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三軍
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三軍 | |
---|---|
存在時期 | 1926年~1949年 |
國家或地區 | 中華民國 |
效忠於 | 中華民國 中國國民黨 |
部門 | 正規軍 |
種類 | 軍隊 |
規模 | 3個師 |
駐軍/總部 | 北平 |
中央軍系的九十三軍
[編輯]九十三軍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10日成立,隸屬於第33軍團,該軍為因應抗日戰爭而擴張的部隊,部隊指揮軍官均為南京國民政府與中央軍校畢業生出任,屬於標準的中央軍系單位。其高層指揮官則是從衛立煌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系統所培育。在衛立煌升任集團軍司令官,乃至於戰區長官後,九十三軍也成為衛立煌重用的作戰武力。
九十三軍由衛立煌的舊部,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劉戡兼軍長,朱懷冰、魏巍任副軍長,轄[2]
- 第83師:師長劉戡兼任,1932年由國民政府警衛第2旅擴編。另說1931年由第10師獨立旅與第52師第156旅合編組建,隸屬第十四軍,1936年按調整師編制進行整編。曾參加長城抗戰、平西千軍台、忻口、反攻太原等戰役戰鬥。前任師長劉戡,現任師長陳武。步馬槍3195,輕機槍256,重機槍66,迫擊炮23,山炮16。
- 第94師(師長朱懷冰,1933年8月第十八軍第11師(另說第14師)一部擴編組建)。另說1936年2月由鄂西地方部隊組建,曾參加南口、忻口、反攻太原等戰役戰鬥。步馬槍2456,輕機槍56,重機槍29,迫擊炮12,三七平射炮2。
1938年4月,該軍參加晉東南反九路圍攻,第83師一部協同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47師在安澤和川殲日軍第20師團第77聯隊200餘人。
1938年5月,因第94師位處豫北,遠離該軍,軍委會遂決定由該師新建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七軍,94師脫離衛立煌系統;另由西安行營直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8師(師長蔣在珍)調入第九十三軍;另編入國民革命軍獨立第5旅(旅長高增級,西北軍鄭廷珍部,皖西剿共時該部深得衛立煌重用),隸屬於第一戰區,駐紮在太行山一帶遂行游擊戰。5月,該軍參加晉南三角地帶反攻作戰,再次與日軍第20師團交戰。7月,83師協同第十四軍所屬第85師、獨立第5旅等部在蒲掌、南羊圈地區圍攻日軍第108師團中野支隊,殲敵900餘人。
1939年1月,由於上級主官(李默庵)歸屬問題,83師與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下轄之第10師(師長王勁修,衛立煌系核心部隊)編制平行對調;同時,第九十一軍第166師、西安行營直屬新編第8師改隸該軍:
- 第10師,1931年6月由第45師改稱,1936年按調整師編制進行整編。曾參加平西髽髻山、忻口、太原、反攻晉南和東鄔嶺等戰役戰鬥。在第一期會戰結束後軍事委員會檢討戰績,該師被列為第一。前任師長李默庵,現任師長彭傑如,1939年2月王勁修。1940年9月,新編第8師師長陳牧農改任第10師師長。1942年2月,陳牧農升任第93軍副軍長兼許郾師管區司令,王聲溢升任第10師師長。
- 第166師,1937年1月由剿匪軍第2縱隊改編成立,曾參加豫北游擊、南羊圈等戰鬥。師長劉希程。1941年10月3日,劉希程升任第93軍副軍長,王之宇接任第166師師長。
- 新編第8師,1935年4月由黔軍蔣在珍部改編,師長蔣在珍。曾參加爆破黃河鐵橋、花園口決堤、豫北游擊和禹門口等戰鬥。1939年9月,蔣在珍升任副軍長,第18補訓處處長陳牧農任新編第8師師長。1940年9月預備第4師副師長馬叔明調升新編第8師師長。
