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硫酸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优良条目落选硫酸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2013年2月11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基础条目 硫酸属于维基百科自然科学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化学物质专题 (获评乙级极高重要度
此类条目是化学专题化学物质专题的内容之一,该专题致力于提高维基百科对各类化学物质的覆盖率及内容质量。如果您愿意参与进来,可以帮助提高此类条目或移步专题首页获取更多讯息。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无标题[编辑]

H2SO3 is YA-硫酸, not 硫酸.

2S + 3O2 -> 2SO3 and then SO3 + H2O -> H2SO4.

H2SO4 likes to bind water, and is quite viscus. Wenn H2SO4 binds water hit is released, so to delute H2SO4 one must slowly put H2SO4 into water (and not water into H2SO4), and one must think of disperse the warmth that is generated. --Wing 08:43 2004年3月10日 (UTC)

绿矾油[编辑]

绿矾是硫酸亚铁的俗称。绿矾干熘得到硫酸,得名绿矾油。Arnomba (留言) 2009年6月22日 (一) 17:16 (UTC) 纯硫酸cannot conduct electricity![回复]

内容改善[编辑]

个人加入了大量内容以改善条目,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若有发现,请帮忙修改,共同提高有关内容的素质!谢谢! User:Toxic Walker (talk) 23:39, 16 May 2012 (UTC)


优良条目候选[编辑]

硫酸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化学,提名人:Pc1878留言2013年2月3日 (日) 19:19 (UTC)[回复]

投票期:2013年2月3日 (日) 19:19 (UTC) 至 2013年2月10日 (一) 19:19 (UTC)
  • (+)支持:详尽全面,多来源,易读。
  • (!)意见:有些语句不通顺,例如“浓度”一段中的“所谓的分解成恒沸物的反应发生在接近沸点的高温之下”。另外“其他方法”一段只提到铅室法,未提到细节--Wolfch (留言) 2013年2月4日 (一) 04:25 (UTC)[回复]
  • (-)反对:中学化学的内容不代表可以没有来源,何况并不一定准确。--Makecat 2013年2月4日 (一) 04:50 (UTC)[回复]
  • (-)反对:严重缺乏参考资料。--CHEM.is.TRY 2013年2月4日 (一) 10:08 (UTC)[回复]
  • (-)反对:大量内容无来源。“中学范围内”,这个....难道还有大学范围内?研究生范围内?博士范围内?另外,作为曾经和硫酸打过一阵子交道的我来说,用作催化剂只一句话结束,也不稍微谈一下机理什么的,不太能够接受--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2月5日 (二) 03:15 (UTC)[回复]
  • (!)意见,感觉“中学范围内”这一段像是教学讲义。。。--♥VC XC 2013年2月5日 (二) 20:21 (UTC)[回复]
  • (-)反对:“硫酸也是潮解性的”,潮解说的是固体,硫酸应该是吸湿性。“二级火焰性灼伤”在中文维基就可以查到应该是“二度化学性灼伤”。“:黄铁矿(FeS2)被燃烧成硫酸亚铁(FeSO4),然后再被燃烧,变为能在480 °C下分解成氧化铁以及能用以制造任何浓度硫酸的三氧化硫的硫酸铁(Fe2(SO4)3)。”这句话翻译痕迹很重或者说为语法错误。“硫酸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什么药用价值却一点也没提。“虽然为黏糊液体,硫酸,正如上述,有很高的导电性,这主要归根于H3SO+4 及HSO−4离子。”完全不是中文了。“当硫酸被加入淀粉时,碳也是最终的产物。”滥用被动式,滥用并列“也”;文中多处出现。整体而言,翻译痕迹都太重。乌拉跨氪 2013年2月6日 (三) 18:58 (UTC)[回复]
  • (-)反对:内容还是有点乱,翻译痕迹明显--Yangfl留言2013年2月7日 (四) 13:22 (UTC)[回复]
未能入选:1支持,5反对。--晃晃留言2013年2月11日 (一) 10:11 (UTC)[回复]

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的说明[编辑]

日常用语中,并不会对这两个名词有太大的区分,但是考试中,需要明确。脱水性是指硫酸将一个物质里的按水的组成(即2:1)脱去,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而吸水性则不一定。如硫酸和蔗糖作用,产生碳(不考虑副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体现的是脱水性;硫酸和蓝色的五水硫酸铜晶体作用,产生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和水,体现的是吸水性(将分子中的“水”直接吸去),这个过程也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硫酸在空气中吸水,是物理变化,也说是吸水性。
此外,它的性质和是否是有机物无关,如吸去可燃冰(即甲烷的水合物)中的水,放出甲烷,体现的是吸水性。
还有要说明的是,在放有硫酸的干燥器里,放入六水合氯化钴晶体,硫酸并未和六水合氯化钴接触,但是可以吸去其中的水,这也体现了吸水性。--Leiem留言2015年2月7日 (六) 10:05 (UTC)[回复]

“溶解度”一章是怎么回事?[编辑]

看起来很乱,且没有文中提到的图。Nanshango留言2015年4月17日 (五) 12:11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硫酸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14日 (五) 05:47 (UTC)[回复]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欠缺[编辑]

此段中,出现的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但没有相关说明。河豚留言2018年10月2日 (二) 11:5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