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社
產業 | 高等教育 |
---|---|
成立或建立時間 | 1915 |
主要作品 | 科學 (中國雜誌)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成員職業 | 科學家 |
成立地點 | 伊薩卡 |
終於 | 1960 |
啟發自 | 美國科學促進會 |
擁有目標 | 科技傳播學、創業、知識分享、標準化 |
中國科學社(英語:Science Society of China)(1915年-1960年),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間綜合性科學團體,也是中國二十世紀前半葉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學團體。
歷史
[編輯]1914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群中國留學生創辦了「科學社」,旨在「提倡科學,鼓吹實業,審定名詞,傳播知識」。主要發起人為任鴻雋、秉志、周仁、胡明復、趙元任、楊杏佛(楊銓)、過探先、章元善、金邦正等9人,任鴻雋為首任社長。1915年科學社改名為「中國科學社」。他們以美國科學促進會及其科學雜誌為模式,創辦中國的《科學》雜誌。1915年1月首期《科學》月刊在上海出版,發刊詞上「科學」與「民權」赫然並列,申明「以傳播世界最新科學知識為職志」。1918年,隨著留學生畢業回國,中國科學社遷回中國,總部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中國科學社以後又發行了《科學畫報》、《科學譯叢》等刊物,在各地成立了圖書館和研究所。作為20世紀前半葉在中國覆蓋面最廣、參加人最多的科學團體,對近代科技在中國普及和發展做出了系統和奠基性的貢獻,產生了深遠持久的影響。[1]
1922年,秉志、胡先驌、楊杏佛在南京創辦了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首開中國現代生物學研究的先河,這也是中國第一個現代純科學研究機構。在1925年至1942年間出版了《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論文叢刊》(動物學與植物學系列)等學術刊物。[2][3] 1928年,科學社成員秉志和胡先驌在北京創建了靜生生物調查所[4](現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的前身),於1929年至1948年間斷續出版了《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彙報》。
1928年,以中國科學社成員為主在南京成立了國立中央研究院,並陸續創辦了各研究所。1949年以後,中國科學院與中國科協相繼成立;中國科學社的刊物、設備等各項社產陸續併入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上海科普協會、上海圖書館等國家與地方機構。[5][6][7]
後世評價
[編輯]中國科學社的主要創建者及參與者為自然科學知識分子組成的群體。他們立意深遠,有著科學救國的共同認知,並從思想和實踐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發展的建制化,對中國現代科學各學科、高等教育及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開拓或奠基的作用,做出了極大的貢獻。[8][9][10][11][12]
與早期中國科學社及《科學》雜誌密切聯繫在一起的留學生群體堪稱現代中國「第一代科學家」[13],而《科學》雜誌也成為中國近現代科學史的重要標誌之一。[14]
有關書籍
[編輯]- 《科學的播火者 -- 中國科學社述評》,冒榮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ISBN 7305037826。
- American Science and Modern China, Peter Buc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ISBN 0521227445。
參考文獻
[編輯]- ^ 90年几起几伏 《科学》见证中国科学. [2007-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30).
- ^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中国最早的生物学研究机构 (《中国科技史料》). [201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7).
- ^ 徐文梅. 中国近代最早的生物学学术期刊——《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丛刊》.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09, (05). ISSN 1001-7143. Wikidata Q65079077 (中文).
- ^ 智汇三农:中国生物科学研究机构. [2020-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5).
- ^ 百年不孤獨:《科學》雜誌與中國科學社[失效連結]
- ^ 趙慧芝,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任鸿隽, 北京: 中國數字科技館, 2006–2008 [2020-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1)
- ^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科学社离去的身影. [202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 ^ 座談︱賽先生在中國:中國科學社與近代中國的「科學救國」
- ^ 林文照. 中国科学社的建立及其对我国现代科学发展的作用. 近代史研究. 1982, (03). ISSN 1001-6708. Wikidata Q63461856 (中文).
- ^ 張劍. 从“科学救国”到“科学建国”的践行者——中国科学社对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三大贡献.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16, (03). ISSN 1000-0763. doi:10.15994/J.1000-0763.2016.03.002. Wikidata Q63673630 (中文).
- ^ 柯遵科; 李斌. 中国科学社的兴亡——以《科学》杂志为线索的考察.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16, (03). ISSN 1000-0763. doi:10.15994/J.1000-0763.2016.03.003. Wikidata Q63673631 (中文).
- ^ 張超. 中国科学社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光明日報. 2008-11-30 [2023-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7).
- ^ 中國第一代科學家的故事
- ^ 樊洪業. 《科学》杂志的历史功绩. [2022-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6).
外部連結
[編輯]參見
[編輯]中國科學社創辦人(1915年) |
---|
任鴻雋 | 秉志 | 周仁 | 胡明復 | 趙元任 | 楊杏佛 | 過探先 | 章元善 | 金邦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