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科 (史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木雕形象的佩科

佩科》(塞托語Peko)是由安內·瓦巴爾納英語Anne Vabarna創作的塞托人民族史詩[1]

該史詩由創作者安內·瓦巴爾納口述並由愛沙尼亞民俗收集者保洛普里特·沃萊內愛沙尼亞語Paulopriit Voolaine編纂。第一部分在1927年成文,包含約8000行內容,每一詩行並無固定的長短格式。1930年創作者口述了第二部分。

《佩科》於1995年在芬蘭首次出版[2]

創作過程[編輯]

1921年,塔爾圖母語協會開始支持塞托地區的塞托語文學創作並編纂塞托語讀物。這一工作由保洛普里特·沃萊內主動承擔,他此前創作過魯諾詩體塞托語讀物《塞托之王》。1927年,他與鄉村歌手安內·瓦巴爾納結識,隨即萌生了讓鄉村歌手根據特定的主題與事件創作史詩的想法[3]。同年二月,他在信中向後者提議創作史詩。

收到沃萊內的信後,瓦巴爾納開始了構思創作。史詩的文本基本由其子19歲的伊沃(Ivo)根據母親的口述記下。「安內不會讀寫,她為史詩打下腹稿並口述,而記錄工作只能通過他的兒子完成,後者僅僅會根據母親的意願對文本作出極少的調整」[4]。因此作者並不會對已經完成的部分做出內容或詞藻上的修改。因此一些民俗學家認為,《佩科》是比埃利亞斯·倫羅特的《卡勒瓦拉》更加純正的史詩。

史詩的文本在作者50歲生日時完成,手稿收藏於愛沙尼亞文學博物館愛沙尼亞語Eesti Kirjandusmuuseum。《佩科》在1995年於芬蘭庫奧皮奧出版,文本由保爾·哈古愛沙尼亞語Paul Hagu和塞波·蘇霍寧(Seppo Suhonen)整理。史詩包含29章,以及獨立的14個小節或歌謠。後來史詩由蘇霍寧譯為芬蘭語並於2006年在赫爾辛基出版。

史詩的第二部分由作者15歲的兒子米赫克爾(Mihkel)記錄。

角色[編輯]

佩科[編輯]

史詩的主角,同時是大力士、農夫、戰士、獵人、國王和先知。

佩科的形象由沃萊內根據波羅的海芬蘭民族傳說中的神靈佩科(Peko)塑造,這一神靈在塞托地區同樣受崇敬。但是佩科原本是原始神話中的異教神、半神或是英雄,而在史詩中卻被加入到基督教神話的體系中,而這個基督教神話體系同樣是受到原始信仰影響並簡化的。在史詩中,佩科受耶穌和瑪利亞的護佑,並由耶穌加冕為塞托人的國王。

娜布拉(Nabra)[編輯]

孤兒,耶穌和瑪利亞之義女,佩科之妻,歌手和女巫。

她在史詩中是大海中央一棵秋天開花冬天結果的神樹的化身[5],在佩科的婚禮上被耶穌和瑪利亞認為女兒。她可以用歌聲喚來雨水並將其送至乾涸的土地之上。在史詩的結尾,她遭遇俄羅斯人的監禁,耶穌則對她承諾將很快其拯救她。

耶穌(Essu)[編輯]

天神,唯一的造物主,貧者的拯救者,為佩科提出許多建議。

史詩被設定於遙遠的年代,當時耶穌還會降臨人間教授技藝、治療疾病和幫助弱者。

耶穌曾照顧幼年的佩科並且為他取名,佩科按耶穌的命令參與戰爭,並在戰後由耶穌加冕為塞托之王。耶穌也曾為佩科降下預言之夢,讓他知道自己民族未來的命運。

瑪利亞(Maarja)[編輯]

耶穌之配偶,與前者同等的神靈。

儘管在史詩中常被提及,但是沒有有關她的單獨情節,而總是伴隨耶穌出現。

尤羅斯克(Jorosk)[編輯]

佩科和娜布拉的長子。

與其父相似的大力士,是一位勇者。曾於母親一起前去從俄羅斯人手中救出佩科,死於逃亡途中。

莫羅斯克(Merosk)[編輯]

佩科和娜布拉的幼子,善於彈琴。

在史詩中總是與哥哥尤羅斯克一起出現,但是沒有與其一同前往搭救父親。他娶耶穌與瑪利亞的義女安娜為妻[6]

安娜(Anne)[編輯]

孤兒,耶穌和瑪利亞義女,佩科幼子莫羅斯克之妻。

她在史詩中出現於佩科加冕之後。莫羅斯克向其求婚,安娜在詢問過耶穌之後答應,耶穌在其婚禮上以耕牛為禮物。

情節[編輯]

耶穌幫助佩科難產的母親順利產下一子,並為其命名為佩科[7],後者很快成長為一位大力士。其母在夢中看到了一棵海中的神樹並夢到了孤兒娜布拉,隨後佩科娶娜布拉為妻,在婚禮上,耶穌和瑪利亞將娜布拉認為女兒。他們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並生下兩個兒子。佩科的父親預見了戰爭,不久佩科的父母相繼去世。數月後戰爭開始,佩科奉耶穌的旨意參戰,多有斬獲但最終被俘。其妻和長子一同前往搭救,佩科得以脫身但娜布拉被俘、長子身死。回到家鄉後,耶穌為嘉獎佩科參戰,為他加冕為塞托之王。其次子同孤兒,後來也被耶穌認為義女的安娜成婚。耶穌與瑪利亞在夢中為佩科預言了其民族的未來,佩科醒來後植下一棵永遠繁盛橡樹,隨後前往洞穴中長眠。他長眠的洞穴之上後來建立了佩喬雷修道院。

參考文獻[編輯]

  • Peko. Setu rahvuseepos. Kuopio: Snellmann-Instituutti. 1995. 
  1. ^ Hagu, Paul. Setu lauluema Anne Vabarna. Eesti Kirjandusmuuseumi folkloristika osakond. [2020-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3) (愛沙尼亞語). 
  2. ^ Peko. Setu rahvuseepos
  3. ^ Peko. Setu rahvuseepos,第22頁
  4. ^ Peko. Setu rahvuseepos,第36頁
  5. ^ Peko. Setu rahvuseepos,第101頁
  6. ^ Peko. Setu rahvuseepos,第158頁
  7. ^ Peko. Setu rahvuseepos,第96頁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