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攻勢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攻勢
第二次世界大戰聶伯河-喀爾巴阡山脈攻勢的一部分

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攻勢
日期1944年1月30日-1944年2月29日
地點
結果 蘇聯勝利[1]
參戰方
 德意志國  蘇聯
指揮官與領導者
埃里希·馮·曼斯坦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
卡爾-阿道夫·霍利特
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
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
參戰單位
第6軍團 蘇聯 烏克蘭第3方面軍
蘇聯 烏克蘭第4方面軍
兵力
260,000人
480輛戰車
6,420門火炮
560架飛機[2][3]
705,000
390輛戰車
8,048門火炮
1,340架飛機[2]
傷亡與損失
2,905 死亡
10,018 受傷
2,445 失蹤
未知

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攻勢(俄語:Никопольско-Криворожская наступа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是紅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和烏克蘭第4方面軍方面軍在1944年1月30日至2月29日在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地區對德國第6軍團的進攻。它是聶伯河-喀爾巴阡山脈攻勢的一部分,目的是奪回於1941年落入德國手中的右岸烏克蘭地區。

1944年1月30日,突出部以北的烏克蘭第3方面軍發起了對尼科波爾的進攻,而在突出部以南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在一天後發起了進攻。蘇聯部隊突破了第6軍團的防線,於2月5日收復了阿波斯托羅沃,將軍團一分為二。尼科波爾於2月8日被蘇軍收復,但儘管德軍損失慘重,包括德國第4軍在內的聶伯河左岸的部隊成功撤回聶伯河右岸。第4軍向阿波斯托洛沃發動了反攻,迫使蘇軍停止向該地推進,轉而準備對突出部西北部的克里沃羅格發動攻勢。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兩個軍團於2月17日開始向克里沃羅格推進,並於2月22日收復了該城。該方面軍的其他部隊隨後恢復了前進,並奪取了因古列茨河上的幾個橋頭堡。該地區的戰鬥逐漸停止。蘇軍為聶伯河-喀爾巴阡山脈攻勢第二階段的後續推進鋪平了道路。這次攻勢削平了德軍的突出部,第6軍團的部隊在戰鬥中至少傷亡了15000人。

背景[編輯]

1943年底下聶伯河攻勢中蘇軍向聶伯河推進時,由卡爾-阿道夫·霍利特將軍指揮的德軍第6軍團撤退到了克里沃羅格地區,[4]其第4軍和第29軍牢固地占據著聶伯河上的以阿波斯托羅沃為關鍵鐵路樞紐中心的突出部。11月3日,這兩個軍被暫時移交給第1裝甲軍團,[5]並在幾周後成為舍爾納軍團級支隊的一部分,與北部的第17軍共同由斐迪南·舍爾納將軍指揮。[6]在11月和12月期間,烏克蘭第3和第4方面軍對尼科波爾橋頭堡和克里沃羅格地區發起了一系列不成功的進攻。烏克蘭第3方面軍對突出部的北部進行了攻擊,而烏克蘭第4方面軍則對南部進行了攻擊。[7]在1941年8月17日德軍占領尼科波爾後,該地區豐富的錳礦被納粹德國用來生產高強度的鋼鐵。希特勒反覆強調這一地區的重要性,他曾告訴他的指揮官,「失去尼科波爾就意味著戰爭的結束」。[8]尼科波爾橋頭堡還具有戰略意義,因為它可以作為向克里米亞進攻的跳板以打通和第17軍團的聯繫,因此希特勒拒絕了曼施坦因提出的從尼科波爾撤退的要求。於是,尼科波爾橋頭堡被特別強化,其第一道防線上有三道戰壕,並被鐵絲網和雷區加強。靠近前線的所有高地和居民點都變成了堅固的防禦據點,[9]這些陣地是德軍聶伯河防線的剩餘部分。[6]

儘管希特勒對橋頭堡情有獨鍾,但據第6軍團參謀長馬克斯·博克說,在1943年和1944年的冬季,錳礦的開採已經停止,已經被開採的錳礦由於缺乏運輸工具而「無法轉移」。[10]1944年1月1日,第6軍團由南方集團軍移交給A集團軍,南方集團軍戰區調整為平斯克沼澤至克里沃羅格以北。由於蘇軍在日托米爾地區的突破,曼施坦因將第1裝甲軍團調往北部,將部分步兵師劃給了第6軍團。1月4日,曼施坦因飛抵元首總部,試圖勸說希特勒放棄尼科波爾橋頭堡,但是他的請求被拒絕了。[11]

