“我很佩服这碗水”,是词语搭配不当,不是拟人法;“这碗水很佩服我”,才是拟人法。--Banyangarden留言2021年8月31日 (二) 04:22 (UTC)[回复]
        agree to disagree,你觉得是拟人的“这碗水很佩服我”我同样无法理解。青眼相看在我们种族的意思是“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是“比喻,形容”。即使指人,汉语也没有这么刻板,形容人的词一定不能形容字母。城市国家交通工具都“不是人”,一样可以用“她”。--7留言2021年8月31日 (二) 10:47 (UTC)[回复]
        我是大陆人啊。初看,我觉得 Banyangarden 君举的例子还是蛮有趣的,也完全可以理解(固然不是常用的表述),不过仔细想想,无论事物是主语还是宾语,主动还是被动,都可以拟人。看似“我很佩服这碗水”很奇怪,但换一个例子,爱慕、倾慕二词惟独用于人对吧?但可以将国家拟人,像诗歌一般,将国家比喻为心爱的姑娘什么的。所以对一个字母青眼相看的确是拟人的用法。但是,同国家的例子一样,我认为拟人适用于较特殊、重要的事物,比如对之有强烈的情感,或是诗歌意境、童话幻想,有一定强调、着重的效果,不适用于任何事物、任何情况。对字母青眼相看,有点杀鸡用牛刀、用力过度的感觉。 — XComhghall talk 2021年9月4日 (六) 06:14 (UTC)[回复]
    • (+)支持(!)意见:我提一下,“这碗水很佩服我”这种修辞在台称作转化中的人性化(即拟人,因为水不会有佩服这种动作,只有人有。)另外您说的比喻,是因为青眼这个意思是眼睛正视,黑眼珠在中间,拿这个来“比喻”对“人”的看重、尊敬。虽说不是很合适,不过在下也一时找不出可替换的成语 囧rz……--Rice King 信箱学生会 · 留名 2021年8月31日 (二) 13:17 (UTC)[回复]
    • (+)支持,并认为成语“青眼相看”的用法无问题。典故惯例似乎较常用作表示对人看重,所以我可以理解词典如此强调,但即使解成对物看重,仍是合理引申。此引申可以理解成对受位(物)的拟人,也可以理解成“青眼相看”,按其逐字义,不限制对象为人。(!)意见:“发现姓名与飓风名称首字母相同的人捐款比例特别高”“姓名以“K”开头者捐助救灾的特别多”等句有影响不大的歧义:(一)捐款比例特别高,一则可以是捐款占捐款金额的比例特别高,二则可以是捐款人数占捐款总人数特别高;英文"overrepresented as donors"较有可能是后者,但无法肯定其representation是以钱计还是以人数计。(二)同样,捐助救灾的特别多可以是人数特别多,也可以是钱特别多。影响不大是因为捐款人数多与捐款多很可能一样,但建议按文献结论,作出澄清。——HTinC23留言2021年9月2日 (四) 21:37 (UTC)[回复]
      representation 就是人数,钱款可没有 representation。捐款比例这里大致义为“捐款概率”。我认同有一定歧义。不过我认为“捐助救灾的”明确指人。这是华语习惯,大致相当于 '(those with names beginning with K) who donate for disaster relief'。 — XComhghall talk 2021年9月4日 (六) 06:00 (UTC)[回复]
      @XComhghall“捐助救灾的”明确指人似乎有道理,想必是我读的时候错误联想成“捐助救灾特别多”了。感谢回复。(不过虽然钱款没有representation,但人的representation不一定是按人头计,可以是按钱加权的,如在股东会的投票(?),此即“representation以钱计”的含义,而不是说钱有representation。但条目该句现已修改,已无须接续本括号内的话题。)——HTinC23留言2021年9月4日 (六) 10:07 (UTC)[回复]
      @HTinC23谢谢。固然此华文条目已无歧义,您开始讨论 representation,是关于英文源条目的含义。我觉得仍有一点沟通、说明的必要。overrepresented, underrepresented 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蛮常见的,比如“非裔在大学学生中为 underrepresented”,“欧裔在警察中为 overrepresented”,都是指人数,不会以职位、收入等加权。至于加权计算、比较 representation 的情况,实在不是很常见,大概要么需要特殊说明,要么就直接不使用 overrepresented, underrepresented 二词,而使用其他明确、清楚的表述。 —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1年9月4日 (六) 19:06 (UTC)[回复]
      @XComhghall 我相信我们对overrepresented的理解在大方向一致,也与词典和日常用法大致一样,不过对““欧裔在警察中为 overrepresented”是指人数,不会以职位加权”一句我有保留。设想警察高层(20%人)全是非裔,基层(80%人)全是欧裔,而该国非裔与欧裔各占一半,则我不会说欧裔在警察中为 overrepresented,顶多会说欧裔在警察基层中为overrepresented,因为对外represent警队的是高层,内部决策的也是高层,按一般用法,我会认为此处的“警察的representation”有canonical英语canonical form weighting,所以警察的overrepresented比起donors的overrepresented还要更低机会解人数。而回到overrepresented as donors,我认同按一般用法,较有可能解人数而不加权,而所谓“无法肯定”仅是因为在该句的上下文(donors)也有一个potential(而非canonical)weighting,所以令我有一点怀疑英文条目编者写该句时有加权,即至少,若英文编者如此用,我不会惊讶。恕我经常会overthink而请求澄清句意!感谢指教。——HTinC23留言2021年9月4日 (六) 20:50 (UTC)[回复]
