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與憤怒
聲音與憤怒 The Sound and the Fury | |
---|---|
作者 | 威廉·福克納 |
類型 | 南方哥德小說 現代主義 |
語言 | 英文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Jonathan Cape and Harrison Smith |
出版時間 | 1929 |
出版地點 | 美國 |
媒介 | 印刷 |
頁數 | 336 |
所獲獎項 | 世界報20世紀百大書籍、20th Century's Greatest Hits: 100 English-Language Books of Fiction[*] |
系列作品 | |
前作 | 沙多里斯 |
續作 | 我彌留之際 |
規範控制 | |
ISBN | 0-679-73224-1 |
OCLC | 21525355 |
杜威分類法 | 813/.52 20 |
LC分類法 | PS3511.A86 S7 1990 |
「喧嘩與騷動」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國大陸 | 喧譁與騷動 |
臺灣 | 聲音與憤怒 |
《聲音與憤怒》(英語: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的第四部小說和成名作,出版於1929年,書名出自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中第五幕第五場麥克白的著名獨白。該書採用意識流的方法,講述了美國南方破落戶康普生一家的生活,是美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受詹姆斯·喬伊斯和維吉尼亞·伍爾夫等人的影響。
概述
[編輯]該書原題《黃昏》,現在的題目是取材於莎士比亞《麥克白》中的台詞。該書以麥克白的敗亡、絕望與虛無,來映照就南方解體後大家族子弟的心境。這部小說是福克納最喜愛的作品,他將它看做自己「最美好的失敗」、「最勇敢的失敗」、「最輝煌的失敗」,正是這部結構複雜、大膽實驗的作品為他贏得了世界聲譽。[1]
內容
[編輯]這部小說分四個部分,涉及到四天時間,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敘事順序。各種事件在書中跨越時間界限交織在一起,再現了一個大家族幾十年的興衰歷程。在結構上,全書採取一種類似對位法的技巧,四個部分既相互獨立,又相互映襯。前三個部分是康普生家三個兒子班吉、昆丁和傑生的內心獨白,而第四個部分則是以第三人稱敘述黑人女僕迪爾西在康普生家的所見所聞,填補前三個部分的空白。由於採用了意識流手法,不同時空的事件往往被故意混雜在一起,增加了作品的複雜性。[2]
小說敘述的是傑弗生鎮上顯赫一時的康普生一家,現已沒落,只剩破敗的房子和一個老女僕。家中幼子班吉是一個智障,33歲時只有3歲智力,故事即是以他錯亂的回憶開頭。康普生家大女兒凱蒂與富家子弟私通後懷上孩子,不得已嫁給體面人家,然而事情終於敗露,被逐出門。大兒子昆丁心中滿是家族榮譽,醜聞發生後聲稱凱蒂的孩子是與自己亂倫的結果,投河自盡。康普生先生也於1912年病逝。二兒子傑生注重實利,想依靠凱蒂丈夫混個銀行職位,但因為凱蒂被逐出家門而失去機會,他還竊取了凱蒂私生女的贍養費,然而這筆錢最終還是被凱蒂女兒偷了回去。[3]
引用和注釋
[編輯]- ^ 肖明翰 1997,第235頁
- ^ 李維屏,戴鴻斌編 2011,第83-84頁
- ^ 董衡巽主編 2003,第247-248頁
參考書目
[編輯]- 埃默里·埃利奧特主編; 朱通伯譯. 《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 成都市: 四川辭書出版社. 1994年6月. ISBN 7-80543-376-3.
- 蔡勇慶. 《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研究》.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2年5月. ISBN 978-7-5161-0893-2.
- 戴維·明特; 顧連理譯. 《福克纳传》. 上海市: 東方出版中心. 1994年9月. ISBN 7-5600-1345-7.
- 丁芸. 《英美文学研究新视野》. 杭州市: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5年8月. ISBN 7-308-04407-6.
- 董衡巽主編. 《美国文学简史》. 北京市: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3年1月. ISBN 7-02-003766-6.
- 俄康納編; 張愛玲等譯. 《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 北京市: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88年5月. ISBN 7-108-00040-7.
- 樊星. 《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年8月. ISBN 978-7-5004-7966-6.
- 弗萊德里克·R·卡爾; 陳永國、趙英男、王岩譯. 《福克纳传》. 北京市: 商務印書館. 2007年8月. ISBN 7-100-05126-6.
- 弗雷里克·J·霍夫曼; 姚乃強譯. 《威廉·福克纳》. 瀋陽市: 春風文藝出版社. 1994年10月. ISBN 7-5313-1365-0.