德軍在該地區還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屏障——烏克蘭第3方面軍以南的卡緬卡河和烏克蘭第4方面軍以西的聶伯河[9]在尼科波爾橋頭堡的後方是泛濫的聶伯河形成的沼澤地,在冬天很少結冰。該橋頭堡只有兩條通道:一條是位於尼科波爾以東的北區的一座臨時橋梁,另一條是位於橋頭堡最南端的大列佩季哈的單車道浮橋。[6]第6軍團的其餘部隊在橋頭堡北面和東面布防,其防線從克里沃羅格以北18英里延伸至阿波斯托羅沃以北30英里的地區,那裡有著唯一一條向尼科波爾以北和尼科波爾方向分支的軍用的鐵路線。德軍的陣地橫跨開闊的大草原,被許多溝壑和五條大河流的河道以直角分割。[12]有一條硬路面的公路穿過軍團的防區,它被命名為4號公路,但由於它太靠近前線,除了位於克里沃羅格的一小段區域外,德軍無法使用它。由於完全缺乏合適的築路材料,德軍無法修建硬路面的道路。因此,當公路在冬季潮濕的天氣里無法通行時,鐵路和履帶車是僅有的可靠的運輸方式,這也意味著如果蘇軍能夠收復阿波斯托羅沃,他們就能有效地切斷橋頭堡中的德軍。[12]

大戰之前[編輯]

蘇軍在1月底之前的攻勢[編輯]

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林諾夫斯基,該圖為其40年代的照片

1943年底,由馬林諾夫斯基指揮的烏克蘭第3方面軍收復了特爾尼夫斯基托馬基夫卡比倫凱一線,其部隊包括近衛第8軍團、第6軍團和第46軍團、空軍第17軍團和第23戰車軍,共計19個步兵師和1個戰車軍,面對德軍的第17軍、第30軍和第57裝甲軍。托爾布欣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部隊包括近衛第3軍團、突擊第5軍團、第28軍團、第8航空軍、近衛第2和第4機械化軍以及近衛第4騎兵軍,共計22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和2個機械化軍,向尼科波爾進攻,面對德軍的第4、29軍。[13]烏克蘭第3方面軍和烏克蘭第4方面軍在1944年1月被要求收復尼科波爾和克里沃伊羅格地區,切斷尼科波爾橋頭堡,並將德軍逼退到因古列茨河和南布格河一線之後。1943年12月29日,最高統帥部的華西列夫斯基報告說,在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攻勢中面對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德軍被擊敗,烏克蘭第2方面軍改為向基洛夫格勒進攻之後,他們被迫重新考慮烏克蘭第3和第4方面軍的作戰計劃。華西列夫斯基的結論是,德軍有可能從尼科波爾橋頭堡撤出,因此主張在1944年1月10日至12日之間重新開始進攻。[14]

最高統帥部批准了他的計劃,[15]經過準備,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近衛第8軍團和第46軍團於1月10日向駐守阿波斯托洛沃的德第30軍發起進攻,[16]而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近衛第3軍團、突擊第5軍團和第28軍團於1月12日向駐守尼克波爾橋頭堡的第4和第29軍進攻。[13][17]德軍的報告表明,在1月10日,烏克蘭第3方面軍以80輛戰車為先鋒,出動兩個軍團的9個步兵師,分為兩個梯隊前進。蘇軍前進了3英里後就被德軍兩個裝甲師所阻擋,這兩個裝甲師聲稱摧毀了在蘇軍支援步兵之後的三分之二的戰車。德軍的持續反擊在第1天的戰鬥結束時將突破口縮小到大約1英里。在數日的戰鬥中,蘇軍未能取得決定性的進展。烏克蘭第3方面軍利用步兵的優勢攻入德軍的防線6至8公里,但由於德軍的抵抗、彈藥的短缺以及缺乏戰車而無法形成強大的攻擊群,蘇軍無法達成更大的突破。霍利特曾考慮將第24裝甲師短暫地從尼科波爾橋頭堡撤出以用於對北面蘇軍的反擊,但在烏克蘭第4方面軍對橋頭堡發起進攻後,霍利特決定不抽調這個裝甲師。烏克蘭第4方面軍也同樣沒有成功,攻勢在1月17日停止。

在1月11日至20日,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近衛第3軍團、突擊第5軍團和第28軍團共3191人死亡,9938人陣亡,其中近衛第3軍團、突擊第5軍團的傷亡最為慘重。[18]在1月11日至20日包括蘇軍攻擊的10天期間,德軍第6軍團共1339人陣亡,4865人受傷,446人失蹤。在接下來的十天時間裡,德軍有834人死亡,3214人受傷,419人失蹤[19]

蘇軍的計劃[編輯]

在攻擊結束的當天,華西列夫斯基向最高統帥部提交了一份新的計劃,準備在1月30日重新開始攻擊。烏克蘭第3方面軍被賦予了行動中最為重要的任務,並得到了來自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第37軍團、來自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近衛第4機械化軍和來自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的近衛第31步兵軍的增援。該方面軍又獲得了64輛戰車,並得到了大量的彈藥和燃料的補充。[20]烏克蘭第4方面軍也獲得了更多的彈藥。[21]