1939年7月,參加第二戰區夏季攻勢,會同第十四軍等部在晉東陽城、翼城等地殲日軍第20師團1800餘人。
1939年底參加了閻錫山發動的「十二月事變」和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1940年8月,劉戡升任第14集團軍副總司令,仍兼該軍軍長。該軍撤至陝西寶雞整訓。1941年2月,第10師與第15軍第65師被選定為第14集團軍突擊師。民國三十年(1941)5月,九十三軍參與晉南會戰,該次會戰九十三軍成功逃脫日軍包圍並渡黃河進入陝西省韓城、蒲縣及河南新安等地區,隨後就在該地監視中國共產黨根據地活動,劉戡因私下和中國共產黨接觸,且軍參謀長魏巍同時是中共地下黨員,因此被軍統監控,軍統要求劉戡將魏巍調職以便誘殺,但劉戡抗命並協助其逃往延安[3][4]。1941年9月,開寶雞整訓,後擔任陝州一線河防。1942年7月,開四川省合川,歸軍事委員會直轄,由重慶衛戍總司令部指揮,軍長劉戡兼衛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7月23日,第14集團軍參謀長符昭騫改任該軍副軍長兼敘瀘師管區司令。1942年9月劉戡升任第36集團軍總司令,九十三軍軍長由副軍長兼劉的黃埔一期同學陳牧農接任,符昭騫、胡練成(12月17日)任副軍長。劉戡與陳牧農在中央軍系中與胡宗南關係不壞,但兩人皆非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體系任職,陳牧農早年在衛立煌所率領的部隊下服役,在派系歸屬上並不明顯。
1943年初,第166師改隸重慶衛戍司令部第九十七軍,另以第15補訓處組建的暫編第2師調入該軍建制。該軍隸屬第14集團軍。軍部搜索連擴編為營,組建軍野炮營、山炮營(美製75山炮12門,原計畫自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砲兵部隊調撥,但實際未獲得)和戰防炮營。以第10師、新編第8師為一線師,暫編第2師為二線師。下轄:
1943年11月,開貴州桐梓整訓。1944年4月,暫編第2師改為後調師。6月,九十三軍(欠暫編第2師)開貴陽、遵義待命。民國三十三年(1944)8月初九十三軍乘火車移防廣西省,隸屬第16集團軍,投入桂柳會戰,8月24日布防黃沙河與全州縣,作為防衛桂林城的外圍防線。
9月3日,軍長陳牧農下令九十三軍撤出全州,退到桂林東北的大榕江地。九十三軍為何撤退有兩種說法,包括了集團軍司令官張發奎授命、以及軍長陳牧農的專斷等。在九十三軍後撤後,陳牧農遭到上級逮捕,張發奎在同月下令將其槍決。[5]陳牧農死後,副軍長胡棟成代理軍長。10月25日,由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前任軍長甘麗初接任軍長,符昭騫、胡棟成任副軍長,下轄第10師、新編第8師、暫編第2師編制不變。
10月至11月,先後在興安、老堡村、大小榕江、靈川、李家村、馬面圩西關村、界碑矮山、永福、矮嶺等地阻擊日軍進犯。11月底,該軍奉命向河池附近轉移。後再轉移到廣西、貴州邊界六寨、南丹地區,此時新編第8師僅餘2553人,第10師餘3600人。桂柳戰役結束後,九十三軍開赴貴州遵義整編,軍委會檢討參戰部隊功績時第10師名列第一。代理軍長胡棟成因「堅守大溶江陣地達一個月之久」,獲頒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
由於九十三軍折損過重,民國三十四年(1945)2月24日,在軍政部上呈的第四戰區整編方案中,九十三軍遭撤裁,下轄的新編第8師人力併入第10師。為了整頓部隊後續事宜,4月,重慶衛戍副總司令,同時也是其創軍首任指揮官劉戡赴遵義將九十三軍轉移重慶,完成編遣作業。國民革命軍第10師撥補回歸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暫編第2師轉隸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九軍。甘麗初改任第2方面軍參謀長。
中央軍系系第九十三軍主官人事異動與部隊調動
[編輯]第二次組建的滇軍第九十三軍
