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威利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保羅·威利斯(英語:Paul Willis,1950-)是英國有影響力的社會科學家,並在目前的社會學和文化學領域的研究中享有聲譽。保羅·威利斯的作品主要涉及社會學人類學教育學領域,並強調消費文化社會化、音樂、以及大眾文化。他生於沃爾夫漢普頓(Wolverhampton)並在劍橋大學伯明罕大學接受了高等教育。他曾就職於伯明罕當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隨後就職於沃爾夫漢普頓大學。他曾是基爾大學的社會/文化(民族誌)教授。2010年秋,他離開基爾大學,並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代表作為1977年出版的勞動民族誌《學做工》。

基本背景[編輯]

保羅·威利斯的作品主要但不限於多樣化背景下對現存文化形式的民族誌的研究。基於從高度結構化文化到低度結構化文化的研究,威利斯分析了「非正式文化」的實踐是如何幫助文化世界實現「自下而上」的生產與鞏固的。[1]

在劍橋大學學習了文藝評論後,[1],威利斯於1972年從現代文化研究院(位於伯明罕大學)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他在該研究院擔任高級研究員直至1981年。他於1972年1月召開的的第九屆全國學術研討會上向大會提交了名為《摩托車亞文化》的論文。[2]


80年代,威利斯就任沃爾夫漢普頓自治市議會在英國中部度地區的青年政策顧問。在那裡他寫就了《青年評論》(由議會和Ashgate出版社出版)。這部著作奠定了青年政策、青年議會的民主選舉的基礎,後者至今仍在發揮作用。90年代,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Sassateli, Roberta. Marco Santoro, Paul Willils. "An Interview With Paul Willis: Commodification, Resistance, and Reprodu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 2009 12: 265. doi:10.1177/1368431009106205. Sage Publications. http://www.sagepublications.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Taylor, L. & Taylor, I. (eds) (1972) Politics and Devianc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g.213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