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北後街

座標39°54′22″N 116°38′45″E / 39.90598°N 116.64574°E / 39.90598; 116.6457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後街是位於原通州新城北部的一條弧形胡同,連接新城大街的東西兩端,隨著新華西街的建設,現已消失。

建築[編輯]

  • 北后街坊:在新街口迤西路北[1],現不存。
  • 張仙祠:乾隆十年(1745年)建立[2],現不存。
  • 龍王廟: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建[3],現不存。
  • 東關慈雲寺:光緒三年(1877年),州紳薛陵漢等捐建[4],現不存。
  • 潞河醫院的前身:1878—1881年,美國基督教會公理會傳教士江戴德在通州城內北后街開設診療所。1882年,美國醫師盈亨利以診所為基礎成立醫院,命名為婦嬰醫院。1900年,醫院在義和團運動中焚毀。
  • 公理會和潞河中學的前身:同治六年(1867年),美國耶穌教公理會牧師姜戴德、富善租用魚市口北側的民宅作教堂進行傳教,光緒四年(1878年),教堂遷移到北后街今中山街小學校園的位置。1871年,在北后街創建的八境神學院,是潞河中學的前身,1895年遷至通州城南。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教堂被燒毀[5][6]

參考資料[編輯]

  1. ^ 通州志. [202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2). 
  2. ^ 通州志. [202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2). 
  3. ^ 通州志. [202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2). 
  4. ^ 通州志. [202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2). 
  5. ^ 程行利主編,檢粹新華,團結出版社,2016.12,第331頁
  6. ^ 《北京百科全書 通州卷》編輯委員會編,北京百科全書 通州卷,奧林匹克出版社,2001.06,第187頁
光緒《通州志》中的「城池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