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納德·布爾西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伯納德·布爾西科(法語:Bernard Boursicot,1944年8月12日),法國外交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間諜京劇演員時佩璞男扮女裝色誘,為中國刺探和提供情報。間諜案事發後,於1986年審判,案中非同尋常的「美人計」在法國轟動一時[1]。1988年,此案被美籍華裔劇作家黃哲倫改編為百老匯戲劇《蝴蝶君》,1993年又改編為同名電影,由加拿大導演大衛·柯能堡執導,此劇和電影把此間諜案又引起公眾的興趣,並且激發了文藝界對間諜案的興趣。

成為間諜[編輯]

布爾西科生於1944年,1964年任法國駐華大使館會計期間,在大使館一個招待會上結識時佩璞,當時時佩璞26歲,他們很快確立戀愛關係[2]

1965年,時佩璞稱懷孕,從新疆買了個孩子假冒自己生的孩子,這孩子叫時度度,布爾西科和他的家人後來給孩子起名伯納德(Bernard)[3]。在隨後的十年,布爾西科被派往其他國家,這一畸形之戀分分合合。布爾西科稱他開始為時佩璞搜集情報的時候,正值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二人難以相見。 中國情報機關領導人康生安排他與時佩璞見面,以換取他的情報。他認為如果他不為中國獲取情報,時佩璞將會面臨危險[4][5]

返回法國[編輯]

布爾西科於1979年返回法國,與時佩璞失去聯繫。1982年,布爾西科將「妻子」時佩璞和16歲的「兒子」時度度接到巴黎,「一家人」團聚。布爾西科被當局訊問,承認向時佩璞提供了150份機密文件[4]。1983年,布爾西科與時佩璞因涉嫌間諜罪被捕[6]。檢方告訴布爾西科,時佩璞其實是男人。布爾西科不信,直到他親眼目睹了時佩璞的身體才相信。知道真相後,他試圖自殺,但未遂[2]。1986年,布爾西科和時佩璞被宣判,間諜罪罪名成立,各自被處6年監禁。

1987年,時佩璞被特赦[7]。出獄之後,時佩璞繼續居住在巴黎,儘管聲名狼藉,依然上台表演京劇[8][9]。布爾西科也提前出獄,據報導,他與一男性伴侶過著滿意的生活,對他與時佩璞的往事也已經釋然。時佩璞和時度度再也沒與布爾西科有聯繫。2009年,時佩璞去世,據訃告透露,時度度居住在巴黎,已成家,並育有三子[10]

向記者坦露實情[編輯]

布爾西科與女記者喬伊斯·瓦德勒(Joyce Wadler)充分合作,為瓦德勒寫一部關於此間諜案的書提供素材,接受了瓦德勒長時間的對個人經歷的深入採訪,並允許瓦德勒獲取有關文字材料和採訪自己的家人。

除了出書之外,瓦德勒於1993年《紐約時報星期日周刊》(New York Times Sunday Magazine)另發表了一篇長文,題目為《蝴蝶君真相:愛上影子的間諜》("The True Story of M. Butterfly; The Spy Who Fell in Love With a Shadow"),文章披露了布爾西科如與男身時佩璞相識,卻後來誤信其為女人而相愛的私密細節。

布爾西科告訴瓦德勒,時佩璞一開始給他講了一個戲劇故事,中國一女子女扮男裝以便入學接受教育,愛上一位男同學,但是卻被父母安排另嫁他人,這位男同學自殺殉情,這位女子在這位男同學墳前也自殺。這個故事叫化蝶。布爾西科說,正好是他有個機會換掉他乏味的工作的時候,時佩璞又給他講化蝶的故事,補充說他也是終生女扮男裝,她母親已生下兩女,他父親未有後要納妾,此時,他降生,他母親便騙他父親說生下一子,時佩璞說他母親這麼做是防父親納妾和自己受辱。布爾西科將時佩璞編造的故信以為真,還愛上了他,於是就有了後面的事。[11]

當事人評述[編輯]

時佩璞訃告中說,時佩璞不樂意回答事件中有關風流事的問題。1988年,時佩璞在一次採訪中說「我過去能讓女人和男人都為我神魂顛倒。我是誰,他們是誰,不重要。」[10]

布爾西科說,「真相大白前,是個很美麗的故事。」[2]

遺產[編輯]

  • 1988年,美籍華裔劇作家黃哲倫根據此間諜案,創作出戲劇《蝴蝶君》。1993年,該劇被改編為同名電影
  • 在一本講述時佩璞的上司、中國情報機構的頭目康生的書《中國特務》中(The Chinese Secret Service)披露了時佩璞的事情。[12]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Hawthorne, Melanie C. "Du Du That Voodoo": M. Venus and M. Butterfly. Published in L'Esprit Créateur Volume 37, Number 4, Winter 1997 E-ISSN: 1931-0234 Print ISSN: 0014-0767 pp. 58-66 (Article) Specifically pages 58 through 60 discuss the sexual titilation the case caused in the French media at the time. Accessed via PDF download on November 14, 2011
  2. ^ 2.0 2.1 2.2 KPBS On Air Magazine (August 1993), "M. Butterfly」 at North Coast Repertory Theat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ctober 2006)
  3. ^ Time.com, World Notes Spies - Why Not Sort of Pregnant?[永久失效連結], (October 2006)
  4. ^ 4.0 4.1 The New York Times (Sunday, May 11, 1986), "France Jails 2 in Odd Case of Espion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ctober 2006) this link is now a dead one
  5.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orking Link for the abstract to same article from the NY Times Archive. Article is FRANCE JAILS 2 IN ODD CASE OF ESPIONAGE By RICHARD BERNSTEIN,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Foreign Desk May 11, 1986, Sunday Late City Final Edition, Section 1, Page 7, Column 1, 669 words. Accessed November 14, 2011
  6. ^ Asia Times Online (May 4th 2005) Asia's two butterfly syndrom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ctober 2006)
  7. ^ New York Times (April 10th, 1987), France Pardons Chinese Spy Who Pretended to Be Wom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ctober 2006)
  8. ^ Telegraph (July 3rd, 2009) Obituaries: Shi Pei Pu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 ^ The New York Times (Sunday April 10th, 1988), A 'Butterfly' That Hovers Over The Issues of Racism, Sexism,(October 2006)
  10. ^ 10.0 10.1 Shi Pei Pu, Singer, Spy and 『M. Butterfly,』 Dies at 7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JOYCE WADLER Published: July 1, 2009 New York Times. Accessed online November 14, 2011.
  11. ^ The True Story of M. Butterfly; The Spy Who Fell in Love With a Shado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Joyce Wadler Published: August 15, 1993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Accessed online November 14, 2011
  12. ^ Faligot Roger, Kauffer Remi (1990), The Chinese Secret Service, William Morrow & Co., ISBN 0-688-09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