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天津三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津三寶天津時代的三座主要建築,天津俗語稱「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台、鈴鐺閣」。

  • 鼓樓坐落在天津舊城中心,建於明弘治三年(1492年),四面開門,城中東西、南北兩條大道在鼓樓交匯,原名鐘鼓樓,是舊城內最高的建築,上有對聯為「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1953年因擴建舊城道路,以其妨礙交通被拆毀。21世紀初,改造舊城建築,除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外,舊城中平房全部拆除,道路加寬,又在原址重新建一座新鼓樓,新鼓樓式樣和原來鼓樓一樣,但更為高大,改為綠色琉璃瓦頂(舊中國只有清真寺用綠色屋頂),並增加了漢白玉欄杆(以前只有皇家建築和「敕建」的寺廟才允許使用漢白玉)。
  • 鈴鐺閣原來是舊城西稽古寺的藏經閣,建於明代萬曆七年(1579年),因為飛檐四出,風鈴丁冬,俗稱鈴鐺閣。光緒年間因附近板場失火被波及而焚毀,民國期間在原址建鈴鐺閣中學。

所以天津人在上述俗語中還經常接上一句:「鼓樓拆,炮台倒,大火燒了鈴鐺閣」(天津話將「閣」發成「皋」音)。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