      已与条目无关的补充:至于“有加权的不常见,而一般使用其他明确、清楚的表述”,我完全认同。但不幸地,此种表述仍是可能的,如你所举警察的例子,“欧裔在警察中为 overrepresented”。较合理的理解,是有weighting,即含义与“欧裔在警察高层中为 overrepresented”差不多,但“欧裔在警察高层中为 overrepresented”可以理解成无weighting,因为在警察高层之内,weighting的差距较小,可以含糊地视为等同。——HTinC23留言2021年9月4日 (六) 21:10 (UTC)[回复]
      @HTinC23了解了。多谢澄清、解释!
      “此种表述仍是可能的”。“若英文编者如此用,我不会惊讶”。的确如此。我完全认同并感谢您的意见。
      就我所知,通常比较警察中不同族裔的 representation 比较的就是全部警察中不同族裔的比例,没有加权。因为比较警察中的 representation 通常是因为警暴的问题,而警暴的通常是基层警察,高层反而没有多少“亲自上阵”的机会。在新闻、报告、统计中,通常就是某族裔警察数 / 警察总数 = representation 的比例,不加权。但是,就像您举的例子,在口语、日常表述中,representation 依情况不同,有加权的可能,以及实际上,有意或无意的加权(我刚刚就在想心理上的 availability heuristic)。 —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1年9月4日 (六) 22:37 (UTC)[回复]
      @XComhghall是的,在警暴的上下文,自然会理解成不加权,或是按“亲自上阵”机会加权(假如某国家亲自上阵的工作全部安排予小部分基层警察,而非全体基层摊分),但因为亲自上阵机会是摊分多,实例多是不加权。但假如上下文是探讨警察晋升公平性、或是警察选择性包庇警暴时,则按“代表性”多少,即按职级加权的理解较佳。当然,但我所举的例子中,大众(包括我)仍倾向用不必加权的写法以免歧义,即写成“在警察高层中为 overrepresented”,所以很少看到要加权的不妙写法,祇是在后一种上下文,万一看见有人写“在警察中为 overrepresented”,我会理解成按职级加权。——HTinC23留言2021年9月5日 (日) 08:23 (UTC)[回复]
      @HTinC23OK. 了解。谢谢。
      “在后一种上下文”我是理解、认同的。警察晋升公平性、或是警察选择性包庇警暴,通常讨论的前后文会指出讨论的 subject 为高层警察、或加权什么的,我觉得 overrepresented, underrepresented 默认是不加权的,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此种表述仍是可能的”,“若英文编者如此用,我不会惊讶”我也理解、认同。我先前也说,“在口语、日常表述中,representation 依情况不同,有加权的可能,以及实际上,有意或无意的加权(我刚刚就在想心理上的 availability heuristic)。” —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1年9月5日 (日) 10:37 (UTC)[回复]
    • (+)支持。建议措辞采取首句中的“偏好”即可。 — XComhghall talk 2021年9月4日 (六) 06:14 (UTC)[回复]

优良条目评选[编辑]

姓名字母效应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心理学,提名人:7留言2021年8月30日 (一) 14:25 (UTC)[回复]
投票期:2021年8月30日 (一) 14:25 (UTC) 至 2021年9月6日 (一) 14:25 (UTC)
下次可提名时间:2021年10月6日 (三) 14:26 (UTC)起
请记得为当选条目撰写简介页面,如此当选条目才有可能出现在首页。

优良条目:9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票,符合标准CBNWGBB留言2021年9月6日 (一) 14:57 (UTC)[回复]

典范条目评选[编辑]

姓名字母效应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心理学,提名人:7留言2022年2月20日 (日) 15:26 (UTC)[回复]

投票期:2022年2月20日 (日) 15:26 (UTC) 至 2022年3月6日 (日) 15:26 (UTC)
下次可提名时间:2022年4月5日 (二) 15:27 (UTC)起
8支持,0反对,入选。--7留言2022年3月6日 (日) 16:0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