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阿育王塔

座標39°04′04″N 112°57′10″E / 39.06778°N 112.95278°E / 39.06778; 112.9527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育王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山西省代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第五批第234項
認定時間2001年6月25日

阿育王塔位於中國山西省代縣上館鎮東大街縣人民政府後院內,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編輯]

阿育王塔創建於佛教初入中國時,後湮滅於戰亂。其前身為龍興寺塔,系隋仁壽元年(601年),隋文帝楊堅詔令天下廣布舍利塔時重建,為十三級木塔[1]。唐武宗會昌二年滅佛,寺塔皆毀。大中元年(847年)重建,更名為圓果寺。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大火將塔燒毀。崇寧元年(1102年)再度重建。蒙古滅金時,又一次毀於兵火[2]。目前的塔建於至元十二年(1275年),重建時改為磚石結構。近代圓果寺寺毀而塔存。1907年法國漢學家沙畹拍攝的照片中,圓果寺建築尚在。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來此考察,在《圖像中國建築史》重,稱讚其「穩重雅致,可以說是中國現存瓶狀塔重比例最好的一座。」

建築[編輯]

阿育王塔為喇嘛塔造型,磚砌,平面圓形,高約40米。[3]台基平面為長方形。阿育王塔為至元十二年(1275年)奉詔建為覆缽式磚塔。塔底部為圓形須彌座。上下梟部分浮雕磚刻碩大的俯覆蓮瓣和忍冬紋。塔身平面平素無飾,塔身上設折角須彌剎座。束腰內雕刻12根圓柱,正面(面朝南)開小型圓門。圓柱上承托十三級相輪。其頂部覆以金屬華蓋(近代後補),塔剎為銅質寶葫蘆。[4]

代縣阿育王塔被盜案[編輯]

繞塔信眾

2014年,衛永剛和團伙經過事先踩點後,安排同夥在阿育王塔附近租下民房。其團伙利用經緯儀定位,試圖打盜洞盜掘地宮文物。由於找不到地宮,衛永剛一夥無功而返。法院審理後查明,衛永剛等十五名被告人採用在文物保護單位附近租賃民房後秘密挖掘地洞的方式,共在全國盜掘作案七次。在其參與的盜掘案中,案發時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1處(其中古文化遺址六處,古墓葬遺址一處)。[5][6]

2020年4月21日咸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衛永剛等被告人犯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被判處十二年至十五年不等有期徒刑,以及八萬元至五十萬元不等罰金。其餘被告人分別犯盜掘古文化遺址罪、倒賣文物罪,被判處相應刑罰。[5]

保護[編輯]

2001年6月25日,阿育王塔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5-234[7]

參考文獻[編輯]

  1. ^ 趙壽堂等. 《山西古建筑地图》下.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21年: 441頁. ISBN 978-7-302-57109-4. 
  2. ^ 連達. 《寻访山西古庙》晋中晋北篇.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20年: 313頁. ISBN 978-7-302-54762-4. 
  3.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至第五批·第Ⅰ卷. 文物出版社. 2004: 374. ISBN 7-5010-1525-2. 
  4. ^ 吳鍇,王學賓.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座中国古塔. 中國畫報出版社. 2023年10月: 260. ISBN 978-7-5146-2173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5. ^ 5.0 5.1 这个胆大包天的盗墓贼落网了!5年盗取6座古塔地宫!. 北京文博. 2022-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2). 
  6. ^ 文保单位旁开店掩护打盗洞,团伙盗走阿育王塔、佛金骨等文物. 澎湃新聞. 2020-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2). 
  7.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1-06-25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