華西列夫斯基計劃,第37軍團和第6軍團分別向位於克里沃羅格的德國第52裝甲軍和位於尼科波爾的第17軍依次發動進攻。[22]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主攻由第46軍團、近衛第8軍團和近衛第4機械化軍發起,向阿波斯托洛沃和聶伯河方向進攻,並隨後與烏克蘭第4方面軍匯合。[22]近衛第8軍團和第46軍團將在21公里的戰線上進攻,[23]火力密度約為每公里有140門火炮和迫擊炮以及9輛戰車和自走砲。[15]空軍第17軍團會為烏克蘭第3方面軍提供空中支援。[24]同時,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近衛第3軍團、突擊第5軍團和第28軍團在空軍第8軍團的支持下,消滅尼科波爾橋頭堡的第4和第29軍,[23]而近衛第2機械化軍將被投入突擊第5軍團達成的突破處。[24]

在1月16日至18日的晚上,蘇軍第6軍團接管了近衛第8軍團在聶伯河以西的部分防線,使近衛第8軍團的兵力密度上升。第46軍團集結在近衛第8軍團的側翼,第37軍團被部署到第46軍團的右翼。近衛第4機械化軍從聶伯河南部被轉移至近衛第8軍團和第46軍團的結合部,[15]近衛第3和第8軍團以及第37軍團的調動被德國情報部門發現,然而,近衛第8軍團的部署變化沒有被發現,近衛第4機械化軍的調動則完全未被德國發現。[25]

德軍的部署[編輯]

霍利特由於預料到蘇軍會對突出部北部發起進攻,於1月24日將他的3個裝甲師從前線撤回並作為裝甲預備隊。然而在幾天之後,他不得不將1個步兵師調往克里米亞,並將2個相當於步兵師的部隊調往第8軍團。最重要的是,在科爾孫-舍甫琴科夫斯基攻勢中,該軍團裝備最好的第24裝甲師沿公路機動310公里以增援第1裝甲軍團的右翼,這大大減少了德國第6軍團可用的裝甲部隊。[26]第6軍團只剩下第9裝甲師作為預備隊,而且步兵和炮兵的數量也大大減少。第9裝甲師也只有13輛可使用的戰車(約占其編制的三分之一)。[27]

作戰部隊[編輯]

德軍[編輯]

在第1裝甲集團調往烏克蘭北部之後,第6軍團剩餘3個裝甲師、16個步兵師、1個山地師、8個突擊炮營和大量的炮兵,並得到第4航空隊的第1航空軍的支援。[28]其中第4、29軍和3個突擊炮營構成了橋頭堡的舍爾納軍團級支隊。[2][3]德軍通過削減後方部隊使前線部隊得到了加強:第4軍在1月16日擁有7855名戰鬥人員,但是由5500名由後方調來。[29]在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攻勢開始前,第6軍團有約26萬人,6420門火炮和迫擊炮、480輛戰車和突擊炮以及560架飛機。然而,有四分之一的戰車、突擊炮和火炮無法使用。[2][3]此外,防空彈藥的短缺使德國地面部隊無法抵禦蘇軍的空中優勢,舍爾納在給第六軍團司令部的報告中稱這種優勢是「絕對的」。蘇聯的空襲德軍的補給線,並通過破壞通訊來阻止德國大炮的使用,並通過破壞指揮來阻礙後備部隊的行動。[29]

2月1日第6軍團(由卡爾-阿道夫·霍利特指揮)戰鬥序列[30]
軍長
第57裝甲軍 漢斯-卡爾·馮·埃澤貝克 第15、46、62、257步兵師
第30軍 馬克西米連·弗雷特-皮科 第123、306步兵師,第16裝甲師
第17軍 漢斯·克雷辛 第125、294、387步兵師
第4軍 弗雷德里希·米特 第17、111、302步兵師,第3山地師
第29軍 埃里希·布蘭登伯格 第9、97、258、355步兵師
預備隊 第9裝甲師,第23裝甲師,第24裝甲師(調往烏克蘭北部)

蘇軍[編輯]

蘇聯軍隊共有70.5萬人、8048門火炮和迫擊炮、390輛戰車、1200架作戰飛機包括140架波利卡波夫U-2和波利卡波夫R-5偵察機。[2][3]烏克蘭第3方面軍有30個步兵師(包括1個空降師),此外還有1個機械化軍。[31]參加行動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有17個步兵師和1個機械化軍,以及兩個突擊炮兵師和一個高射炮兵師。[32]他們在2月1日共計有115537人和2925門大炮(不包括近衛第2機械化軍和方面軍預備隊的炮兵)。[33]

