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維霍夫斯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伊凡·維霍夫斯基
烏克蘭酋長
任期
1657年10月21日—1659年10月17日
前任尤里·赫梅利尼茨基
繼任尤里·赫梅利尼茨基
個人資料
出生17世紀初
波蘭立陶宛聯邦奧夫魯奇
逝世1664年3月16日1664-03-16
扎波羅熱哥薩克科爾松
宗教信仰希臘東正教

伊凡·維霍夫斯基烏克蘭語Іван Виговський波蘭語Iwan Wyhowski,?—1664年)是1654年至1667年間的俄波戰爭時的烏克蘭哥薩克酋長,在位3年(1657年-1659年)。他是著名酋長與起義領導人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繼任者(參見烏克蘭哥薩克酋長)。他在擔任酋長時以其大體上的親政策而著稱,但這也讓他被親俄哥薩克擊敗。

生平[編輯]

維霍夫斯基是奧斯塔布·維霍夫斯基(亞當·基謝爾擔任基輔總督時基輔要塞的攝政官)之子,他是來自基輔地區,信仰東正教的貴族。他在著名的東正教學校基輔-莫希拉學院就讀。在波服役期間,他被赫梅利尼茨基的哥薩克起義軍於1648年5月在茹夫提-沃蒂俘虜,他因他文化水平較高,經驗較豐富而獲釋,並晉升為哥薩克總書記(或稱為大臣,heneralny pysar),他也是赫梅利尼茨基的親信之一。

在赫梅利尼茨基去世後,他獲選為酋長,他試圖找到平衡自1654年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後,俄羅斯那在烏克蘭無處不在的影響力的力量。哥薩克上層集團和教會支持他的親波政策,但是下層民眾與普通的哥薩克士兵依然懷疑並憎恨波蘭人,因為波蘭人在很長時間內,將他們當農奴使喚。結果,由亞基夫·巴拉巴什領導的部分哥薩克提出將哥薩克波爾塔瓦上校馬丁·普什卡爾提為酋長候選人。反抗酋長的起義日漸增加。在維霍夫斯基的軍隊於1658年6月與親俄哥薩克發生衝突時,起義的時機成熟了。維霍夫斯基的軍隊占優勢,殺死了普什卡爾,並逼迫巴拉巴什出逃(他隨後會被俘,處死)。但是,這很明顯是窩裡鬥,大約50000人在這次衝突中慘遭塗炭。

隨著其在烏克蘭權力日漸攀升,維霍夫斯基試圖與波蘭人達成可接受的協議。在他的貴族兄弟尤里·內米利奇的支持下,維霍夫斯基開始與波蘭政府談判,簽署1658年的哈蒂亞奇條約。在該條約中,烏克蘭會成為波蘭立陶宛聯邦第三個,也是自治主體,處在波蘭國王的最高統治權下,但擁有自己的軍隊、法院和財政部。另外,東正教信徒會得到和天主教徒一樣的對待。原則上,這份協議會給予哥薩克幾個世紀以來都未曾得到過的那麼大的自治權和尊嚴。

但是,1658年的哈蒂亞奇條約從未執行過。在簽署這一條約時,波雅爾阿列克謝·特魯貝茨科伊率領大批俄軍(根據文獻,俄軍兵數多達150000人;其中大約100000人圍攻科諾托普,剩餘的在試圖跟隨維霍夫斯基的哥薩克時被韃靼人殺戮,結果減員20000至30000人)進入烏克蘭。作為回應,維霍夫斯基帶領60000名哥薩克士兵與波蘭盟友,及40000韃靼盟友抵抗俄軍。俄軍在科諾托普附近完敗。但是,維霍夫斯基不能利用好這次勝利,俄軍駐紮在幾個哥薩克城鎮的軍隊依然在抵抗,而他的韃靼盟友因為克里米亞遭到獨立的哥薩克軍隊的進攻,而不得不回去了。此外,由伊凡·博昆領導的親俄動亂再次在哥薩克間爆發了。1659年,在烏克蘭面對反抗其統治的第二次起義,維霍夫斯基不能控制要爭奪權力,危險且一片混亂的軍隊,他只得辭去酋長的職務,退職到波蘭去了。

不幸的是,他任職期間的親波蘭行為和願意放下大權的態度救不了他。1664年,另一位哥薩克酋長帕夫洛·泰泰里亞視維霍夫斯基為潛在的對手,他以波蘭人之手將維霍夫斯基逮捕,並把他處死。維霍夫斯基成為了同胞相殘的權力鬥爭的犧牲品,這次權力鬥爭破壞了17世紀後半期的烏克蘭。

參見[編輯]

前任:
尤里·赫梅利尼茨基
烏克蘭酋長

1657年–1659年
繼任:
尤里·赫梅利尼茨基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