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阿根廷龙属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生物专题 (获评初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生物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生物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恐龙专题 (获评初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恐龙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恐龙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灭绝专题 (获评初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灭绝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绝灭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阿根廷龙[编辑]

[1][2][3][4] [5] [6] [7] [8] [9] [10] 这些已经是我花了半年时间寻找的资料,有些证据已经的网站已经消失了,所以并不多。

还有,一本书叫《恐龙与史前动物图鉴》或许就是您要的专门书籍,也就是第一手资料,是由理察森编著,并由诺曼博士顾问,最后由台湾的程延年博士名词审定与中文顾问,由猫头鹰出版社出版,里面有与我说的数据相当的资料,例如:身长:40米,脊椎骨横剖面宽达1.5米以上,而比例我有比较过了,肩高确定是12米没错。-User:Animals mads

我说的第一手资料是指论文或网络论文,毕竟专门性网站、科普书籍、一般性网站、新闻的资料都是从论文而来的,所以都是二手、三手…的资料。目前维基百科的内容多是由专门书籍、网络资源而构成,但若是能取得论文资料,就更好了。

我预计向原作者群提出疑问的时间是在18号(日),在此之前,若你还有其他的资料,就麻烦你提出了,谢谢。 User:hoseumou 2009年1月11日 (日) 14:02 (UTC)[回复]

回应[编辑]

  1. 我已向原作者群提问,不过除了你的网络资料,我另外附上我找到的网络论文与专业性网站。另外,我也向en:User:J. Spenceren:User:Dinoguy2、阿根廷的es:Usuario:Gabriel Solo提出要求,请求他们帮忙寻找更多原始的论文资料。
  2. 你所提供的网络资料,有些是奇摩翻译。当在条目列上参考资料时,记得直接列上原本的网页,而非列上透过奇摩翻译过后的页面。
  3. 你所提供的资料,我没看到肩高是12米,所以跟上述用户提问时,暂时没有附上这项。如果你看到我的留言,请麻烦你提出,我才来得及附上,谢谢。 User:hoseumou 2009年1月18日 (日) 14:02 (UTC)[回复]

由于我在准备高普考,我改天翻译上述论文、重新整理。 User:hoseumou 2009年1月18日 (日) 17:40 (UTC)[回复]

翻译[编辑]

DinoData[编辑]

本片文章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atthew C. Lamanna在2001年编译,部分内容取自“Original title: Bonaparte, J. F., and R. A. Coria (1993). Un nuevo y gigantesco sauropodo titanosaurio de la Formacion Río Limay (Albiano-Cenomaniano) de la provincia del Neuquén, Argentina. Ameghiniana 30 (3): 271-282.”,阿根廷龙的第一份研究(目前无法在网络找到)。

阿根廷龙是种巨型泰坦巨龙类恐龙,特征是背椎有大的下椎弓突-下椎弓凹接合处(关节)、第2到5节荐椎的椎体非常短,内部中空呈圆筒状的肋骨、修长的胫骨(长1.55米)。

阿根廷龙的正模标本(编号PVPH-1)包含:三节前段背椎、三节后段背椎,最前的背椎缺乏椎体,其余背椎有不完整的椎体;有第1到5节荐椎(都只有椎体的腹侧),缺少最后一节荐椎;大部分的右侧荐肋;一个破碎的背肋;右胫骨,表面被风化过。

第一节背椎:连接至椎体上部的神经弓背完整的保存下来,椎体部分已被侵蚀遗失。神经弓的前后轴非常短,前关节突与后关节突的前后端相距41公分。从脊椎的前方看,神经弓具有水平的椎弓横突,与神经棘呈现90度垂直,宽度最宽为1.29米。就比例上而言,神经棘相当短。 若计算椎体横突,最宽处为77公分。 参考其他背椎而重建的结果,第一背椎的高度(神经棘顶端到椎体腹侧)是1.59米。

第二节背椎保有大部分的神经弓与大部分的椎体。这节背椎的前段被风化过,因此缺少前关节突、椎体横突、部分椎弓横突、以及椎体的前缘。左横突已消失,而大部分右椎弓横突被保存下来。

第三背椎的神经弓大致上被保存下来。第三背椎的高度为1.15米。两侧的椎体横突与神经弓垂直,椎体横突的背腹轴宽(意即高)、前后轴狭窄。神经棘的横向宽,前后轴扁。 椎体的后缘面积为47公分x60公分,具有后凹锥型的特征。 第三背椎保存了完整的椎体与部分神经弓,神经棘的背侧遗失。第三背椎与第一背椎的不同处在于,第三背椎的神经棘基部前有个宽凹处。神经棘显得更垂直。 两侧的椎弓横突与椎体横突之间有个宽而深的弯曲区间,朝向两侧。 脊椎的关节接口,宽为27公分,轴向为14公分

