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柔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柔勝(1154年—1224年),字勝之寧國府宣城縣人,南宋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幼聽其父吳丕承講伊洛書,知有持敬之學,不苟言笑。徙建康府溧水縣。淳熙八年(1181年)進士及第,授南康軍都昌縣主薄。丞相趙汝愚知其賢,授嘉興府學教授,入館閣。慶元黨案爆發,趙汝愚被貶,吳柔勝亦遭御史湯碩參奏「救荒浙右,擅放田租,為汝愚收人心」,被罷官,閒居十餘年。嘉定初年,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遷國子正,歷任太學博士、工部郎中,太平州知州,終官朝奉大夫,秘閣修撰[1]。嘉定十七年(1224年)卒,年七十一,諡正肅。妻沈氏生子四,長子吳源(早亡)、次子吳泳(早亡)、三子吳淵、四子吳潛

注釋[編輯]

  1. ^ 宋登科記考》載:「字勝之。寧國府宣城縣人,徙建康府溧水縣。春熙八年登進士第,授南康軍都昌縣主薄。歷知太平州,終朝奉大夫、秘閣修撰。諡正肅。」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400》,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書目[編輯]

  • 宋史》卷四〇〇《吳柔勝傳》
  • 曹彥約,《昌谷集》卷20,《秘閣修撰吳勝之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