烏克蘭第3方面軍(由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指揮)在2月1日的戰鬥序列[31]
軍團 軍團軍長
第6軍團 伊萬·季莫費耶維奇·什列明 第66步兵軍 第203、333步兵師
直屬 近衛第60步兵師、第244步兵師
近衛第8軍團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崔可夫 近衛第4步兵軍 近衛第35、47步兵師,近衛第57摩托化步兵師
近衛第28步兵軍 近衛第39摩托化步兵師,近衛第79、88步兵師
近衛第29步兵軍 近衛第27摩托化步兵師,近衛第74、82步兵師
直屬 第11戰車旅
第37軍團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沙羅欣 第57步兵軍 近衛第48、58步兵師,第228步兵師
第83步兵軍 近衛第15、28步兵師,第188步兵師
直屬 近衛第92步兵師、近衛第10空降師、第35高射炮兵師
第46軍團 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格拉戈列夫 近衛第6步兵軍 近衛第20步兵師,第236、353步兵師
近衛第31步兵軍 近衛第4、34、40步兵師
第34步兵軍 第195、394步兵師
直屬 第152步兵師
空軍第17軍團 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蘇傑茨 第1混成航空兵軍 近衛第5強擊航空兵師、第288殲擊航空兵師
第9混成航空兵軍 第305、306強擊航空兵師,第295殲擊航空兵師
直屬 第244轟炸航空兵師,第262夜間轟炸航空兵師
方面軍直屬 第9炮兵突破師、第3、4、22高射炮兵師
近衛第4機械化軍 第13、14、15近衛機械化師,第36戰車旅
烏克蘭第4方面軍(由費奧多爾·托爾布欣指揮)在2月1日的戰鬥序列[34]
軍團 軍團軍長
第3近衛軍團 德米特里·丹尼洛維奇·列柳申科 近衛第34步兵軍 近衛第59、61步兵師,第243步兵師
第32步兵軍 第259、266步兵師
直屬 第7炮兵突破師、第2高射炮師、近衛第32戰車師和近衛第5摩托化步兵旅
突擊第5軍團 維亞切斯拉夫·德米特里耶維奇·茨韋塔耶夫 近衛第3步兵軍 近衛第50、54、96步兵師
第37步兵軍 第248、416步兵師
直屬 第118、130步兵師,第26高射炮兵師
第28軍團 阿列克謝·格雷奇金 近衛第10步兵軍 近衛第109步兵師,第61、320步兵師
第9步兵軍 第230、301步兵師
直屬 近衛第2炮兵突破師
空軍第8軍團 蒂莫菲爾·赫留金 第7強擊航空兵軍 第206、289強擊航空兵師,第236殲擊航空兵師
第3殲擊航空兵軍 第265、278殲擊航空兵師
直屬 近衛第6轟炸航空兵師、近衛第1強擊航空兵師、近衛第6殲擊航空兵師、近衛第2夜間轟炸航空兵師
方面軍直屬 近衛第2機械化軍 近衛第4、5、6機械化師,第37戰車旅

蘇軍的攻勢[編輯]

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攻勢[編輯]

蘇聯炮手向德軍防禦工事開炮

蘇聯第6軍和第37軍團的進攻在1月30日上午開始。第37軍團的第82步兵軍從維塞利耶特尼出發,在一個8公里寬的正面突破了德軍第62步兵師的防線並推進了3-4公里,取得了最大的進展。德軍頑強的抵抗和反擊打亂了蘇軍的進攻節奏,[35]導致了如厄爾·弗雷德里克·齊姆克所描述的「一系列互不協調的零散的進攻」[27]。第6軍團以其近衛第60步兵師和第244步兵師發動進攻,設法在尼科波爾東北的第17軍的防線上建立一個橋頭堡。[36][37] 近衛第8軍團於1月31日發動進攻,為了保證進攻出其不意,崔可夫以第一梯隊每個步兵師的1個營進行偵察,而不是在行動前1至3天以每個軍的1至2個營進行偵察,這種戰術後來被稱為特別梯隊。[26]次日黎明,蘇軍對德軍陣地實行了50分鐘的轟炸,近衛第8軍團和第46軍團在9點15分發起進攻。[36]隨後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戰鬥,蘇軍突破了第46、123步兵師以及第16裝甲師的防禦,給德軍造成了重大損失並迫使德軍撤退,而大炮、車輛和彈藥被德軍遺棄。[38]蘇軍成功攻入了第9裝甲師的防禦陣地。[39]

