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聲音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人聲音域(在人聲語境中可稱「音域」),是對人類嗓音能發聲的音高範圍廣度的衡量。最常見的應用場景是在歌唱中,作為將歌唱嗓音分為不同的聲部類型的一種定義特徵。[1]人聲音域同時也是 語言學語音學語言治療的研究課題,尤其也是聲調語言研究和某些種類的語音障礙的研究中的課題,儘管人聲音域在言語中實際應用價值很小。

歌唱中的人聲音域定義[編輯]

「人聲音域」最寬泛的定義,指某種聲音能發出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中間的跨度;但這樣的寬泛定義往往不是歌唱意義下討論的「人聲音域」含義。聲樂教育者傾向於把人聲音域定義為「能用的」音高範圍。這是因為,有些發出的聲音的音高,歌者在演唱時出於種種原因無法使用。[2]例如,在歌劇中,所有的演員必須不藉助麥克風而將自己的聲音穿透整個管弦樂隊。所以,歌劇演員在他們的音域中,只能使用那些能夠穿透管弦樂隊的音區。相反,流行音樂藝人只須藉助麥克風被聽到即可。 另一個考慮因素是發聲的幾種原理。人聲在可通過部的幾種不同生理過程發出。這幾種發聲原理稱作聲區。在歌唱中,人聲有幾個確切的聲區,各自的定義如何,是有爭議的,但科學家只辨識出四個聲區:哨聲區假聲區真聲區嘎聲區。確定歌手的音域的典型方法,是以平時說話和大部分唱歌時所用的真聲區的有用音高範圍來決定。有例外[1],如在歌劇中,用假聲的假聲男高音、用哨聲的花腔女高音,他們就用了真聲以外的聲區。[2]

音域與聲部劃分[編輯]

將歌唱聲音分為聲部類型(在聲樂語境下或簡稱「聲部」, 類似於中國戲曲表演的「行當」)時,音域是至關重要的,以至於二者經常混淆。聲部類型,是按一定典型辨別特徵進行的聲音分類,而音域只是其中一個特徵。其他特徵還有聲重應用音域(tessitura)、音色換聲點(passaggio)、生理特徵、說話聲級、科學測試和聲區。全部因素結合起來,可為歌手的聲音劃入一個具體類型。[3] 歌唱的聲音分類準則,來源於歐洲的古典音樂,一般不適用於除此之外的其他聲樂種類。聲部分類通常用來在歌劇中將特定的角色與特定的聲音聯繫起來。通行的有幾種分類體系,包括德國Fach體系義大利歌劇分類傳統和法國歌劇分類傳統。[1]此外還有其他分類體系,最常用的是合唱分類體系。 全世界對這些分類體系莫衷一是。[4] 不過,這些分類體系給出的大部分聲部類型,都是各分類體系普遍承認的7種主要聲部類型中的一部分。[4]女聲一般分為三大類:女高音(soprano)、女中音(mezzo-soprano)、女低音(contralto)。男聲通常分為四大類:假聲男高音(countertenor)、男高音(tenor)、男中音(baritone)、男低音(bass)。若兼顧未成年的童聲,則加入第八類:童聲(treble)。這些大的分類之內,還有對花腔聲重這樣的聲音特質進行細分的次分類。 音域本身並不能決定歌者的聲音類型。每種聲部類型確實有對應的音域,但是人們歌唱的聲音可以涵蓋多個聲部的音域,或處在兩個聲部之間的音域。所以,聲樂教師只把音域作為區分聲音類型的諸多因素之一。[2]對聲部劃分來說,比音域更重要的是唱起來最舒服的應用音域(tessitura),以及人聲的音色特質。[1]比如一位女歌手的音域處在女中音的偏高位置和女高音的偏低位置之間,那麼聲樂教師會觀察她唱高音還是低音的時候更舒服:如果她唱高音更舒服,那麼就可能會被歸為女高音。教師還會考慮音色:女高音的音色一般比女中音更明亮,但不夠飽滿。不過,教師不會為歌手分配多種不同的聲部類型,無論他的音域有多寬。[2]

在歌劇的劃分體系中,有六種基本的聲部類型。下列的是一個近似結論,參考時不應教條。[5]

  • 女高音(soprano):最高的女聲,能唱C4(中央C)到C6(女聲高音C),甚至更高。
  • 女中音(mezzo-soprano):A3到A5的女聲。
  • 女低音(contralto):最低的女聲,F3到E5。少部分女低音的音域與男高音相近。
  • 男高音(tenor):最高的男聲,B2到A4,甚至更高。
  • 男中音(baritone):G2到F4的男聲。
  • 男低音(bass):最低的男聲,E2到E4。

在用假聲的情況下、或取決於個人的生理條件,有些男歌手能唱出女聲的音域。但在古典音樂中,並不能因此歸到女聲之類,而是稱作假聲男高音。而在現代音樂中,一併歸為男高音更合適。[2] 合唱中,成人只有四種聲部類型。女聲:高音(soprano)、中音(alto),男聲:次中音(tenor)、低音(bass)。[6]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McKinney, James. The Diagnosis and Correction of Vocal Faults. Genovex Music Group. 1994. ISBN 978-1-56593-940-0. 
  2. ^ 2.0 2.1 2.2 2.3 2.4 Appelman, D. Ralph. The Science of Vocal Pedag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6. ISBN 978-0-253-20378-6. 
  3. ^ Shewan, Robert. Voice Classification: An Examination of Methodology. The NATS Bulletin. January–February 1979, 35: 17–27. 
  4. ^ 4.0 4.1 Stark, James. Bel Canto: A History of Vocal Pedagogy.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3. ISBN 978-0-8020-8614-3. 
  5. ^ Peckham, Anne. Vocal Workouts for the Contemporary Singer. Berklee Press Publications. 2005. ISBN 978-0-87639-047-4. 
  6. ^ Smith, Brenda. Choral Pedagogy. Plural Publishing, Inc. 2005. ISBN 978-1-59756-043-6.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