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Likejean/sandbox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反核运动备份


台湾反核运动起源自反对核四厂兴建计划,目前为台湾受到广泛关注的环保运动。

起源[编辑]

台湾的核能电力建设始自1968年核一厂兴建计划的核定。其后增额立委邱连辉黄顺兴苏秋镇雷渝齐林钰祥等人曾经在立法院提出对核能发电的质询,[1]:191另外位于屏东的核三厂兴建时,亦有反对声音。[2]但反对核能发电并未成为社会重要议题,也未形成社会运动。直至核四厂兴建计划于1980年提出。

1984年6月,立法委员余陈月瑛首 先在立法院以反对核四厂兴建为质询重点。1984年12月起,多名监察委员以核四厂预算过于庞大,要求政府检讨是否有兴建必要。1985年3月,55位立 法委员联名,向行政院提出联合质询,要求审慎评估核四兴建的利弊得失。同年4月27日,55位立法委员再度联名要求停止兴建核四厂。5月2日,行政院指示 暂缓兴建核四厂,是为核四厂兴建计划第一次受阻。但在核四厂预算尚未核准以前,早已经在1978年开始购买土地。此时期民间的参与组织,有消费者文教基金会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以及核四场所在地,贡寮乡当地居民自发性的组织。当时对核四厂质疑的面向,主要集中在政治面、经济面,对核能安全的面向讨论较少。[1]:191-195

1985年7月7日,核三厂汽机房发生大火,延烧三小时。1986年4月28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同年10月,核三厂四名工人误入高辐射区,受到污染。国内外的核安事故接连发生,使得核能安全与生态影响的议题被重视,反核运动也从单一的,针对核四厂的政商问题,转向对核能发电的普遍性质疑。[1]:199-2011986年10月10日,由党外编联会人士到台电大楼前举行抗议核电政策的演讲活动,被认为是第一次的反核四街头运动。[3]1986年底中央民意代表增额选举时,恒春地区的候选人皆将抨击炮口对准核三厂,显示出核电议题面向的改变。[1]

此时期的反核运动亦渐渐组织化,从早期仅有消费者文教基金会环境组,到后来1987年9月1日新环境基金会成立、1988年1月台湾环境保护联盟(简称“环保联盟”)成立,新的组织陆续投入反核运动,其中环保联盟下的反核组成为当时的要角。[1]而环保联盟进行民间的反核串连,也促成贡寮乡地方草根组织盐寮反核自救会也于1988年成立。反核运动的街头抗争便在当地居民与环保团体的鼓吹动员下日益开展。[2]

2000年核四停建以前[编辑]

1992年,立法院通过原于1985年冻结之核四预算恢复动支,同年民进党在台湾第一次国会全面改选中,取得三成以上的席次。使得经由立法院的预算审查,达成停建核四成为可能,以环保联盟为主的反核组织,透过与反对党结盟的方式,开始向议会施压的策略。[2]

反核团体也寻求透过体制内民主机制达成的可能。1994年。反核团体发起罢免台北县拥核立委行动,是台湾地方自治史上第一桩中央民代罢免投票,国民党为此修改选罢法,提高罢免门槛;11月27日在台北县举行罢免投票,同日台北县政府也针对核四立场进行全县性公民投票,在投票率低,未达选罢法罢免门槛的情况下,此次罢免未能成功。1994年5月22日,核四厂所在的贡寮乡举行全乡核四公投开票结果不同意兴建者,占96%以上,但因没有公投法尚未制定,没有法定效力。[2]

2000年核四停建与2001年复建[编辑]

2000年,台湾首次政党轮替,原先支持反核的反对党民进党上台执政,一度宣布停建核四,但引发朝野激烈的对抗与社会不安,后于2001年2月14日由行政院长张俊雄宣布核四复工[4],反核运动因而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挫败。[2]

2001年核四复建[编辑]

2002年民进党政府将非核家园定入环境基本法,成立非核家园推动委员会,邀请环境界人士加入,试图推行体制内的社会宣传。另一方面,受到挫败的反核运动则持续自1997年以来的在地工程监督路线。2000年自环保联盟台北分会转型的绿色公民行动联盟成为此时的重要反核团体,透过进入地方社区办理活动的方式,试图维系反核动力。[2]

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以后[编辑]

2010年,由于核四试运转期间测试事故不断,重新引发媒体对于安全问题的疑虑 。2011年初“盐寮反核自救会”重起炉灶,召开上百人参与的会员大会,改选新的干部,决定再启抗争。同年3月11日,因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所带来的地震与海啸侵袭,发生了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因而引起全球各地反核运动的勃兴。[2]

核四论与核四停工[编辑]

同年7月29日,原能会召开核四安全监督委员会,委员林宗尧在会中发表《核四论》, 主张核四具有10大缺失,会中原能会核能管制处长陈宜彬指出,核四兴建期间,工程问题不断,表示“台电完全没有学到教训,台电管理若没彻底改变,干脆不要 盖了,准备停工!”原能会副主委谢得志则表示,台电不能永远违规、被罚,民众不会心安;原能会年底前将邀核安委员、台电和相关部会密集会商,最晚到年底要 有结论。并松口:“如果停工对国家最好,就必须做这个决定(指停工)。”[5]引起社会震撼。此后反核运动再度勃兴,成为台湾社会、政治重要议题。

2013年[编辑]

2013年1月,富邦文教基金会执行董事陈蔼玲号召妇女成立“妈妈监督核电厂联盟”,[6]众多名人其后纷纷表态支持反核,引起社会关注,也迫使行政院长江宜桦于2月25日宣布,政院愿接受核四停建公投检验,将由立法院发动全国性公投,预估7、8月举行。 [7][8]但其后公投案并未顺利在立法院提出,核四争议延续迄今。

309废核大游行[编辑]

2014年[编辑]

林义雄反核四禁食行动[编辑]

批评[编辑]

反核人物[编辑]

反核组织[编辑]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张茂桂,〈台湾“反核运动”之评析〉,徐正光、宋文里合编,《台湾新兴社会运动》(台北:巨流图书,1989)页189-209。ISBN 9579464197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张茂桂1”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崔愫欣. 台灣反核運動的歷史與策略(從1980至2011). TAHR PAS. 2011 年, (2011秋季号): 19–21 [2014-04-22].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3. ^ 汤佳玲. 回顧非核家園活動. 自由时报. 2013-05-19 [2014-04-24] (中文(台湾)). 
  4. ^ 杨孟瑜. 核四復工引發台灣強烈反應. BBC中文网. 2001-02-14 [2014-04-22] (中文(台湾)). 
  5. ^ 陈嘉恩; 唐镇宇. 原能會震撼彈 斥台電沒能力「核四乾脆停建」. 苹果日报. 2011-07-30 [2014-04-22] (中文(台湾)). 
  6. ^ 召10萬媽媽連署 富邦董娘籲停核四」. 苹果日报. 2013-01-11 [2014-04-22] (中文(台湾)). 
  7. ^ 晏明强; 陈郁仁. 陳藹玲反核串聯 激發民氣. 苹果日报. 2013-02-26 [2014-04-23] (中文(台湾)). 
  8. ^ 核四停建 最快7月公投. 苹果日报. 2013-02-26 [2014-04-23]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