在步炮的密切配合下,擁有120輛戰車和突擊炮[40]的近衛第4機械化軍於2月1日16:00沖入了蘇軍在近衛第8軍團的突破口。在進攻中,近衛第4機械化軍擊潰了撤退中的第123步兵師,俘虜了85名士兵,在當日到達卡緬卡和肖洛霍沃的北郊,並遇到了擁有約60輛戰車的第23裝甲師。蘇軍對肖洛霍沃的攻擊威脅到了尼科波爾橋頭堡德軍的補給線。[39]在進攻的最初幾天,儘管天氣不好,但蘇聯航空兵在前線很活躍。[38]由於蘇軍的攻擊,2月2日,德國第6軍團被調回由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指揮的A集團軍。[41]舍爾納命令他的部隊在2日從尼科波爾橋頭堡撤退到位於從尼科波爾以西20公里的巴扎夫盧克河口至克里沃伊羅格以東10公里的多爾金澤沃的防線。該防線被稱作烏蘇拉防線。肖洛霍沃在當天上午被蘇軍收復,但是蘇軍被第258師和第302師的替補營暫時阻擋在肖洛霍沃南部。[39]

為了保證聶伯河以東部隊的撤退路線不被切斷以及佩列維茨基附近巴扎夫盧克河的鐵路橋暢通,第3山地師利用其替補營和先鋒營與第258師的警戒部隊一起對近衛第8軍團和近衛第4機械化軍的部隊進行反擊,但德軍在戰鬥中損失了近一半的兵力。第3山地師的反戰車分隊成功地在佩列維茨基附近擊毀了幾輛蘇軍裝甲車,但其先鋒營的右翼在2月6日被戰車攻入定居點。德軍利用突擊炮和第3山地師的1個團通過一次反擊重新占領了該定居點的北部,使德軍在巴扎夫盧克河以東建立了一條連貫的防線。[42]隨著蘇軍在那裡的推進被短暫阻滯,第6軍團司令部計劃奪回肖洛霍沃並守住卡緬卡以東的防線,但在舍爾納報告說這種行動會導致大部分機動車輛的損失後該計劃就被取消了。[43] 阿波斯托羅沃是德第6軍團的主要補給基地和關鍵的樞紐,由第123步兵師的殘部和第9裝甲師以約3000人、80隻槍、30輛戰車和突擊炮進行全方位的防禦。儘管無路的季節的到來使道路無法通行,第46軍團的近衛第4和第34步兵師設法於2月4日晚抵達了阿波斯托羅沃城郊。近衛第4師從城市北部和東部進攻,近衛第34師從西部和西北部進攻。在當地人的協助下,近衛第34師的偵察員在城市西北部4公里處發現了德軍防禦陣地的一個缺口,該師的近衛第105步兵團在2月5日清晨從此處擊穿了德軍陣地並占領了火車站。此時,兩個師的其餘部隊也發起了進攻,阿波斯托洛沃在當天早上8點前被蘇軍收復。阿波斯托洛沃的易手將德軍第6軍團切成了兩半,一部分位於克里沃羅格地區,另一部分位於尼科波爾和馬爾加涅茨地區,[44]而在第9裝甲師從阿波斯托洛沃撤退後,第52裝甲軍和第30軍失去了聯繫。[45]此外,蘇軍航空兵的攻擊破壞了第3山地師在托克火車站的行動並炸毀了機車,阻止了德軍傷員的撤離。[46]

與此同時,近衛第8軍團和近衛第4機械化軍收復了卡緬卡和佩列維茨基,威脅到了包圍圈內的第17軍的5個師。在6天內,烏克蘭第3方面軍突破了德軍的防線,前進了45至60公里,給第6軍團造成了重大損失。第46軍團從阿波斯托洛沃繼續向西面的因古列茨河前進,而近衛第8軍團和近衛第4機械化軍收復了大科斯特羅姆卡、新謝米諾夫卡和上米哈洛夫卡,[45]並試圖向南到達聶伯河以切斷尼科波爾周圍的德軍。[44]

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攻勢[編輯]

1月31日,烏克蘭第4方面軍開始進攻尼科波爾橋頭堡,突擊第5軍團的近衛第50步兵師在4點發起進攻,將德軍逼退了1.5公里。08:00,近衛第54步兵師開始進攻。中午,近衛第3軍團和第28軍團開始支援進攻以協助突擊第5軍團。近衛第2機械化軍以約30輛戰車和自走砲於15:00進入突擊第5軍團達成突破口,儘管德軍頑強抵抗,但到當天結束時近衛第2機械化軍推進了11公里,突擊第5軍團推進了7公里。2月2日,根據舍爾納的命令,德軍開始向聶伯河的大列佩季哈和尼科波爾渡口撤退。蘇軍對這些渡口的持續空襲和炮擊干擾了德軍的撤退,[47]但儘管德軍損失慘重,舍爾納軍團級支隊還是能夠以第3山地師為首從尼科波爾撤到河對岸。[39]