- 黃天源. 《巴黎之梦》. 桂林市: 灕江出版社. 1989年2月. ISBN 7-5407-0397-0.
- 黃運亭. 《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思:福克纳及其作品》. 海口市: 海南出版社. 1993年12月. ISBN 7-80590-795-1.
- 傑伊·帕里尼; 吳海雲譯. 《福克纳传》. 北京市: 中信出版社. 2007年7月. ISBN 7-5086-0878-X.
- 李常磊、王秀梅.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威廉·福克纳创作艺术研究》. 上海市: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0年9月. ISBN 978-7-5600-9880-7.
- 李尚信主編. 《欧美文学史》. 長春市: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3. ISBN 7-5601-2062-8.
- 李維屏. 《英美意识流小说》. 上海市: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年5月. ISBN 7-81046-049-8.
- 李維屏,戴鴻斌編. 《什么是现代主义文学》. 上海市: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1年10月. ISBN 978-7-5446-2344-5.
- 李文俊. 《福克纳评传》. 杭州市: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9年12月. ISBN 7-5339-1321-3.
- 李文俊. 《威廉·福克纳》. 北京市: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0年4月. ISBN 978-7-02-006708-4.
- 李文俊編. 《福克纳的神话》. 上海市: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8年1月. ISBN 978-7-5327-4291-2.
- 潘小松. 《福克纳 美国南方文学巨匠》. 長春市: 長春出版社. 1995年10月. ISBN 7-80604-278-4.
- 薩克文·伯科維奇主編; 張宏傑、趙聰敏譯; 蔡堅譯校. 《剑桥美国文学史 第6卷 散文作品1910年-1950年》. 北京市: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9年2月. ISBN 978-7-80211-836-2.
- 陶潔. 《灯下西窗 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 北京市: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9月. ISBN 7-301-06748-8.
- 王長榮. 《现代美国小说史》. 上海市: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2年4月. ISBN 7-81009-675-3.
- 王曉平主編. 《东亚诗学与文化互读 川本皓嗣古稀纪念论文集》.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09年10月. ISBN 978-7-101-06931-0.
- 烏斯比; 肖安溥,李郊譯. 《美国小说五十讲》. 成都市: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年7月.
- 吳元邁主編; 韓耀成,陳眾議卷主編. 《20世纪外国文学史 第4卷 1946年至1969年的外国文学》. 南京市: 譯林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2004. ISBN 7-80657-837-4.
- 肖明翰. 《大家族的没落——福克纳和巴金家庭小说比较研究》. 桂林市: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 ISBN 7-5633-1937-9.
- 肖明翰. 《威廉·福克纳 骚动的灵魂》. 成都市: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 ISBN 7-220-04542-5.
- 肖明翰. 《威廉·福克纳研究》. 北京市: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7年12月. ISBN 7-5600-1345-7.
- 楊金才主撰; 劉海平,王守仁主編. 《新编美国文学史 第3卷 1914-1945》. 上海市: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2. ISBN 7-81080-569-X.
- 楊任敬. 《20世纪美国文学史》. 青島市: 青島出版社. 1999年12月. ISBN 7-5436-1725-0.
- 楊瑞仁. 《沈从文·福克纳·哈代比较论》. 北京市: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2年5月. ISBN 7-5059-3782-0.
- 伊哈布·哈桑; 陸凡譯. 《当代美国文学》. 濟南市: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0年1月.
- 中國比較文學會編. 《中国比较文学 1991第2期 总第13期》. 上海市: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1年12月.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編. 《外国文学研究集刊 第5辑》.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2年6月.
- 朱賓忠. 《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 武漢市: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6. ISBN 7-307-05143-5.
- 朱振武. 《在心理美学的平面上 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论》. 上海市: 學林出版社. 2004年6月. ISBN 7-80668-745-9.
- 布里塞·埃切尼克; 朱景冬譯. 文学大师奥内蒂. 譯林. 2005, (2): 201–202. ISSN 1001-1897.
- 黎明、江智利、劉靜. 论福克纳对马尔克斯创作的影响. 重慶師專學報. 2001, (1): 25–29. ISSN 1008-6501.
- 羅伯特·博耶斯、吉尼·貝爾-維拉達; 史國強譯. 欢喜与纯粹:略萨访谈录之二. 當代作家評論. 2011, (1): 158–168. ISSN 1002-1809.
- 徐蘭英、尹冠儒. 西方作家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影响:以余华为例. 電影文學. 2011, (6): 104–105. ISSN 0495-5692.
- 張旭. 专严的启示:从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说起. 伊犁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1): 76–78. ISSN 1009-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