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堅守陣地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堅守陣地法(Stand-your-ground law)是指當在受到威脅或者感到威脅時有權保護自身或者他人(即使動用的手段可能致命),而無需考慮是否有安全撤退以避免危險的可能性。該法律有時也被稱為「底線法」(Line-in-the-sand law)或者「不退讓法」(No-duty-to-retreat law)。此法律一般會如此規定,一個人在他可以合法停留的區域中(但此類區域的定義可能不同)不需要履行退讓義務(Duty to retreat),如果他有理由認為他已經受到、或者即將收到會致傷或者致死的嚴重威脅,那麼他可以使用任何可能的手段進行反擊。

城堡法普通法系的一條法律原則,是指一個人在他的住所(或者法律中規定的「城堡」區域)中沒有退讓義務,可以使用包括致死手段的武力來保衛他和其他人的財產和人身安全。而在此區域之外時,一個人則需要在動用致死武力前儘可能履行退讓義務。

在普通法系中,如果存在撤退避險的可能性(也即撤退義務)則不能進行自衛。城堡法則是一個例外,它免除在家進行自衛的個體的責任(即使該個體存在撤退避險的可能並且未能完成避險)。退讓義務在一些司法審判中是一項法律上的要求,受到威脅的個體不可以堅守陣地並且使用致命武力自衛,而是應該撤退到安全的地方避免威脅。致命武力是指可能對他人造成重傷或者致死的武力。在大多數司法管轄區中都只接受在極度需要時使用致命武力,或者致命武力已經是最後手段時才能使用。

蘭德公司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中聲稱,「有部分證據支持堅守陣地法有可能增加謀殺率,但只有有限證據支持該法(堅守陣地法)會特別地增加火器導致的謀殺」("there is moderate evidence that stand-your-ground laws may increase homicide rates and limited evidence that the laws increase firearm homicides in particular")[1]

司法管轄[編輯]

美國[編輯]

法律[編輯]

美國司法管轄區的堅守陣地法情況
  堅守陣地法
  在實踐中執行堅守陣地法
  在車內可以堅守陣地
  城堡法;公共區域必須退讓
  退讓義務

以下州在州法中設立了堅守陣地法:阿拉巴馬,阿拉斯加[2],亞利桑那州,佛羅里達[3],喬治亞,愛達荷[4],印第安納[5],愛荷華[6],堪薩斯[7],肯塔基,路易斯安那,密西根,密西西比[8],蒙大拿,內華達,新罕布夏,北卡羅來納,俄克拉荷馬,賓夕法尼亞[9],南卡羅來納,南達科他,田納西,德克薩斯[10],猶他[11],西維吉尼亞和懷俄明[12]

以下州在司法實踐中採取堅守陣地法[13](判例或者陪審團指示等):加利福尼亞[14][15],科羅拉多,伊利諾斯,新墨西哥,俄勒岡,維吉尼亞[16]和華盛頓州。

北達科他、俄亥俄和威斯康辛接受堅守陣地,但限定必須是在自己的車裡面。

阿肯色、康乃狄克、紐約州、新澤西和羅德島接受城堡法,人們可以在家中或者車中使用致命武力,但在公共區域必須履行退讓義務。

佛蒙特和華盛頓特區要求居民應當逃避刑事襲擊(即便是在家中)。

爭議[編輯]

堅守陣地法經常被反對團體(如布拉迪預防槍枝暴力運動)稱為「首先開槍」。 在佛羅里達州,該法律通過後,聲稱自衛的行為增長了兩倍[17][18]。反對方認為這條法律使得對犯罪者和聲稱自衛的個人提起訴訟更加困難。在法條通過前,邁阿密警察局長約翰·F·蒂莫尼聲稱該法律毫無必要而且相當危險,「無論只是孩子們在某人的院子裡玩不給糖果就搗亂的遊戲,還是喝醉的人誤入了別人的房子這樣的情況,該法律在鼓勵人們使用非必要的致命武力」[19][20]。反對意見則指出,退讓義務是將犯罪者的安全置於受害人的生命權之上。[21]

種族差異[編輯]

對犯罪的影響[編輯]

蘭德公司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中聲稱,「有部分證據支持堅守陣地法有可能增加謀殺率,但只有有限證據支持該法(堅守陣地法)會特別地增加火器導致的謀殺」[1]

英國與威爾斯[編輯]

在英國的普通法中並未規定在使用武力前有撤退義務,也沒有規定必須在已經遭受攻擊之後才能予以反擊。不過,如果撤退對當事人是一種安全而易行的選擇而依然選擇武力反擊,這種情況下將很難證明自己在「合理的」運用武力。[22]

居民在自己的家中時會受到另外一項法條的保護。該法條規定,如果反擊使用的武力「嚴重」超出對方的武力,則不能認為合理。(強調的是嚴重超出,一般而言的「超出」是合理的)

加拿大[編輯]

加拿大關於自衛的法律規定與英國類似,沒有規定撤退義務。加拿大相關法律以具體實施行為為中心,並考慮這些行為在當時具體情況下是否合理。一般而言,如果可以撤退,則堅守陣地更可能被認為不合理。加拿大刑法中涉及自衛或財產保衛的部分分別為第 34 條和第 35 條。[23]

加拿大各級法院會根據具體案例進行判決,但不會視「可以撤退」完全排除了自衛的合理性。

捷克共和國[編輯]