德軍的抵抗阻礙了蘇軍的前進。2月2日,近衛第3軍團、突擊第5軍團和第28軍團繼續進攻,但只有突擊第5軍團取得了微小的進展。但2月3日,烏克蘭第4方面軍前進了8公里。2月4日,3個軍團繼續沿著之前的路線進攻,但又失敗了。趁著德軍從尼科波爾橋頭堡的主防線撤退,近衛第3軍團、突擊第5軍團和第28軍團從2月5日對德軍的後衛分隊進行追擊,推進了4至14公里。[48]最後從橋頭堡北部撤離的德軍部隊是第4軍的第302步兵師,其先鋒部隊在2月6日午夜炸毀了橫跨聶伯河的大橋,[39]並摧毀了被遺棄的武器和車輛以及尼科波爾的基礎設施。[42]2月8日上午,在第29軍不顧希特勒「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橋頭堡」的命令而撤退之後,[45]突擊第5軍團和第28軍團收復了大列佩季哈,削平了尼科波爾橋頭堡。[47]在2月7日至8日夜間,蘇第6軍團的第203、244和333步兵師從北部和東部攻入尼科波爾,而近衛第3軍團在越過聶伯河後向尼科波爾南面進攻,其第266步兵師和近衛第5摩托化步兵旅率先攻入尼科波爾。[49]2月8日,在與撤退中的德第302師進行了一夜的激烈巷戰後[50],蘇軍收復尼科波爾。[39]

在2月1日至10日,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近衛第3軍團、突擊第5軍團和第28軍團有1,725人死亡,4,960人受傷,94人失蹤。大部分的傷亡來自於突擊第5軍團。[51]在撤離橋頭堡的過程中,德軍損失了極多的裝備,有幾個師失去了全部的重武器裝備。[45]

德軍的反擊[編輯]

行動中的德國四號戰車

在接下來的幾天,雙方圍繞著德軍占據的一條位於尼科波爾以西的狹窄的走廊發生了激烈的戰鬥。走廊的核心是一條朝西的防線,該防線由從馬林斯凱和佩列維茨基周圍的橋頭堡撤出的部隊組成,包括第302師、第9裝甲師的殘部以及第4、第17和第29軍設法從橋頭堡出來的部隊。[39]為了確保卡緬卡以東部隊的撤退路線暢通,德國最高統帥部規劃了一次反擊,進攻蘇軍的側翼並奪回肖洛霍沃,然後向卡緬卡推進並奪回大科斯特羅姆卡。虛弱的第302師使得這龐大的攻勢變得不可行,因此第17、第9和第258步兵師以及第97獵兵師額外承擔了向西反攻大科斯特羅姆卡的任務,同時阿波斯托羅沃反擊,通過重新打通托克-新謝米諾夫卡鐵路線來恢復西部的交通[46]

德軍的反擊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奪回了尼古拉耶夫卡和新謝米諾夫卡。從2月8日開始,第302步兵師與第17師和第302師各派遣1個團,在第9步兵師的支援下,開始向大科斯特羅姆卡進攻。在激烈的戰鬥中,德軍奪回大科斯特羅姆卡大部分,除了該定居點東部,但德軍傷亡慘重。2月8日,近衛第8軍團在戰車支援下對托克的反擊在幾乎摧毀了第3山地師的部隊後被德軍阻止。為了確保撤退路線完全暢通,第125步兵師負責攻占大科斯特羅姆卡的東部邊緣,其在第302師的支援下於2月10日發起進攻。這次進攻完全占領了該定居點,第125師繼續向新謝米諾夫卡和阿波斯托洛沃推進。[46]

2月11日,德軍第4軍等向阿波斯托洛沃進行反擊的部隊[52],向近衛第8軍團和第46軍團的結合部發起猛攻。該地區為數不多的蘇軍部隊被迫撤退,到當天結束時,德軍已經前進了8到10公里,並威脅攻占阿波斯托洛沃。[53]馬林諾夫斯基急忙從方面軍預備隊中抽調近衛第48步兵師和兩個反戰車炮團,並讓近衛第82步兵師和第152步兵師集中起來保衛該城。2月12日,德軍的反擊由於蘇軍的空襲而耗盡,第125師被迫撤退到原來的陣地。該師在戰鬥中損失慘重,不得不在幾天後解散。[46]然而,泥濘的道路大大削弱了近衛第8軍團,其炮兵和戰車落後於前線並且彈藥短缺。2月10日,近衛第4機械化軍由於損失慘重而被轉為阿波斯托洛沃地區的預備隊。[53]