[編輯]1945年6月由昆明行營第1路、第2路指揮部合併改編,下轄部隊是戰力較不完整的三個暫編師,日本投降時與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同時進入越南進行日軍投降繳械作業。1946年3月由美軍協助海運東北,與東北民主聯軍作戰。該軍長駐錦州,主要擔任北寧線和遼西地區守備任務和局部地區機動作戰任務。共產黨方面的艾思奇給妹夫、第93軍暫編22師師長龍澤匯寫信策動其起義,被軍統雲南站站長沈醉告發。蔣介石責令已經升任第93軍副軍長的龍澤匯、暫編18師師長許義浚、暫編20師師長李韻濤等「不穩定分子」回雲南。
1947年第184師在梅河口被殲滅後,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用東保獨立第3師第2團為基幹,收容在梅河口被殲的第184師參謀長劉國舉、第550團團長李佐率領的殘部,第二次重建了184師:
重建後被調北鎮整補,後調歸錦州的第六兵團直轄,1948年3月到錦州駐防,師部及551團駐防錦州城頭、550團於錦西的南面、552團於錦西的西北面。
長期駐阜新海州的暫編第20師,於1948年3月17日夜沿公路向西撤逃。阜新縣政府官吏、阜新煤礦公司礦警、地主還鄉團也尾隨其後,隊伍長達幾華里。東北人民解放軍冀察熱遼第二十一軍分區獨立一、二團,蒙漢獨立四十七團,蒙民騎兵六團,在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徐乃斌的統一指揮下,進入清河門地區。3月18日上午8時,南逃部隊在7輛裝甲車和前衛營掩護下,進至清河門,遭人民解放軍頑強截擊。前部國軍在裝甲車的掩護下向西突圍,後部潰不成軍。18日16時,從海州出逃部隊和義縣接應部隊會合後向義縣縣城奔去,解放軍蒙族騎兵追擊截殺至太陽完全落山。清河門截擊戰,斃153名,俘202名,繳獲大批槍枝彈藥、汽車、大車、騾馬,抓獲逃亡地主數百人。
1948年10月15日,該軍所屬在錦州、義縣被殲。第184師師長楊朝綸、參謀長劉國舉逃脫。1948年11月天津防守司令陳長捷為加強天津守備力量,將第184師殘部加上其他潰兵5000餘人編成冀東保安第3總隊。既而由184師原師長楊朝綸請求,恢復了184師番號:師長楊朝綸、副師長劉國舉、參謀長羅恆。轄550團、551團、552團,特務、工兵、輜重、炮兵各一個營,通信兵一個連。1948年12月下旬該師擴充到7000餘人,但是有槍械者不到一半。布防於天津南區右翼陣地(南開大學到中央醫院一帶):
- 550團配置於南開大學南院西南地區第一線陣地的左翼;
- 552團配置於南開大學北院及附近地區第二線陣地;
- 師直與551團作為預備隊,配置於中央醫院及迪化道(今烏魯木齊道)、蘭州道地區。
1949年1月14日15時在天津戰役中,第184師師部被殲,師長楊朝綸被俘,該師殘部陸續向解放軍投降。
滇軍第九十三軍主官人事異動與部隊調動
[編輯]第三次組建滇軍第九十三軍
[編輯]1949年10月新編第14軍改稱第93軍。隸屬雲南綏靖公署。1949那邊12月9日,參見昆明起義,改編為解放軍暫編第13軍。
參考文獻
[編輯]- ^ 劉鳳瀚著,《國民革命軍的發展及指揮系統之建立》——民國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載《先總統蔣公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頁
-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
- ^ 白 天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18兵团61军参谋长. [201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 ^ 国军将领刘戡:抗战绝不内战 抗战后打到底. [201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8).
-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1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