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讨论:Aizag/暂存区40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胶州湾地图(红线圈内)。

胶州湾位于中国山东半岛南侧,面临黄海,港阔水深,为长年不冻的天然良港,不仅地理上有大沽河、小沽河、胶莱河汇流入海口,其外群山环抱,湾内亦有多座岛屿,整体地势易守难攻,且该湾位于中国南北交通要冲,北临津沽旅大,南近江苏浙江,均可于一、二日内到达,因此自晋代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对南亚、东南亚交通往来的要道[1]。尽管如此,清朝政府一直到1886年前后才开始注重胶州湾的建设,该年御史朱一新向朝廷奏请“宜建胶州为重镇,以资联络,兼以屏蔽北洋也”。随着清朝在晚期国力的衰落,列强开始瓜分中国之进程,而胶州湾则成了谋求远东不冻港的俄罗斯以及作为后进殖民国家的德国之目标。

胶州湾乃至山东半岛的重要性也很早就为西方所认识,1895年,中国因于甲午战争败给日本而签订《马关条约》,除条约内容中需将辽东半岛割让予后者,中国国力的空虚也引起列强将其瓜分的意图。作为列强之一的俄罗斯是最早对胶州湾出手的国家,为排除日本对其控制中国东北的威胁,俄国与德、法两国进行三国外交施压,迫使其最终归还辽东半岛予中国。事后,列强以“还辽有功”或其他理由向清政府要求划出租借地,而俄国在中国旅顺、威海卫已为日本所占领的情势下,将目标锁定于胶州湾,1895年冬,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在未经中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进入胶州湾,并长期驻伯,清政府与俄方多次交涉,才在隔年春季使俄国舰队驶离。1896年6月,俄罗斯又以贿赂收买李鸿章,使其签署《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该条约名面上是中俄两国共同抵抗日本的军事同盟,但实际上俄国的目标是将其势力延伸至中国东北,且密约中也提及俄国在远东缺乏不冻港,中国必须将胶州湾借予俄国,供舰队长期停泊之用,于15年后归还。

  1. ^ 董伯先(2014年),第1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