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尊勝寺 (武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尊勝寺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魯派
開山時間1662年

尊勝寺蒙古語Бандид Зуу),又名班第達召,俗名班定召老爺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哈樂鎮永和泉村,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班第達召是呼和浩特地區「七大召」之一。[1][2][3][4][5]

歷史[編輯]

呼和浩特市以北是陰山山脈大青山段,大青山段主峰俗稱「料木山」(又叫「了目山」),料木山海拔2050米,山間有哈拉沁溝。在哈拉沁溝上游、料木山北面,有尊勝寺,當地人稱「班定召」。[4][3][1]

尊勝寺初稱「班定召」。據說該寺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6]但據史料記載,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第一世札雅班第達受五世達賴派遣,自西藏喀爾喀蒙古札薩克圖汗部,收沙比納爾等160多人為徒。康熙帝在札雅班第達入覲朝見時,面諭札雅班第達同弟子選擇在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舊城區)附近適宜處建寺居住。札雅班第達乃選定哈拉沁溝上游,即今武川縣哈樂鎮永和泉村附近建寺。[3][4]

據該寺清朝道光年間重修時的碑文載,尊勝寺是札雅班第達在康熙元年(1662年)所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擴建,同年康熙帝第三次親征噶爾丹大勝,康熙帝乃為擴建後的班定召賜名「尊勝寺」,民間仍稱其為「班定召」。因尊勝寺駐有札雅班第達,故又稱「班第達召」。[4][3][1]該寺俗稱「老爺廟」。[2]

據說,尊勝寺是按照歸化城無量寺(即大召)的形制設計施工。前面正中為山門,兩側為前殿,供奉四大天王像。自山門入院,院內有個大香爐。正面的大殿為跳台式三層樓,內供五神像,東西為廊房,全寺共81間禪房。後因原有廊房不敷使用,又在寺西新建一處大院,供僧人和香客居住,故當地人將東部的寺廟稱作東廟院,而將西邊這處新建的大院稱作西廟院。西廟院西北角有座和正殿一樣高的白塔。此後尊勝寺多次修繕,僧人最多時達三、四百人。隨清朝滅亡,尊勝寺也日益衰敗,「近百年來,始漸凋殘」,「只因喪亂屢經,飢僧四散,一方名勝,漸失舊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尊勝寺僅剩12個喇嘛,後來該寺喇嘛全無。1950年代末期,尊勝寺東廟院的建築幾乎全部被毀。文革時期,1970年代初,尊勝寺被全部毀滅,連寺內300多年的古榆樹也被毀滅。尊勝寺舊址連殘垣斷壁也蕩然無存,僅剩瓦礫。緊臨尊勝寺遺址西側是個叫「召灘」的小村。[4][5][3]

2004年起,尊勝寺開始恢復重建,由私人出資。[5][2][7]自2006年起,嘉薩格西第四世活佛九眉曇空尖措著手恢復尊勝寺,2007年9月大雄寶殿落成。[5]2007年11月7日,尊勝寺舉行第一次開光大典,為大雄寶殿開光,青海塔爾寺的羅桑多傑金剛上師主持大典。[7]此後,山門外台階、山門、宗喀巴大師殿(大經堂)、護法殿、禪房、四臂觀音銅像、度母殿、文殊殿、彌勒殿、八寶塔等全部落成。[5]2014年9月23日,尊勝寺舉行第二次開光大典,為新落成的文殊殿及八寶塔等開光,羅桑多傑金剛上師主持大典。[7]

2016年4月16日,尊勝寺舉行「攜手尊勝寺·同植祈福樹」大型公益植樹活動,共200多名信眾參加。這也是該寺2015年部分寺院對外開放後第一次植樹活動。[5]2016年4月16日,尊勝寺正式宣布全面對外開放。[6]

建築[編輯]

21世紀初,尊勝寺經重建後的建築主要有:[5]

  • 台階:位於山門外,共198級,象徵吉祥。[5]
  • 山門:尊勝寺前面正中為山門,兩側為前殿,供奉四大天王像。[5]
  • 大雄寶殿:2007年9月建成。[5]
  • 宗喀巴大師殿(大經堂):供奉宗喀巴大師。[5]
  • 護法殿[5]
  • 禪房[5]
  • 四臂觀音銅像:總高19.6米。[5]
  • 度母殿[5]
  • 文殊殿:2014年建成。[5][7]
  • 彌勒殿[5]
  • 八寶塔:2014年建成。[5][7]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