攻向克里沃羅格[編輯]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德軍守住了聶伯河沼澤地和尼科波爾-杜奇內公路,使5個步兵師和包括第17軍的幾個師得以撤退,[46]儘管他們幾乎損失了全部的重型裝備。與此同時,蘇第37軍團繼續在韋謝里耶特尼以南作戰,第46軍團推進到阿波斯托洛沃的西北部,近衛第8軍團推進到該城的西南部,第6軍團攻入新沃龍佐夫卡。2月10日,近衛第3軍團轉調至烏克蘭第3方面軍,但很快被轉入最高統帥部預備隊。同樣轉調至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突擊第5軍團在防線受浮冰而惡化的情況下於2月10日越過聶伯河,並占領了小列佩季哈的一個橋頭堡。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由於大炮和彈藥要向前線運輸,蘇軍暫停了攻勢,並等待著恢復對克里沃羅格的進攻[54]

在這場戰鬥的間隙期,由於德軍損失慘重,德第6軍團對其部隊進行了重組。除了解散第125步兵師外,第302步兵師的兩個團被合併為一個團,而第387步兵師被併入第258步兵師。預警部隊則由失去武器的炮兵、後方人員和散兵拼湊而成。此外,之前的戰鬥還造成了先鋒部隊、架橋設備、車輛、槍枝、彈藥和戰車的缺乏。第17步兵師和第294步兵師在試圖打通撤退路線的過程中也損失慘重,不過第4和第17軍的部隊守住了他們在馬林斯科耶的陣地。第24裝甲師從科爾孫返回,並於2月15日和第97獵兵師向大科斯特羅姆卡以西發起進攻。他們消滅了蘇軍的一個滲透點,報告說繳獲了221門火炮、66門反戰車炮和62挺機槍。這使得第6軍團可以相對不受阻礙地向因古列茨河地區撤退。[55]

蘇軍以第37和第46軍團向克里沃羅格進攻,德軍以5個步兵師和2個裝甲師防守。[56]第37軍團在克里沃羅格東北10公里寬的正面上進攻,並從北面繞過該城,而第46軍團的任務是從德軍在16公里長的防線的中間突破,並從東南方向正面進攻該城。在各軍團的突破地段,火力密度為每公里40至50門火炮和迫擊炮。[54]

蘇軍在1944年2月收復克里沃羅格

2月17日,第37軍團在5:00開始進攻,第46軍團在30分鐘的炮火準備後於10:00發起進攻。暴風雪使蘇軍的前進變得困難,並使蘇軍無法出動空軍,但在進攻的頭兩天,兩個軍團在泥濘和雪地中和德軍激烈戰鬥,前進了5至12公里。面對德軍的反擊,第82步兵軍於2月21日抵達克里沃羅格東北面城郊。同時,近衛第6步兵軍和第34步兵軍到達了城市的東部和東南部郊區。德軍的防線主要集中在東部,因為他們認為蘇軍的主攻方向會在那裡。蘇軍利用偵察發現的防線的薄弱處,於2月22日拂曉分別從西北和東南方向攻入克里沃羅格,該城於當日16時被蘇軍收復。為了慶祝蘇軍收復克里沃羅格,莫斯科鳴響了224門禮炮。[54]第37軍團的一個特別分隊阻止了德軍對克里沃羅格的發電站和薩克薩汗水庫的拆除。[50]

攻向因古列茨河[編輯]

蘇軍收復克里沃羅格後,第37、46軍團分別推進到該城以西、以南的因古列茨河東岸。2月25日,蘇近衛第8軍團和第6軍團向因古列茨河發起進攻。2月26日,突擊第5軍團從聶伯河上的橋頭堡向西南方向發起進攻,三天後到達大亞歷山德里夫卡-杜奇內一線。因古列茨河是一個一個方便的天然屏障,構成了德軍的主防線,但是近衛第8軍團的近衛第35和第57步兵師成功在希羅凱占領了一個橋頭堡。幾乎同時,第37軍團在克里沃伊羅格以西建立了橋頭堡,第46軍在希羅凱以北建立了橋頭堡[57]

結果[編輯]

根據俄羅斯國防部中央檔案館中的蘇聯文件,蘇軍在進攻期間俘虜了4,600名士兵。[58]德國第6軍團的十日傷亡報告表明在2月份共2,905人死亡,10,018人受傷,2,445人失蹤,總計15,368人。[19]根據德國聯邦軍事檔案館的報告,在2月11日至29日期間,德軍損失了13,240人,其中包括8,390人受傷和4,850人死亡或失蹤。[59]

德軍8個步兵師、3個裝甲師和1個裝甲擲彈兵師損失超過半數的兵員。尼科波爾橋頭堡的消失,使烏克蘭第4方面軍能夠發動克里米亞攻勢,而不必擔心德軍對其後方的攻擊。攻占因古列茨河上的橋頭堡為隨後的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攻勢和敖得薩攻勢創造了有利條件。[58]