捷克共和國的法律中沒有明確規定堅守陣地法或者城堡法,同時也沒有規定退讓義務[24]。在判定是否是正當防衛時,要求防衛不能「明顯超出所受攻擊」。[25]

德國[編輯]

德國法律允許受到非法襲擊時進行自衛[26]。如果沒有其它可行手段,可以接受使用致命武力,無需履行退讓義務[27]。但是,所捍衛的權利和所採取的防衛措施不能存在明顯的不對等[28]。特別是在使用槍枝保衛財產時,必須首先鳴槍示警[29]。出於混亂、恐懼或者恐怖的原因而防衛過當的人也不會受到懲罰[30]

愛爾蘭[編輯]

波蘭[編輯]

堅守陣地法適用於任何人身安全收到威脅的情況。波蘭最高法院在1972年2月4日的聲明中宣稱:「受到襲擊的人沒有避讓的義務,也無需忍受襲擊導致的個人自由受限,有權使用任何必要的手段迫使襲擊者停止攻擊行為」("The assaulted person is under no obligation either to escape or hide from the assailant in a locked room, nor to endure the assault restricting his freedom, but has the right to repel the assault with all available means that are necessary to force the assailant to refrain from continuing his assault."[3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The Science of Gun Policy. Morral, Andrew R., Ramchand, Rajeev, Smart, Rosanna, Gresenz, Carole Roan, Cherney, Samantha, Nicosia, Nancy. 2018 [201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英語). 
  2. ^ Eaton, Daysha. Parnell Signs Bills, Resolutions Supporting Gun Rights | Alaska Public Media. Alaskapublic.org. June 20, 2013 [August 23,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3. ^ Title XLVI Chapter 776: JUSTIFIABLE USE OF FORCE. The 2013 Florida Statutes. The Florida Legislature. [April 15,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4. ^ SENATE BILL 1313 – Idaho State Legislature. [March 10,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1) (美國英語). 
  5. ^ Indiana Code 2016 - Indiana General Assembly, 2019 Session. iga.in.gov. [201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6. ^ NRA-ILA. NRA-ILA | Iowa: Governor Branstad Expands the Second Amendment Rights of Gun Owners Across Iowa. NRA-ILA. [April 14,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英語). 
  7. ^ States That Have Stand Your Ground Laws. FindLaw. [October 6,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7). 
  8. ^ Bott, Kurt Erickson, Celeste. Missouri Senate overrides bill allowing concealed carry without a permit. [September 15,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9. ^ Pennsylvania's Stand Your Ground Law Mirrors Florida's, Public Source, March 21, 2012 [201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30) 
  10. ^ Gov. Perry Signs Law Allowing Texans to Protect Themselves, Office of Governor Rick Perry Press Release, March 27, 2007 [201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7) 
  11. ^ 存档副本. le.utah.gov. [February 19,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9). 
  12. ^ NRA-ILA. NRA-ILA - Wyoming: Stand Your Ground Legislation Becomes Law. [201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13. ^ "Stand Your Ground" Laws | Law Center to Prevent Gun Violence. smartgunlaws.org. [January 12,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14. ^ Penal Code §§ 197, 198.5, Legislative Counsel, State of California, [April 3,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2) 
  15. ^ CALCRIM No. 505. Justifiable Homicide. CaliforniaJuryInstructions.Net. January 2006 [April 3,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1). 
  16. ^ Virginia Concealed Carry Permit Information. USA Carry. [September 10,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30). 
  17. ^ Florida 'Stand Your Ground' law could complicate Trayvon Martin teen shooting case. MSNBC. March 20, 2012 [March 21,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4). 
  18. ^ Deaths Nearly Triple Since 'Stand Your Ground' Enacted. CBS Miami. March 20, 2011 [March 23,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19. ^ Goodnough, Abby. Florida Expands Right to Use Deadly Force in Self-Defense.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es.com. [March 23,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5). 
  20. ^ Goodman, Howard. NRA's Behind-the-Scenes Campaign Encouraged 'Stand Your Ground' Adoption. Florida 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fcir.org. [March 23,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4). 
  21. ^ Carmon, Irin. Can Women Stand Their Ground? Depends On the Target.. MSNBC. March 20,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3). 
  22. ^ Casciani, Dominic. Q and A: Self defence and burglars. BBC News. 2012-10-09 [2020-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英國英語). 
  23. ^ Criminal Code (R.S.C., 1985, c. C-46). Justice Laws Website. Department of Justice (Canada). 2019-07-01 [2019-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1). 
  24. ^ Supreme Court of the Czech Republic, Decision No. 5 Tz 189/2001, Brno, October 24, 2001 [201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捷克語) 
  25. ^ Novotný, Oto. Trestní právo hmotné. Praha: ASPI. 2004. 
  26. ^ Notwehrparagraph. [201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7). 
  27. ^ Heinrich, Bernd. Strafrecht - Allgemeiner Teil I. Stuttgart: Kohlhammer. 2005: 110. ISBN 3-17-018395-8 (德語). 
  28. ^ Heinrich, Bernd. Strafrecht - Allgemeiner Teil I. Stuttgart: Kohlhammer. 2005: 123. ISBN 3-17-018395-8. 
  29. ^ Heinrich, Bernd. Strafrecht - Allgemeiner Teil I. Stuttgart: Kohlhammer. 2005: 126. ISBN 3-17-018395-8 (德語). 
  30. ^ Notwehrexzess. [201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7). 
  31. ^ Zakres obrony koniecznej. www.militaria.pl. [2019-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5) (波蘭語). 

延伸閱讀[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