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攻龜茲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唐攻龜茲之戰,648年,唐太宗阿史那社爾郭孝恪等率軍攻克西域龜茲國,建立安西四鎮的戰役。

唐朝建立後,龜茲王白蘇伐疊遣使朝貢唐朝。630年,又遣使獻馬。太宗賜他璽書,撫慰甚厚。後來龜茲臣屬於西突厥,並在唐軍攻打焉耆時,派兵增援焉耆,從此不再朝唐。647年十二月之前,龜茲國王白蘇伐疊死後,他的弟弟白訶黎布失畢繼位。繼續有失臣禮,並攻打附屬唐朝的鄰國,唐太宗為打通西域商路,決定發兵攻滅龜茲。遂於十二月二十六日派使持節昆丘道行軍大總管、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副大總管、安西都護郭孝恪等率領唐軍,昆丘道行軍總管、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等五路將領,發動鐵勒十三州、突厥吐蕃吐谷渾等十餘萬騎,向西進攻龜茲。648年十月,阿史那社爾率軍首先擊敗西突厥處月、處密部,消除進軍龜茲的側後威脅。到焉耆以西,分兵五道,出其不意地向龜茲北境進兵。龍薛婆阿那支放棄焉耆,逃到龜茲東部。阿史那社爾派兵追擊,將其捕獲斬首,另立其堂弟龍先那准為國王,龜茲大為震動,守將多棄城逃走。唐軍進至離龜茲都城伊邏盧城三百里的磧口,阿史那社爾命伊州刺史韓威率千餘騎為前鋒,右驍衛將軍曹繼叔率部繼後,走到多褐城。龜茲王訶黎布失畢、丞相那利、大將羯獵顛率眾五萬抗拒。剛接戰,韓威即引兵假裝撤退,龜茲以全部兵力追擊,追擊三十里後,與曹繼叔兩年會合乘龜茲軍懼怕將退之機,進行反擊,大敗龜茲軍。繼而乘勝追擊八十里,訶黎布失畢率餘部退保都城。十二月,阿史那社爾率軍進逼龜茲都城,訶黎布失畢輕騎西逃,唐軍攻克伊邏盧。隨後,阿史那社爾以郭孝恪、曹繼叔、韓威各部留守伊邏盧城,自率沙州刺史蘇海政、尚輦奉御薛萬備等率騎兵追擊訶黎布失畢,行軍六百里,訶黎布失畢退保撥換城(今新疆阿克蘇)。唐軍圍城四十天,至閏十二月初一,攻克該城。訶黎布失畢、羯獵顛被俘。那利隻身逃走,然後暗中引西突厥和本國兵馬萬餘人,回擊郭孝恪部。當時郭孝恪在城外紮營,不聽龜茲人好言相告,疏於戒備,那利突然逼近,於是率所部千餘人入城。但那利部眾已經登城,與城內降者相配合,共擊郭孝恪部,矢刃如雨,郭孝恪不能擋;再將出城,結果在西門戰死。於是城中大亂。唐朝倉部郎中崔義超為了守衛軍需物資,臨時招募二百人,與那利在城中激戰。曹繼叔、韓威各率所部從城西北進擊那利部,經過一夜激戰,將其擊退,斬首三千級,那利逃走,城中再定。十多天後,那利又率天山北龜茲兵萬餘人,進攻都城,曹繼叔率部迎擊,大敗那利,斬首八千級。那利單騎逃走,後為龜茲人抓獲,送至唐軍。此戰,唐軍先後攻破龜茲大城五座,又派左衛郎將權袛甫等到各城勸慰,使各城相繼請降,獲得小城七百餘個,俘獲男女數萬人。阿史那社爾向龜茲人宣示唐朝伐罪之意,另立龜茲王弟白葉護為新國王。

唐軍攻克龜茲,使西域大為震動,西突厥、于闐安國等爭送駝馬和軍糧,至此唐期已控制西達蔥嶺的廣大地區,開闢了通往西域的南路交通要道。唐朝建立龜茲、于闐、疏勒、焉耆安西四鎮,將安西都護府遷到龜茲。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