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食品供應處34號供應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京市食品供應處34號供應部有限公司
公司類型國有獨資企業
成立1956年 (1956)
代表人物經理:趙世鑫
總部 中國北京市豐臺區鄭王墳140號
產業食品加工業、零售業
所有權者北京市食品供應處有限公司

北京市食品供應處34號供應部有限公司,是隸屬於北京二商集團下屬的北京市東方友誼食品配送公司的一家食品供應企業。該企業除了商業經營外,還是北京市食品特供體系的主要部門。[1][2]

歷史[編輯]

34號供應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供體系的一部分,是北京市食品特供體系的主要工作部門。特供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創建伊始便開始的一項食品供應任務,起初是在物資普遍短缺的情況下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來訪以及國宴等重大國事活動等提供安全的食品保障,是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1]早期的特供主要供應三類對象:一是全國性重要會議和活動,二是外國元首以及駐華使館人員等,三是中央首長、特殊工種及高級知識分子等特需人員。[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保證中央領導人的人身安全及健康,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設立了食品專供站,即中南海特需供應站(對外稱北京飯店招待所),隸屬公安部八局五處(食品保衛處)。該站起初是處級單位,下設一室四科,管轄包括巨山農場在內的數個生產基地,專門為中央領導人生產和加工優質副食品。各生產基地設備先進,連豬舍和養牛場均聘請蘇聯專家設計建造。[1]

為保證安全,中南海特需供應站的業務幹部與職工均由北京市商業局選調,保衛幹部與化驗人員均由北京市公安局選派、公安部八局任命。這些工作人員的出身和家庭成分均經過嚴格的審查,並且政治可靠、思想過硬。他們的工作多次受到中央表彰,9位特供工作者曾經先後受到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接見。[1]

1955年11月3日,《關於成立副食供應小組的報告》呈交北京市人民委員會領導,該報告內稱:[1]

……目前,北京市對中央首長、外國專家、駐京使館、各大飯店、醫院的副食品供應工作,在數量、質量、及時、安全、供應標準、價格等方面均存在問題……建議成立專門機構,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統籌特殊副食品的貨源;制定供貨計劃和特供標準,統籌解決首都的外國專家、外賓、重大宴會、駐華使館、各大飯店、特殊醫院及國內高級首長的食品供應問題。

1955年12月,在北京市市長彭真親自過問下,北京市成立了由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李公俠彭城等9人組成的特種供應領導小組。特供任務從公安部移交給中共北京市委[1]

特種供應領導小組明確了特種供應的範圍,並確定了經營方針為:在保證食品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實行企業化管理以及經濟核算制度。可以暫時不上繳利潤,但要保證食品質量,而且商品價格不得高於市場價格。[1]

特供任務移交後,起初交由北京市第三商業局負責,後又劃歸北京市第二商業局(簡稱「二商局」,成立於1955年)負責。特種供應領導小組最初在北京市第三商業局特供站以及北京飯店供應科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市食品供應處,作為具體工作部門,其下還成立了北京市食品供應處34號供應部,成為北京市食品特供的核心工作部門,圍繞其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食品特供系統。[1]

34號供應部是北京市食品供應處所屬的首家企業,因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錫拉胡同34號,而得名「34號供應部」[4]。該供應部自1956年起承擔中央領導、外賓和重要會議的食品供應任務。[1]比如1972年尼克森訪華等各類國內國際重大活動的特供均由該供應部承擔。[5]由於業務量不斷擴大,從1973年開始,該供應部在原址新建了綜合樓,緊鄰東安門大街,1976年末,北京市食品供應處機關和34號供應部遷入該址。[1]

隨著改革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短缺的情況逐漸不復存在。1980年代末,部分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取消高級幹部特供點的提案,中共中央政治局隨後通過決定,規定「取消對領導同志的少量食品『特供』」中共北京市委主辦的《前線》雜誌1989年第9期還刊登了《為什麼要取消對領導同志的少量食品特供》答讀者問,文章指出特供本來是極少數主要領導人才能享受,後來領導幹部層層仿效,連部分縣級領導幹部也提出非分要求,中央決定取消特供,是從原則高度看問題。但後來對領導幹部的特供實際上並未取消,反而又有新發展。34號供應部也仍然在為領導幹部提供特供食品。[3]

1993年二商局經國務院批准轉制為北京食品工貿集團總公司,1997年又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改制為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授權經營的國有獨資的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二商集團)。[6]34號供應部隸屬北京二商集團下屬的北京市東方友誼食品配送公司,北京二商集團也成為北京特供的主要承擔單位。如今34號供應部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玉泉營街道南三環西路85號。[1]

現狀[編輯]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經濟的發展,34號供應部除保證食品特供任務之外,也逐漸轉向商業化經營。該公司網站中曾經寫道:[1]

近年來,面對市場經濟大潮,「34號」在確保特需供應的同時,加強了對企業品牌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先後註冊了「34號」的圖形、數字和文字等商標,推出了自有品牌商品:玉醇酒、龍徽乾紅葡萄酒、故宮御膳房酒等。同時,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引入,現代化的食品檢測中心的建立,各項基礎設施的改善,提升了企業的硬體水平和管理檔次,為34號向現代化企業發展奠定了基礎。34號供應部主要經營全國名優菸酒、糖茶、罐頭、飲料、中西餐調料、禽蛋、肉類、水產海味、糧油製品及進口商品等1600多個品種。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