两个愈合的背椎,被认为是后段背椎。部分原因是椎体横突较小型,两个背椎连接在一起,椎体后有连接至荐椎的骨突。 这两节背椎的左神经弓被侵蚀过。椎体则是几乎完整。两个椎体的前后长度为90公分,连接处的宽度为57公分。椎体前端的高度为41公分,后端的高度为51公分。侧腔非常类似上述的背椎。 就比例而言,这两节背椎的椎体非常宽、低矮,腹侧面平坦。前述形态可能是阿根廷龙的另一衍化特征,也可能与阿根廷龙演化出巨大体型有关。与前段背椎相比,这两节后段背椎的椎弓横突与椎体横突较朝向背侧。

阿根廷龙的脊椎最明显特征是下椎弓突-下椎弓凹的形态。

第一节荐椎并不完整,大于后方四节荐椎,这些荐椎愈合在一起。第2、3、4节荐椎的体积,接近第1节荐椎的一半。以横向而言,这些荐椎的腹侧微凸,尤其是第2荐椎。

已发现四个荐肋,没有第一节的荐肋,第二节的荐肋最大。荐肋微向下弯曲,末端成45度角。与肠骨的连接处,有个凹面,凹面的后段宽度比前段狭窄。

根据荐椎部位化石,显示它们只有六节荐椎,少最后一节荐椎。目前已存的5节荐椎,总长为120公分。若加上荐肋,最大宽度为1.23米,髋臼部位的最窄宽度为1.06米。

已知的一个不完整背肋,可能来自于身体左侧。从背肋的断裂口,科学家发现背肋的内部具有极大的空室,骨壁非常薄。背肋的上段长度是87公分;背肋的上端宽度为31公分,下端宽度为9公分。

四肢的唯一发现骨头是右胫骨,侧边大部分被侵蚀。胫骨本身笔直、表面平坦。胫骨的长度为1.55米。科学家参考其他泰坦巨龙类(萨尔塔龙、银龙、风神龙、巴塔哥尼亚龙),根据胫骨推论出阿根廷龙的股骨不长于2.4米。

其余的在除夕前翻译完……

汤玛斯·霍尔兹[编辑]

只有简短一句:“36.6米(120呎)”

肯尼思·卡彭特[编辑]

预计于除夕到初四之间翻译。

佩尔·克里斯坦森等人[编辑]

预计于除夕到初四之间翻译。

The Carmen Funes Municipal Museum[编辑]

翻译如下:“阿根廷龙是种巨型草食性蜥脚类恐龙,发现于普拉萨乌因库尔市的东方8公里处。馆内目前展出阿根廷龙的不同部位化石,例如1.5米高的脊椎,科学家从此估计出阿根廷龙的身长是35米,体重是100公吨。”

RE:回应[编辑]

[11] 真是谢谢您的帮忙,另外这里有肩高12米的资料。

重新编写方向[编辑]

  1. 原本文章中的“只有一些背椎、胫骨、肋骨碎片及荐骨。一节脊椎骨有1.3米长,而胫骨约为1.55米长。”改写成“阿根廷龙的正模标本(编号PVPH-1)包含:三节前段椎、三节后段背椎、第1到5节荐椎、大部分的右侧荐肋、一个破碎的背肋、右胫骨(长1.55米)。”+“第一背椎的高度(神经棘顶端到椎体腹侧)是1.59米。”
  2. 在佩尔·克里斯坦森的南美洲白垩纪恐龙研究里,有提到第二份阿根廷龙的标本(编号MLP-DP 46-VIII-21-3),是一节不完整的股骨干,长1.18米。原本文章中没提到,重新编写时会写上去。
  3. 同样在佩尔·克里斯坦森的南美洲白垩纪恐龙研究里,他质疑正模标本里的胫骨,其实是个腓骨。他并参造其他蜥脚类恐龙的骨头密度,最后得出不一样的体重估计值,介于60到88公吨,可能是73公吨。
  4. 葛瑞格利·保罗(1994年、1997年)、T. Appenzeller(1994年)曾经作出数次阿根廷龙的身长、体重估计值,但都无法从网络上找到。只能从前几篇网络论文看到数句:葛瑞格利·保罗(1997年):身长34.6米、葛瑞格利·保罗(1997年):体重90公吨、T. Appenzeller(1994年):100公吨。我写成“在1990年代,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T. Appenzeller曾多次提出阿根廷龙的身长、体重估计值,身长估计值为34.6米、体重估计值多介于90到100公吨之间”。

hoseumou 2009年3月23日 (一) 12:2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