在這次行動中,空軍第8和第17軍團出動飛機10,700架次。根據蘇聯的文件,他們在100多場空戰中聲稱擊落140架德國飛機,並摧毀了39架未起飛的飛機。這兩個軍團還向部隊運送大量燃料和彈藥,僅空軍第17軍團就出動運輸機2136架次,運送了大約320噸物資,撤離了約1260名傷員。[58]

引文[編輯]

  1. ^ Erickson 1999,第180頁.
  2. ^ 2.0 2.1 2.2 2.3 2.4 Moschansky 2011,第118頁.
  3. ^ 3.0 3.1 3.2 3.3 Frieser 2017,第467頁.
  4. ^ Moschansky 2011,第112頁.
  5. ^ Frieser 2017,第377頁.
  6. ^ 6.0 6.1 6.2 Ziemke 2002,第238–239頁.
  7. ^ Forczyk 2016,第85, 89頁.
  8. ^ Frieser 2017,第63頁.
  9. ^ 9.0 9.1 Moschansky 2011,第110–111頁.
  10. ^ Frieser 2017,第382頁.
  11. ^ Frieser 2017,第385頁.
  12. ^ 12.0 12.1 Ziemke 2002,第239–240頁.
  13. ^ 13.0 13.1 Ziemke 2002,第239頁.
  14. ^ Moschansky 2011,第112–114頁.
  15. ^ 15.0 15.1 15.2 Glantz 1989,第327頁.
  16. ^ Burenin & Potalin 1944,第43頁.
  17. ^ Tarasov & Levshuk 1944a,第47頁.
  18. ^ Tarasov & Levshuk 1944a,第82頁.
  19. ^ 19.0 19.1 Heeresarzt 10-Day Casualty Reports per Army/Army Group, 1944. Human Losses in World War II. [10 Januar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18 October 2014). 
  20. ^ Erickson 1999,第166頁.
  21. ^ Moschansky 2011,第115–116頁.
  22. ^ 22.0 22.1 Ziemke 2002,第505頁.
  23. ^ 23.0 23.1 Ziemke 2002,第238–39頁.
  24. ^ 24.0 24.1 Moschansky 2011,第115–117頁.
  25. ^ Glantz 1989,第329頁.
  26. ^ 26.0 26.1 Glantz 1989,第328頁.
  27. ^ 27.0 27.1 Ziemke 2002,第241頁.
  28. ^ Moschansky 2011,第138-148頁.
  29. ^ 29.0 29.1 Hinze 2009,第199頁.
  30. ^ Tessin 1967,第6頁.
  31. ^ 31.0 31.1 Gurkin et al. 1988,第48–49頁.
  32. ^ Gurkin et al. 1988,第49–50頁.
  33. ^ Tarasov & Levshuk 1944b,第9–15頁.
  34. ^ Gurkin et al. 1988,第49-50頁:由於近衛第2軍團、第51軍團和近衛第4騎兵軍、第19戰車軍沒有參加進攻,此處略去了這些部隊。
  35. ^ Tarasov & Levshuk 1944a,第103–104頁.
  36. ^ 36.0 36.1 Moschansky 2011,第118–119頁.
  37. ^ Hinze 2009,第200–201頁.
  38. ^ 38.0 38.1 Moschansky 2011,第120–121頁.
  39. ^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Hinze 2009,第201頁.
  40. ^ Moschansky 2011,第138n142頁.
  41. ^ Frieser 2017,第413,468頁.
  42. ^ 42.0 42.1 Hinze 2009,第202頁.
  43. ^ Hinze 2009,第203–204頁.
  44. ^ 44.0 44.1 Moschansky 2011,第123–124頁.
  45. ^ 45.0 45.1 45.2 45.3 Hinze 2009,第204–205頁.
  46. ^ 46.0 46.1 46.2 46.3 46.4 Hinze 2009,第206–207頁.
  47. ^ 47.0 47.1 Moschansky 2011,第124–126頁.
  48. ^ Tarasov & Levshuk 1944b,第20,23,27,31頁.
  49. ^ Moschansky 2011,第127頁.
  50. ^ 50.0 50.1 Erickson 1999,第179頁.
  51. ^ Tarasov & Levshuk 1944b,第49頁.
  52. ^ Ziemke 2002,第243頁.
  53. ^ 53.0 53.1 Moschansky 2011,第128–129頁.
  54. ^ 54.0 54.1 54.2 Moschansky 2011,第130–133頁.
  55. ^ Hinze 2009,第207–208頁.
  56. ^ Frieser 2017,第473頁.
  57. ^ Moschansky 2011,第135–136頁.
  58. ^ 58.0 58.1 58.2 Moschansky 2011,第137–138頁.
  59. ^ Frieser 2017,第474n106頁.

參考書目[編輯]

軍事文件